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歌赋中的秋风意象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晏 藜

发表于: 2016-09-12 14:31

  白露一过,凉秋就真的到了。《月令集》中写这个节气时言辞流丽:“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就是说,从这时起,清晨植物上就可以看见凝露了,但因为其他季节也有露水,总要区别开。于是,古人用春夏秋冬四时分别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对应来为它们命名,秋属金,金色白,因此得名白露。

秋意浓:古典文学里抒情的秋风

  文学史上大名鼎鼎的“左思风力”的主角左思就曾经留意过这个节气,“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露意已被染得很足了,可是后来的白居易还要忙不迭地为这节气再补一笔:“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旦夕秋风多,衰荷半顷倒。”这下总算把处暑后残余的那么点儿暑气驱得半点不剩了。

  也许是觉得这零星露水太过单薄,于是诗人们就拉别的意象来与之相衬。其中出镜率高的,当属秋天的风。宋代秦观写过一首名词《鹊桥仙》,不少人应该都背得出来,而里面最著名的一句正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金风玉露”就是“秋风白露”,虽说它是用来比喻恋人间的相逢,但也恰好印证在古人心中,白露只有赶上了早已等在这里的秋风,才能共同催产出一年中最好的时节。

  风化而无形,虽然最难捕捉,但却很容易被人所感。尤其不同季节的风,带来的感觉截然不同。秦观“金风玉露一相逢”里“金风”并不只是秋风的一个喻辞,而是古代沿袭下来的说法。《警世通言》里就提到过一年四季的风的不同称谓:“春天为和风,夏天为薰风,秋天为金风,冬天为朔风。和、薰、金、朔四样风配着四时。”

  秋风被称作“金风”,这名字乍一听和秋天的金色调很搭配,但除了四时,还有方向。唐代学者李善曾在注点古籍时为“金风”下过这样一个注解:“西方为秋而主金,故秋风曰金风也。”除了五行外,再把秋与中国传统的四方概念联系起来,于是,金风也常被叫作“西风”。“西风吹老洞庭波,湘君一夜白发多”,古诗文中也常能见到这个词,很有摇曳的风致。

  人的多愁善感最容易发生在季节的转换中,因而秋风很轻易就能撩动人们的心情。相传诗仙李白曾为秋风写词:“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知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地难为情。”秋风吹起物候的异动,除了草木上坠落的露水,还有明月寒鸦落叶,似乎此时所有的意象都被西风囫囵着卷入人们的眼中心中。魏晋时佚名氏传下《子夜四时歌》,其中《秋歌》里有这样的一首:“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飏。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人们看见秋风起,于是思念远方的亲人,这是常情。

  《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则轶事,差不多也正发生在白露时节:“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张季英就是西晋文学家张翰,这个人才高孤傲,不喜拘束,时人将他比做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据说当时他在洛阳做官,看到秋风吹起,便想起家乡吴中的风物美食,于是便辞官归家,去享受他向往的适意人生。

  如果不看背景,单看他如此的恣意不羁,人们恐怕都会赞一句“真名士自风流”吧?其实,当时的晋王朝正赶上八王之乱,八王之一的齐王对他正有笼络之意,但张翰不愿卷入其中,“秋风起”恐怕只是他的一个借口。不过这借口找得太有根基太合乎中国人的常情,所以他得以成功脱身,避开了一场浩劫。所以后来人们才说“因想季鹰当日事,归来未必为莼鲈”。

  随着这则轶事一同留下来的还有张翰当时写下的那首《思吴江歌》:“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这诗写得调子又高又看似实在,把远离复杂政治的欲求,通过一场秋风转变成了“吃货”的本能欲望,让人笑叹之余不得不理解他如此“正常”的需求,于是他这一番“思食之举”就成为千古谈资。古人送友归乡时常需要拉他出来做榜样,比如唐人郎士元送好友归吴时就宽慰友人说:“看取庭芜白露新,劝君不用久风尘。秋来多见长安客,解爱鲈鱼能几人。”

  但到底不是所有人都能这么样潇洒,北宋英豪诗人辛弃疾就在他的词作《水龙吟》中叹息,“休说鲈鱼堪烩,尽西风,季鹰归未?”同样是秋风起兮的白露时节,但不同人的感觉就不一样。有人觉得是寒,有人则觉得是凉;有人觉得“萧瑟”,有人则觉得“舒旷”。

  但不管人的感觉是怎样的,秋风兀自潇潇,白露后草木上凝结的露水也兀自一天天密起来。“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天地间难得有这么温润的时刻。这几天不妨起早一些去外头吹吹风弹弹露,享受这“胜却人间无数”的好时节。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晏 藜,来源:北京晚报,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动态

张继科诗歌发表在红色杂志,是名人效应吗?

张继科诗歌发表在红色杂志,是名人效应吗?

2016-09-12 14:31

34842

9月13日,《党员经典导读》杂志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证实,张继科此前为祝贺中国女排而写的诗作《世界在等候你们》,被该杂志收录在最新的期刊之中。 阅读《朦胧诗》,不断更新作品张继科在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迷妹和迷弟说他是一个被体育掩盖的灵魂诗人,文能提笔增天下,武能持拍定乾坤 那么张继科的诗歌到底什么水平?诗作收录期刊是因为才华,还是因为名气? 朦胧诗人的发迹之路 张继科步入文坛的出道之作,估计是公元2016年8月19日,他告别里约时的一条微博。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这飘忽的途程/是个美丽美丽的梦 张继科模仿了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再别康桥》,和里约奥运会的乒乓球征程告别。 自此之后,他诗兴大发。 8月20日,张继科面对前来接机的网友大笔一挥: 穿越大半个地球/今天 终于可以/倚着你 呼吸/枕着你 睡去/我看见/那些过往/那些回忆/在你怀...

80后诗人王旭和他的新诗

80后诗人王旭和他的新诗

2016-09-12 14:31

37190

【作家简介】东坡,原名王旭,陕西榆林人,80后作家、诗人。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现为中华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词学会会员,有文章500余篇散见于《延河》《西部文学》等报刊,入选多种文集,先后获得骑士诗人,中国城市优秀诗人等荣誉称号。曾出版个人文集《东坡新体诗词摄影集》,著有长篇小说《扬沙天》等。2016年,荣获孔子文学奖。 【代表作欣赏】 醉在宋词中 东坡 经流年吹来的风,推盏青梅弄影, 是谁爱的情,这一曲临风。荒山野地何处觅红颜, 本应识玉弄萧,却作他人赋。 更那堪,不日随清流。这片偶一隅的轻柔,只怕不能相许, 也是片刻知足。孤独让人枯萎,如果爱上某人,才会泉思才涌。 我必许她温柔,予她幸福。 押韵人生 ,又哪堪,轻落了芭蕉雨。本似轻身物,何处惹燕留。 又解罗裙绿殇,红袖去,独享惊鸿囚。轻盏换愁, 怎解我相思烟柳。青崖岸昨日亭花雨岂止春江水?未走欲留。 冰倒春,水先暖,摩崖有桥水未绿,白了奔涌柳枝条。 那日融露微潮...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诗歌代表作【鉴赏评论】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诗歌代表作【鉴赏评论】

2016-09-12 14:31

41310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诗歌代表作有很多,这里节选几首,让大家鉴赏评论, 我来到那漫游者的墓穴, 长久伫立在它的边上, 我听到一个低低的声音说: 孤身睡眠在这里多么惬意。 风雨连绵,雷声不绝 仿佛团聚一样喧嚣 但我的情感平静,灵魂静憩, 把眼睛上的泪水全部擦去。 主人的召唤迫使我离开家, 从此一无牵挂, 后来我患上疾病,沉入坟墓, 我的灵魂飞翔在房屋之上。 请告诉我的朋友与小孩 不要为我的离去哭泣。 同样的手领我穿过最深的海 亲切地帮助我回到家。 时光慢慢流逝 山中的时光静寂缓慢, 我们坐在桥畔, 在泉水边散步, 追寻野生的鱼群, 在溪水上漂浮, 当你置身尘外, 时光静寂流逝。 我曾有个心上人, 她娇...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