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斌:我也曾是个喜欢写作的文学青年

来源:江西日报

作者:俞亮鑫

发表于: 2016-09-09 15:20

作为男主演,陈建斌近日亮相东方卫视电视剧《中国式关系》发布会,他严肃冷峻的表情、不苟言笑的“霸气”,能使整个会场都为之沉静。据说,拍《甄嬛传》时,郑晓龙导演之所以会定下陈建斌扮演皇帝,其实就是相中了他身上的这股不怒自威的气质。

又编又导在转型

尽管陈建斌凭借这一气质扮演过雍正、曹操等威权人物,但这次他在与马伊琍合作的《中国式关系》中,却扮演一个倒霉的小人物——马国梁,他原是设计规划院副处长,正值中年、事业顺心,突然间却连遭妻子出轨、丢掉官职、被迫辞职等一系列挫折。痛定思痛,他从零开始,从摆地摊起步,经历职场奋力打拼,重新找回自我,并以一种幽默的方式笑对人生。陈建斌说:“我们经常会觉得人到中年了,所有东西都定型了,但事实并非如此,有时候生活可以从任何一个时间点重新开始。这也是我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马国梁,如何重新找寻生活的勇气,这就很有意思。”

也许是当演员已经做到极致,又是影帝又是视帝,陈建斌也想改变改变自己。他认为,当编剧、当导演,可以使自己对作品有更大的把控,有更多的表达。

喜欢写作爱宁静

陈建斌又编又导又演,而他的心目中最理想的生活状态却是宁静的:“我是文学青年出身,十几岁时就喜欢看书写作。1999年,我写出了第一个电影剧本《菊花茶》。我最希望拥有的才华就是创作,我最喜欢的职业是能成为作家。也许我当不了很有成就的作家,我的诗与李白的诗有很大的距离,但我就是喜欢写作。”潜心写作,阅读思考,这是陈建斌走出聚光灯后最喜欢的宁静生活。

与他中戏班上一些同学如李亚鹏等早年成功相比,陈建斌属于“大器晚成”型,经过了十几年等待,他才以与徐帆合作电视剧《结婚十年》夺得飞天奖而一举成名。3年后,因与蒋勤勤同演《乔家大院》相识相恋,既捧回金鹰奖又走入婚姻殿堂。他说,使自己最快乐的还不只是领奖这类人生巅峰时刻,他很重视与家人团聚的某个美丽早晨这类小幸福。

心中有梦更用功

多年等待使他变得格外用功,连演配角都全力以赴。导演胡玫说:“陈建斌在《开天辟地》中扮演李大钊,光是练习握马鞭就满手出血,付出很多。”他演完戏,还常与导演商量下个镜头怎么拍,喜欢看回放,看镜头是否有问题,并与导演商量是否该剪还是重拍?这使人误会“有点越位”。其实,他一是精益求精;二是“偷学”导演。有时,他在剧组显得有点“不合群”。如《甄嬛传》每天一喊停,“妃子们”都围到“温太医”身边叽叽喳喳,“皇上”陈建斌总躲在一边独自看书。其实,他心里装着更宏大的艺术梦。

陈建斌,一个众所瞩目的影视明星,一个以处女作冉冉升起的新晋导演,一个目前还默默无闻的编剧新人。也许若干年后,正在向编剧、导演转型的他会把这个次序颠倒过来。他扮演的马国梁成功转型,闯出一片天地,他为何不能呢?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俞亮鑫,来源:江西日报,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动态

新时期文学中的教师形象综述【盘点】

新时期文学中的教师形象综述【盘点】

2016-09-09 14:29

23716

在《天行者》中,刘醒龙关注了乡村民办教师的转正问题,小说描写了一群民办教师为转正而历经艰辛的辛酸故事,让读者想起一度被遗忘的乡村民办教师这一群体的存在,也让读者想起《人生》中曾做过民办教师的高加林。青年作家徐则臣的《夜火车》同样写高校生活,...

新媒体文学现状盘点:从微博到豆瓣,从微信再到APP

新媒体文学现状盘点:从微博到豆瓣,从微信再到APP

2016-09-09 14:53

14538

日前,2016南国书香节最受读者欢迎图书出炉,其中吴大伟的《这世界缺你不可》、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克莱儿麦克福尔的《摆渡人》等以都市男女情感和奋斗为主题的治愈系作品,销量和人气引人瞩目。 其中,张嘉佳凭借手机APP一个发布作品,并形成了一种小而美的文字和内容风格,被认为是微信体文学代表性作家之一。这些通过手机传播的文学作品,在内容、形式、叙述语言、互动效应等方面,都和传统文学杂志和书本出版的文学作品截然不同。 有文学评论者认为,APP、公众号等手机载体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开始逐渐影响到作家群体的写作方式。在讲求用户体验的网络时代,文学也开始进一步细分和发展,传播方式开始倒逼内容上的改变。 但值得欣慰的是,文学从没有被人们遗忘。未来的文学圈会持续市场细分,属于图书馆的终究会回到书架上,属于云端的会一直在云端。广东青年作家李立的预言会否成真?让我们拭目以待。 现象 新媒体让严肃文学变得灵敏...

文学杂志稿费提高到千字千元,创作只能靠钱激励?

文学杂志稿费提高到千字千元,创作只能靠钱激励?

2016-09-09 15:05

20243

这几天,文学圈作家圈都在谈论《收获》涨稿费的事。最高稿费标准已经从5年前的千字500元,猛增至千字千元。这样一部20万字的长篇小说发表在《收获》上,过去可以拿10万元,现在则是20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飞跃。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很多文学杂志都已大幅提高了稿费标准,但是果真重金之下必有佳作? 千字千元不再是梦 就在人们还在抱怨现在的稿费太低的时候,文学杂志的稿费标准已经进入了千元时代。这次涨稿费的不仅有《收获》,上海作协旗下的另一份重要期刊《上海文学》也将在今年9月将最高稿费标准提高到千字千元。此外,湖北作协旗下的《长江文艺》,广西文联旗下的《广西文学》都已将最高稿费调整到千字千元。而广东的《花城》杂志则将稿酬提到千字500元以上,最高可达800到1000元。 文学杂志纷纷涨酬,有着非常深刻的背景。近年文学杂志的作者群面临网络和青春旗帜写手杂志的争抢和分流。其一是阅读网站,虽然写手起步时的收入不高,但是达到大神...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