破解写作文作文的10大难题【上】

来源:人民教育

作者:苗恒

发表于: 2016-05-23 16:56

    不管是从中高考的角度,还是孩子成长的角度,写好作文都可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但是,作文的特殊性,常常让家长和老师特别抓狂:到底该如何指导孩子的作文呢?听听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老师的建议吧。

  文/管建刚

  1

  “私藏”还是“发表”

  《虎妈猫爸》里,茜茜有两个作文本,给老师看的叫“作业”;给自己看的叫“心里话”。作文要写真话、实话、心里话;但心里话有隐私,不能给人看。悖论产生了:不写心里话,不叫作文;写了心里话,又要藏起来。

  “作文就是用笔说话”,说话的根本目的是与人交流。作文的根本目的,是拥有另一个“与人交流”的方式。

  很多学生,多年来只写过一个叫“作业”的作文。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个常识:作文在本质上是写给别人看的,是要“与人交流”的。

  作文和发表,不是婚姻关系,就是血缘关系。创建发表与交流的平台,应成为作文教学的要事。

  写给别人看,获得外在的肯定;写给自己看,获得内在的安宁。前者,是过程目标;后者,是终极目标。不必也不能,用终极目标来要求小学生。

  发表,有功利的嫌疑。然而99%的人,一辈子都在功利中。功利不可怕,只要功利的方向正确。一个人只有经历功利,才能超越功利。

  写了心里话,不给老师看,那是缺少心理安全。改善作文生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心里话才会在作文里流淌。

  

  2

  “现用”还是“备用”

  学生的作文里总缺了点什么,他们第一考虑的不是内心的情感,而是技术的运用。

  内心有了不吐不快的冲动,情感的河流推着文字往外涌,那是最好的作文状态。儿童期,突出现学现用技术,犹如洛钦斯的首因效应,以后很难丢开。现学现用,理科或行;语文要沉得住气,学以备用。

  可以“先写后教、以写定教”。一棵树,顺着生命内在的洪流,长出自己的模样,园艺师再依据它的样子作技术处理。写后的“教”,不影响作文的情感倾吐。

  “训练”和“表达”可以分开。训练课就是训练,学生清楚那是“训练”。作文课就是作文,不讲技术,听从内心情绪的召唤。当堂习得的技术,用在当下的作文里,我不主张。训练所得的技术,应用在下次作文的不期然相遇里。

  作文,情感第一,动力第二,技术第三。“情感”成了“技术”的奴隶,就像“人”成了“钱”的奴隶。“当堂习得”“学以致用”,助长了作文的“技术至上”。

  巴金说,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丢失了情感,也就丢失了作文的魂魄。技术时代,尤要警惕。

  3

  “真话”还是“好话”

  高年级孩子叛逆、怀疑,他们不满丑陋、肮脏和缺陷,他们义愤填膺,直言不讳,不讲分寸。成人普遍喜欢“真话不全说,说的全真话”,那是成人的智慧,也是成人的狡猾。

  没有人一拿起笔就“有选择、有分寸地说真话”。学生必然会经历没有选择、没有分寸。然而教育时常剥夺孩子犯错误的权利。

  学生在作文上的表现,可分四类:正才、奇才、鬼才、痞才。老师们普遍重视“正才”,斜视“奇才”,睨视“鬼才”,狠狠打击“痞才”。哪知道今后叫得响的,也许是鬼才、痞才居多。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有一句很没“分寸”的话:一个人越好,他犯的错误越多。说错话、办错事,不只作文。不要对作文里的看法、说法、语调上纲上线,请记住,作者的名字叫“儿童”!

  老师要向说真话、丑话的孩子致敬!

  4

  “多就”还是“多改”

  老师们批作文,三圈两画,寥寥数语。当你批他马虎,他会叫冤:“多就少改”,批作文的一大原则啊。

  很怀念陈老师,他批的作文,到处红线、红圈、红字,总批比我们的作文还长。今天,能有几个学生怀有如此美好的回忆。不能不忧,“多就少改”,成了一些人偷懒的挡箭牌。

  “多就少改”,要有个前提,老师愿改、会改,只因对象是儿童,不求完美,有意手下留情。然而,也不是所有的作文都如此。优秀学生可“多改”,得了高分,不易自满。后进学生,不宜“多改”。中等学生分情况:内敛的,可“少改”;张扬的,可“多改”;高分的,可“多改”;压分的,可“少改”;送自信的,可“少改”,送本事的,可“多改”。

  “多就”还是“多改”?看实效,灵活用。有一点能肯定,写了作文,学生不知道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那基本白忙活了。

  

  5

  “多写”还是“精写”

  作文要多写,写多少算“多写”?

  大作文、小作文,一学期十五六次;单元考试、期中考试、考前作文,也有五六次,平均一周一篇。要求写周记的,平均一周两篇。——学生做到了,奇怪,作文却没什么变化。

  一个月写好1篇,比粗制滥造4篇要好。道理简单。运动队里,懒懒散散、吊儿郎当,一天练8次,不如练1次,练到热汗直流、腰酸腿疼、咬牙切齿。追求数量往往牺牲质量。

  我的学生,一周写一篇,一学期下来,自己也看得出进步。奥秘在于,他们想在《班级作文周报》上发表一篇,须经过6次修改。修改如同和泥,反复揉捏,烧出的瓷器才均匀、光洁。马马虎虎写6篇,不如认认真真写1篇,竭尽全力改6次。

  总在低水平重复,只会做“毛坯”。语文老师要有办法使得学生想改、愿改、改不出来还想改。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苗恒,来源:人民教育,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动态

破解写作文作文的10大难题【下】

破解写作文作文的10大难题【下】

2016-05-23 16:59

20801

6 规范还是自由 写话的话与说话的话。平时说的话,是自己的话,不是老师的话,不是课文的话。平时说的话,东拉西扯,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平时说的话,不一定连贯,会颠倒,会跳跃。 写话,不求优美、不求连贯、不求中心、不求正确,求什么?写话的热情。规范伤了热情,也伤了自由。低年级老师常苦口婆心,句子要完整,关联词要完整,连词要完整到了高年级,规范反倒成了问题。 关联词是语言的胶水,能不用就不用,能用半个就用半个,学生却非完整使用不可。连词是语言的拐杖,帮你理清了顺序,拐杖可以扔掉,学生却扛着拐杖走。复句一般只要一个我,我的顺序不一定在前,学生却有几个我,且一律在前。 母语的规范,每个人心里都有,这个有,是模糊的有。起步作文,要的正是它。一清晰、强化,反而会僵化。 做人而言,过度自由比过度规范可怕; 作文而言,过度规范比过度自由可怕。 规范和自由的中间地带叫语感。它无法教。承认教育达不到的地方,恰是教育的智...

作文写作时的18个不要【作文十八禁】

作文写作时的18个不要【作文十八禁】

2016-06-06 15:08

38132

1.少用冒号:这会引起不必要的停顿并打断读者的思路。 2.少用破折号虽然用破折号会引起读者的重视但往往过犹不及。 3.少用感叹号!感情充沛确实是好事!但显得唐突!尤其只是简单陈述事实!之前语气如果一直很平稳则更不宜使用! 4. 少用括号,这会使文章显得臃肿。重要的事情不需要括号(直接说出来最好),不重要的事情说都不必说(更不需要括号)。 5. 少用序号,因为①给人感觉太正式,欠缺亲和力②失去了文章的形体美③毫无必要,读者如果有兴趣,没有序号也不会错过。 6.少用设问句。什么叫设问句?就是自问自答。为什么要少用呢?因为显得啰嗦。还有其他原因吗?还会给人感觉在说教,容易招致厌烦。 7.少用反问句。难道不用反问句不行吗?难道非要用反问句要引起对方注意吗? 8.少用专业词语,作文虽是情谊行为,不含意思表示,但仍需相对人受领。 9.少用感叹词喔,因为这样真的会使文章不严肃呢,哇哦,是真的耶,没骗你啦。 10. 少用然后,在描述事情...

是参考消息还是参政消息?【考字来源】

是参考消息还是参政消息?【考字来源】

2016-11-10 14:21

100481

学生问:有人经常把《参考消息》,读成了参政消息。但是报纸上考字的写法,是左右结构的,可考字是上下结构的,怎么看都不像。想请教专家,这是繁体字吗,还是一种书法字体?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常汉平老师答:报纸上是个攷字,其实这是考字的异体字。它们不是简、繁关系。虽然写法不同,但是意思一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有人经常会手写成左右结构的这个攷。据说参攷消息四字摘自鲁迅笔迹,现在在《新华字典》中可以找到它,《说文解字》中也有收入。攷字的左边部分,其实就是考字的下半部分。 攷这个字年长的人都认识的。以前对手写字没有那么考究,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汉字的书写才有了规范化的要求。我们现在熟知的考字,甲骨文时期就有了,所以官方就将考设为正体字,攷就成了异体字。 《参考消息》由新华通讯社主办、参考消息报社编辑出版,于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创刊,是国内发行量第一、世界排名第五的报纸,拥有日均340万份的发行量。1956年《...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