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片拍了103部,票房和口碑越来越低,为什么?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记者
发表于: 2016-09-26 08:40
暑期档刚刚过去,而经过9月两个票房并不乐观的周末档之后,青春片《七月与安生》成为中秋档电影的一匹黑马,不但获得豆瓣评分最高成绩,还被誉为近几年“青春片救市之作”。《七月与安生》上映9天,累计票房0.98亿元,豆瓣评分7.7分,成为今年评分最高的国产商业电影。
相比之下,暑期档上映的几部青春片票房低迷,票房和口碑双双下滑,多部影片质量遭诟病。青春片市场更是被业内唱衰。其中暑期档影片《致青春2》虽以3.37亿元拿下冠军,但与《致青春》7.1亿元的票房成绩相比,相差甚远,且豆瓣评分仅为4分。业内人士认为,暑期档的青春片都太过于依赖明星和大IP,致使对青春片最重要的情感共鸣有所忽略。
产业时评人张书乐认为,靠偶像、颜值或回忆来兜售情怀,本身就是影视行业最大的误区。虽有粉丝买单,但若影片内容有硬伤,票房也难以冲高。“用好的作品,不断实现路人转粉,才是粉丝经济的真谛,即你不是消费粉丝,而是吸引粉丝。”
青春片扎堆 口碑票房双没落
据微影数据研究院统计显示,2011年至今共上映了103部青春题材电影,累计票房95亿元,豆瓣评分平均5分。其中从2013年开始,赵薇执导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6000万元成本获得7.1亿元票房,掀起了青春片的投资热潮。自此,青春片批量生产,陆续投入市场。2013年至2015年青春片数量每年都达21部,票房不断上涨,分别为12.4亿元、25.6亿元、35.7亿元。
今年的青春片更是扎堆上映,据统计,1月份至8月份影片数量就达17部,接近去年的全年影片数量,但票房却不尽人意,仅13.3亿元,不及去年票房的一半。业内认为今年国产青春片进入没落之年,青春片市场遭唱衰。
《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发现,暑期档主打的三部青春片票房都不理想,《微微一笑很倾城》的票房为2.6亿元,且口碑不佳。由吴亦凡坐镇的《致青春2》虽以3.37亿元拿下冠军,但与《致青春》7.1亿元的成绩相比,相差甚远,且豆瓣评分仅4分,低于豆瓣平均分。而台湾青春片《六弄咖啡馆》也没有成为第二个《我的少女时代》,累计票房只有654.3万元。《那件疯狂的小事叫爱情》不到4千万元;《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上映3天,累计票房仅有828万元,截至9月4日,票房勉强过千万元。除了《谁的青春不迷茫》在豆瓣评分达到6分以上,其他青春片均在5分左右。
中投顾问文化娱乐产业研究员蔡灵分析认为,今年的青春片特点主要是“小鲜肉+IP”,演员颜值较高,而且选择的都是热门IP,但青春片市场整体较为萎靡,影片质量不高,演员演技受到较多吐槽。“从当前青春片的发展形势来看,有走向没落的迹象。”
恒业影业曾对人气偶像吴亦凡主演的影片《夏有乔木雅望天堂》做出超3亿元的保底发行,但影片最终也只取得了1.52亿元的票房成绩,豆瓣评分5.2分。“整体上看来,今年的青春片还停留在‘贩卖回忆’的游离状态。”在张书乐看来,想要通过类似《致青春》《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那样,用满满的记忆来勾引票房,却没有实质的话题,这只能说明中国的青春片还在停滞不前。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助理馆员薛峤则对青春片市场持乐观态度。任何片种“量”大了都会冲淡“质”,但是也绝对会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也会有好的片子脱颖而出。因为青春片在大类上仍是“现实主义”的,就算故事再“狗血”,里面的情感总会容易让年轻人引起共鸣。只要一代一代人都有青春,市场永远会有青春片。
主打“IP+小鲜肉” 跨界导演遭质疑
从近期上映的电影可以看出,青春片“傍上”IP已成为主流。《致青春》《匆匆那年》《何以笙箫默》《左耳》《栀子花开》均改编自同名小说。《栀子花开》《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同桌的你》改编自同名歌曲。《致青春》仅仅150万元的版权费,票房却高达7.1亿元。《匆匆那年》版权费300万元,票房5.8亿元。而与之相比,没有IP附加的影片《初恋未满》《青春派》《少年班》票房则少得可怜,分别仅为225万元、2813万元及5064万元。
与此同时,纵观青春片电影市场,多由小鲜肉压阵。由歌手跨界进入电影圈的吴亦凡,拥有强大的粉丝号召力,这自然为其主演的电影带来了不少人气。据了解,为了有利于电影冲票房和增加电影排片占比,吴亦凡的粉丝后援会还进行影院包场,以此支持偶像。
在外界看来,青春片是挣粉丝的快钱。但从吴亦凡主演的两部影片的票房走势看,粉丝经济并没有为其带来高票房。《致青春2》7月8日上映首日票房近8000万元,第二天就跌至5400万元左右,之后也一直处于下跌态势。对此,蔡灵分析认为,粉丝经济能够对票房提供一定贡献,对电影的宣传环节有较大益处,但是如果电影内容质量有硬伤,票房也难以冲高。
而对于另一部青春片《夏有乔木雅望天空》,蔡灵认为,情节的逻辑漏洞较大,“男主角明明是家境贫寒,但是飙车技术却不错。”蔡灵同时提到,今年的青春片整体质量较低,而且票房口碑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是电影内容较为空洞,情节逻辑性不强,且内容脱离现实,难以与观众产生共鸣。另外,偶像演员的演技不佳,降低了观众的观影体验,比如吴亦凡的演技就有待加强。
“不能过于把观众当傻子,偶像价值会面临透支。如何把握好颜值与演技的平衡是吴亦凡将来要面对的问题。”影评人静笃认为,“作为偶像也许对演技要求不是过于苛刻,但是本身也要对得起市场价值。”
虽然吴亦凡主演的两部同类型电影在短时间内同时上映,但薛峤表示相信铁粉两部都会看。“明星永远是稀缺资源,特别是对于青春片的观众,年龄偏低,更有追星倾向。明星主演是最好的宣传。”有粉丝表示,已看了4遍《致青春2》。
另外,粉丝经济在《夏有乔木雅望天空》上还体现出了双刃剑效应。8月15日,韩庚的工作室官方微博发出声明,表示“韩庚戏份杀青将近一年后,我们意外从当时接手的电影公司得知,电影有两个不同版剧本。”“这是赤裸裸的欺骗。”为此,微博下有不少粉丝评论回应称,“将不看这部电影”。
与此同时,梳理近几年上映的青春片不难发现,这些影片多由跨界导演执导。《致青春》的导演为演员出身的赵薇,《小时代》则由作家出身的郭敬明筹拍,《何以笙箫默》的导演黄斌原身份是经纪人,身为主持人的何炅也拍了青春片——《栀子花开》,近期上映的青春片《陆垚知马俐》也是跨界导演,由演员文章所拍。
导演非科班出身,其作品也容易被外界质疑其为试水之作。薛峤认为今年的青春片同质化问题严重,“很多故事从预告片上看,抹掉片名还以为是同一个片子。”
行业投拍情绪浮躁 情感+话题或为出路
不管如何被诟病,青春片在中国影视市场中依然备受青睐。近日,一部名叫《会痛的17岁》的青春电影在黄飞鸿影视金融投资平台上线发起众筹,受到广大投资者的热捧。薛峤认为,青春片对服装、布景、道具、特效、动作戏的要求都比较低,而且在类型运作上相对成熟。在影视行业相对浮躁的大背景下,影视公司自然很愿意用较少的时间回收成本。
据统计,《谁的青春不迷茫》以3000万元成本获得了1.8亿元的票房成绩,取得5.9亿元票房的《匆匆那年》成本只有4000万元。因此,制作成本低,技术门槛低,也成为青春片扎堆的原因之一。
蔡灵建议,制片方、投资者应该平息对青春片投拍的浮躁情绪,需要在在内容上进行深耕细作,而不是依靠找一些“小鲜肉”担当颜值代表,以期获得高票房。另外,不能一味推崇IP改编,一些IP虽然较为热门,但是许多情节设计难以引起观众情感共鸣。
据悉,目前大部分青春片都普遍存在起承转合困难、靠“套路”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弊病。“失恋”、“失身”、“失业”是经典的制造矛盾的方式,而“车祸”、“堕胎”、“出国”则是将故事推向高潮的“必杀绝技”。记者发现,不管是在《同桌的你》《匆匆那年》,还是《左耳》《栀子花开》里面,相同的路数频频出现,劈腿、堕胎、打架、车祸,也被戏称为大陆影片标配的四大元素。
业内人士张硕表示,青春片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最朴素的感情。《我的少女时代》就是最好的例子,没有明星,没有IP,只有简单的剧情,但却有大量真实充沛的情感。这才是青春片该走的路。
“可以将题材放宽,将青春片和其他类型结合。”薛峤建议,可以学习日韩的“青春+恐怖”“青春+犯罪”“青春+魔幻”“青春+科幻”等模式。中国除了“青春+古装”,剩下的还是蓝海,潜力有待开发。
在张书乐看来,青春片应该去偶像化,走话题路线,就如《阳光灿烂的日子》,将那十年和大院文化,通过一群孩子的成长、玩闹表现出来,每一个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能找到自己。
上一篇
冯骥才:秋天的音乐下一篇
四大名著不适合孩子阅读吗?分享到:
相关动态
四大名著不适合孩子阅读吗?
2016-09-26 08:40
37609
编者按:人人都应当阅读经典。但是在不同的年龄段,经典的含义肯定不一样。秦春华老师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视角出发,提出这个问题:我们公认四大名著是经典,但是这个经典真的就适合孩子吗? 您认为四大名著适合孩子阅读吗?如果不适合,您认为是否可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改编四大名著?您认为适合孩子阅读的经典是什么? 我们拉出一张教育圆桌jiaoyuyuanzhuo@sina.cn,等你发言。 暑假带女儿去旅行。一路上,女儿缠着我不停地讲故事。肚子里的存货早就被她掏空了,不得已开始讲三国。翻来拣去,竟然发现三国里能够适合小姑娘听的故事实在不多。绞尽脑汁勉强搜刮了一个蒋干中计,女儿倒是听得津津有味。等她睡着之后,妻子很认真地对我说:以后你别再给孩子讲蒋干中计这类故事了。一来情节太复杂;再说这种骗来骗去的故事孩子听多了不好。一语惊醒梦中人。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计谋计谋,说白了不就是骗人吗?对于6岁的孩子来说,是不应该过早接触这些...
14岁女孩感动了一车人
2016-09-26 08:40
43830
回九江六年,过着人世间最普通及平凡的日子,生活没有半点奔头,千金散尽的我时常梦想着东山再起,我有时觉得自己就像一只氢气球,拥有一腔壮志,却被世俗的风吹上了天空。最终炸裂为碎片,重重地摔回地面。我常抱怨日子过得不称心。我知道这么想没有什么可指责之处,人朝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是怎么算过得好?应该和谁比?我不能说我不模糊。前些日子我偕妻子回了一趟彭泽,对这个问题好像有了一点震撼与感悟。从此,我不会去奢求物质的浮华,更不会披上铠甲去面对生活。 我们从荷花垅上高速去彭泽已是下午三点钟了,进入荷花垅收费站前,我透过车窗看见有许许多多搭车回湖口的男女老少,我是商务车,可以坐七个人,每每这时,妻子总想带几个人收点车费捡点油钱,我打开车门,一窝蜂争着上来了四五个人,其中门外一个约十二三岁破衣烂衫的女孩,背着背篓拼命朝车上挤,身上那巨大的背篓妨碍着她,老实说,看妻不屑一顾的脸色,她并不想这个小女孩上来,因为...
马云在第三届互联网大会上的演讲【全文照登】
2016-09-26 08:40
37826
11月17日,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开幕,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开幕式上发表主题演讲,提出互联网技术革命解放脑力,未来数据将成为核心资源、未来三十年,属于用好互联网技术的公司、国家和年轻人、未来教育不仅传输知识,更要注重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智慧驱动需要智商,需要情商,更需要爱商。 以下为马云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上午好! 这是我第三年参加乌镇会议,非常荣幸每年都能和老朋友新朋友在这里见面。 中国人讲,神仙是天上一日,人间一年。我们在互联网公司,肯定没有这么夸张,但是都有这个感觉:过了一个季度就象以前过了一年。 三年来,互联网世界发生的变化,产生的进步,我想至少相当于过去的十二年。 互联网发展很快,世界变化很大,但其中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是不变的。 我们回顾最近两百年三次技术革命,每次技术革命的周期都是大约50年,而且有一个规律,前20年是技术研发的革命,新技术层出不穷,一批批涌现;到了后...
推荐文章
架起文学与影视沟通的桥梁(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2023-11-24
聚焦互联网时代书店转型
2023-06-21
如何玩转北京国际图书节
2023-06-16
240万字《广东文学通史》问世!广东省作协七十芳华正青春
2023-05-25
纪念林斤澜百年诞辰暨温州文学高质量发展恳谈会在温州举行
202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