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多万海外华侨华语文学创作研究现状统计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苗恒

发表于: 2016-06-01 15:26

 据统计,当今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华侨总数已达6000多万,与之相应,海外华文(中文)文学取得了迅猛发展,海外华人作家的写作已成为世界文学进程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21世纪以来,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也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在受访学者看来,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重大。海外华文文学既富含中国文化的诸多特质,又渗透了居住地的某些文化观念,为世界性的华文文学发展开拓了新的疆域。

  丰富中国文学书写经验

  海外华文文学缘起于清末民初,100多年来,发展迅速,不仅创作队伍日益庞大,而且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文文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匡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全球视野观察和审视,海外华文文学是中国文学和中国精神的延伸。

  在杨匡汉看来,海外华文作家受双重文化背景影响,对文化差异的思考和体验,比国内一些作家更加敏锐和直接,海外华文作家对文化平等的追求,对群体的文化归属充满焦虑与渴望,这些都在其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他们以差异性的视野书写人生体验,反过来丰富了中国文学的书写经验。

  南京大学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刘俊认为,海外华文文学具有跨文化的特性,是一种在中国之外用华文创作的文学。虽然海外华文文学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特点,但总的说来,海外华文文学除了具有所在地的本地特点之外,还具有跨区域和跨文化这两大特点。

  “海外华文作家的独特性,或者说与国内作家最不同的地方,恰恰在于它的跨区域、跨文化性。”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江少川告诉记者,海外华文作家从中国移居到海外,跨文化的视野为这些作家创造了一种独特而又富润的文化土壤,他们的文学书写对国内的创作经验是一种补充。

  在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洪治纲看来,海外华文文学呈现出突出的文化寻根意识。早期的海外华文文学具有浓郁的恋乡情结,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海外华人华侨往返国内与海外更加便捷,恋乡情结逐渐淡化,但文化寻根意识依然很浓。很多新海外华人华侨作家的关注点仍然是中国人在世界各地的经历,包括海外华人华侨的历史记忆。如张翎的《金山》、严歌苓的《扶桑》,在本质上也是关于家的寓言,隐含了海外华人华侨对家的眷恋。此外,海外华文文学还具有深厚的族群情感。海外华文文学中,绝大多数作品都体现了极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浓郁的族群意识。

为比较文学研究提供新视野

  在洪治纲看来,海外华文文学为比较文学研究提供了新视野。特别是它的跨文化性以及其中所包含的身份认同问题,拓宽了比较文学的文化研究空间。

  “研究海外华文文学为中国现当代文学融入世界文学整体格局提供启发性参考。”洪治纲表示,海外华文文学还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异域他乡与其他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各种特点,为我们审视了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交流的各种潜能或局限,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对自身文化展开思考。

  刘俊认为,海外华文文学是一个独特和重要的研究领域,由于海外华文文学的跨区域和跨文化特性,使得比较的视野和方法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作用和意义。一方面,它提供了一个认识和了解中国之外的华文文学的窗口和平台;另一方面,它也为中国文学提供一个“他者”参照,有助于中国文学的提高和发展。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黄万华告诉记者,海外华文文学使得华文文学内部的跨文化特征更为丰富、明显,也为处理文学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经验。

  充实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整体观

  近年来,海外华文文学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相关研究也在迅速推进。洪治纲告诉记者,当前的海外华文文学创作和研究都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在创作上,21世纪以来,海外华文作家队伍壮大,每年都有大量作品发表,而且反响很好。

 

  刘俊告诉记者,研究的兴起和繁荣,有其自身的内在要求,只要这个领域有研究价值,就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并投身其中。在他看来,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就是这样一个会引起更多研究者关注并投身其中的有价值的研究领域。

“海外华文文学不仅为中国当代文坛注入了强劲的审美活力,而且以其自身特有的审美经验、文化视野和生存思考,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审美内涵和精神思考。”洪治纲告诉记者,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吸引了不少中青年学者,特别是一些具有侨属背景的院校,海外华文文学是其研究重心和学科特色。

  虽然研究在快速推进,但在受访学者看来,当下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原因在于很多学者仍将其归类于比较文学或海外文学领域,导致研究视野偏小,影响力不大。海外华文文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本土文学向海外延伸的一种途径,也是中国本土文学走向世界、融入世界文学格局的一座桥梁,在本质上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一体的。

  在杨匡汉看来,未来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还要有全球性的视野和世界性的眼光。将视野置于世界华文文学大的版图,自觉地超越一时一地的囿限,关注血脉与文脉的联结。

  黄万华认为,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要有整体观,为此,需要研究揭示百年来海外华文文学在20世纪人类历史进程和世界格局变化背景下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基本线索、形态,又要充分关注不同地区、国度的海外华文文学丰富的差异性、不平衡性及其独特价值。

 

(张杰)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苗恒,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动态

如何写好人物传记文学作品?

如何写好人物传记文学作品?

2016-06-25 09:53

23705

同窗来信提及,北京某出版社邀他撰写蔡琰传记他研究文学史在两汉魏晋这一段,建树昭昭。可是信里说:关于蔡文姬的史料很少,正史上的传只有寥寥数行,别传和相关的记载略多一点,也颇有限,而她本人的诗只有三首,却又每一首的真伪都有争议。我是相信三首皆真的那也没有多少。总之可以作为依据和出发点的东西远不足万字,现在要冲出25万~40万的一大桶来,要加多少创造性的辅料佐料...

怎么才能写好日记?

怎么才能写好日记?

2016-08-31 11:01

32914

日记,是一种不受时间、空间和写作形式所限的文体。主要是作者处处留心周围的事物,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的所见、所闻、所感,不拘形式地记下来。日记的材料从我们生活中来,在我们的日…… ...

简析日记的发展历程

简析日记的发展历程

2016-08-31 15:33

40906

普通人的日记由于和时代息息相关,也有它独特的历史意义,如由真实日记整理出书的《农民日记》《卖菜叔日记》等,就有较高的看点。一个是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侯永禄所写。他坚持写日记60年,真实记录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合作社、人民公社、自然灾害……...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