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毕业后扎根农村,作家姜成娟把自己“栽种到土地里”

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佚名

发表于: 2022-07-27 09:27

80后作家姜成娟长篇报告文学《向组织报到》《大罗庄》研讨会7月23日上午在北京举办,与会学者嘉宾共同探讨了这位女青年“把自己栽种到土地里”,生长出这两部关于信仰与忠诚的“庄稼”。

南大中文系毕业后选择扎根农村

姜成娟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文学鲁军”的新生代“干将”。她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当一些大城市在引进“985” 高校人才的时候,她却选择了扎根基层农村。这引起了身边一些人的反对:“有一个小学同学在北京工作,他非常反对我的决定。他说,你上大学读名校,是为什么?不就是为了离开老家吗?老家,是用来怀念的,不是用来天天待在那里的!从现实的角度,县里工资低先不说,教育文化资源与省城是不能比的。”姜成娟至今还记得同学说过的这句话。

对此,作为一名老党员的后代,姜成娟则想着继承爷爷和外公的事业,为家乡这片土地力所能及地做点贡献。爷爷年轻时放弃了外出工作的机会,坚守在村里担任村支部书记,带领村民们完成了土地改革、修路、通电、修扬水站、村居规划等一切基础设施的建设。2009年爷爷去世,家里只有一铺土炕、一张没有上油漆的木桌、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

“那台电视机,还是我家换彩电后淘汰下来的,它的一尘不染,对我的影响,是深藏在血液里,视为天然需要遵循的纪律与标尺。”姜成娟称,爷爷对她的言传身教影响很大。

做一个“在乡者”书写农村生活

同时姜成娟也想以体验主体的身份,真正深入生活,为文学创作储备素材。虽然她出生在农村,但她并不了解农村。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有过两次调整。第一次,是农业集体化。记录它的,是柳青的《创业史》。第二次,是新时期以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那么,到了现在,农村的面貌是什么样子?它的结构、文化、伦理、基层党组织建设、集体经济的发展等,是什么样子?姜成娟渴望了解这些。

“当下很多农村题材小说,都是很不错的作品,但却给我们一种与当前农村‘隔’的感觉。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创作主体远离了当前农村的生活。”姜成娟坦言,相比于“故乡回忆”式的农村书写,相当一部分作家即使身处乡土,也是以暂居者的心态,将乡土作为自己隐居和休闲的处所,他们只关注自己内心的恬淡闲适和诗意栖居,并不关注所处乡土周围的人和事。

所有文艺作品都是创作主体生活体验的成果。创作主体的站位最终将决定作家透视和切人的视角、叙述的重心以及立足的点位。这种视角、重心、点位,取决于她或他与叙述对象的关系,会直接影响作品的深度、广度和厚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创作主体怎么样,作品就怎么样。作为写作者,姜成娟认为,无论将来她能写出什么样的作品,至少,她愿意做一个“在乡者”,作为叙事主体,而不是作为客体,来书写与表达。

记录莒县基层老党员的人生故事

2014年,莒县大罗庄本色老党员红色群落展览馆开馆。2015年,姜成娟来到这里工作。她的办公室窗外,是一片树林,是中共元老宋平旧居所在。姜成娟时常望着窗外这片青碧,读完了《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共山东地方史》等史料,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毛泽东选集》等。

读书之外,姜成娟在田野里行走寻访。与100多位老党员有了深入的交沉。她与老人们一起拔草、一起赶集、一起烧火做饭,陪老人上医院看病,她在田间地头踩下深深的脚印。

当时的很多感受,比如,坐在倒扣的塑科桶上,和老人说话;和老人们在厨房拉着风箱,用钝钝的菜刀切南瓜,到玉米地里收玉米;不管是冬天从平原上吹来的浩荡长风,还是夏天树荫里的愉快乘凉,老人们口中断续的历史往事,大家相同的莒地方言,这些都如此深刻地进人了她的生命。一直到今天,她都并没有完全写出那些细碎的时光和细节故事。

本色展览馆里,有莒县老党员的群像档案。2014年,莒县在新中国成立前的老党员健在的有1092人。当年最多时,这个群体有13341人。他们的特点是1949年以前入的党,建国后没有脱产工作,始终在农村,身份是农民。姜成娟不时对这些老党员做采访,记录他们的人生故事。

生长出两部信仰与忠诚的“庄稼”

就这样,姜成娟的首部报告文学作品《本色》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第二部作品《发现滨海——一个八零后中国当代青年对中国革命与抗战的思考》获得山东省第四届“泰山文艺奖”。她的创作已经成为山东文学界一个独特而鲜明的存在,难得的理论素养和强烈的家国情怀,让她的创作体现出强烈的思辨性、政论性、以及对现实的研判、反思。

《大罗庄》和《向组织报到》则是姜成娟新近问世的两部精品力作。前者通过对大罗庄这个中国最普通村庄的历史回溯,以不同历史时期党的不同土地政策为线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改变国家、民族命运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后者以姜成娟自己的成长经历为主要内容,讲述了她怎样由一个普通文学青年到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过程。她所面对的问题,遇到的困惑、经历的曲折应该是当下很多年轻人遇到的共性问题,她在迷茫中找到坚定的信仰。这两部作品是姜成娟扎根基层7年的创作成果,用她自己的话说:这7年她“把自己栽种到土地里”,而这两部作品“是这片土地里长出的庄稼”。


(责任编辑:董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985毕业后扎根农村,作家姜成娟把自己“栽种到土地里”,作者:佚名,来源:中国作家网,来源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726/c403994-32485758.html)

分享到:





相关动态

长篇报告文学《诗意栖居柯柯牙》研讨会在京举行

长篇报告文学《诗意栖居柯柯牙》研讨会在京举行

2022-07-28 10:23

17422

2022年7月25日下午,由中国作协创联部和新疆作家协会联合主办,中共阿克苏地委宣传部、阿克苏地区文联协办的长篇报告文学《诗意栖居柯柯牙》研讨会在京举行。...

第九届“三江笔会”在长沙启动 三市作家共话“生态文学的大江大河”

第九届“三江笔会”在长沙启动 三市作家共话“生态文学的大江大河”

2022-08-01 11:40

13214

7月28日,“奋进新征程精彩新长沙”第九届“三江笔会”启动仪式暨“生态文学的大江大河”专题研讨座谈会在长沙举行。...

巨变惊文眼 江山催挥毫

巨变惊文眼 江山催挥毫

2022-08-02 08:55

15265

7月29日起,中国作家协会率百余名作家来湘,开启“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等系列活动。...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