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小说,校园的挽歌

来源:谭旭东

作者:泪水飞扬

发表于: 2016-12-16 14:25

认识苗恒纯属偶然,虽则曾在一些报刊读过他的些许文章,但还不是特别熟知;直到读过他的书稿之后,才愈发对他的文字功底表示诚挚的赞赏。《泪水飞扬》乃是一本描绘青葱岁月的成长小说,细细品读全书,其主题是对于青春的缅忆和祭奠,字字珠玑深情款款,记录着苗恒廿余年的成长印痕,勾勒出从乡村来到都市的年青人的奋斗与挣扎史。
苗恒应该不属于网络作家,我认识的很多80后或90后作者的写作方式都是比较传统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会像文学前辈们那样在稿纸上奋笔疾书,然后对成品进行多次增删,最后才打印成电子稿投给出版社的。《泪水飞扬》即是如此。和苗恒一样,许多文友更期望在纸质媒体上发表自己的作品,哪怕只是豆腐块。这也是今天,单纯以“网络文学”来概括年青一代的书写显得狭隘的原因。许多写手在网上疯狂灌水长篇累牍,终无人问津;许多作者在案头皓首穷经码字无数,却无法出版。所以当《泪水飞扬》付梓成书,面向亿万读者之际,就可以肯定这本书不可小觑的的文学价值与不可估量的市场潜力。
很多高龄的作家和评论家,对80后、90后的著述评价都不是太高,总惯性地认为他们的文风过于肤浅,缺少文化底蕴,匮乏批判精神,这完全是一种错觉。在我看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书写方式,文坛也有它的自给性,作家的创作也有其自在性:即使无法得到主流庙堂的认可,也能凭借自身的能量在这个文学贫瘠的年代潜滋暗长自成葳蕤,就像在山石的罅隙中,常常可以看到参天的大树一样。苗恒也属于自学成才。他中学时开始写作,从中学到大学,从毕业到工作,他始终痴迷于缪斯世界,虽屡经退稿,但从未丧失创作信心。他虔诚而又谦恭地在文学殿堂自由徜徉,不断探索更加妥帖的写作方式,尽可能地挖掘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写作潜能,结果鼓捣出了这部长篇,细读之后给人的感觉和浏览一些所谓的畅销小说截然不同。真正优秀的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苗恒的《泪水飞扬》幽默处略带讽喻,写实外加诸浪漫,在彰显足够的创作智慧之余似乎还有一种自叙传的意味在里面。全书文笔恣意流淌,人物性格特征鲜明,通过绘声绘色的描写展现了刘华张芝等一代人的感情波折和命运遭际。除此之外,文中涉及的类型繁多的作品和变幻多姿的文体,体现出青年作家中所罕有的文体意识。
当下,我们的周遭弥漫着一种鄙薄书香热衷铜臭的风气,很多人不但不会写东西,还对文字的魅力深表质疑,更不知“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因此,我更加敬重苗恒这样的年轻文友,正是有许许多多苗恒式的人,无论生活多么清贫,无论前路多么坎坷,依然坚守自己的写作梦想,如此,才有文学世界的瑰丽多姿,才有文化火炬的延展赓续。我自己比较驽钝,没写过长篇小说,本来没资格去置喙。但苗恒殷切嘱我说上两句,而且我读过书稿之后觉得很是钦佩,推举一下也很有必要,于是欣然写下上面的文字,是为序。
(作者系北方工业大学教授,著名文艺评论家,冰心图书奖、鲁迅文学奖得主)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泪水飞扬,来源:谭旭东,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动态

电影摆渡人影评观后感

电影摆渡人影评观后感

2016-12-16 14:25

37135

在《摆渡人》里,看不到任何《重庆森林》、《花样年华》和《2046》的影子,虽然影片一度有成为《重庆森林》的可能。王家卫挂名的喜剧片寥寥无几,最著名的当属由其监制,刘镇伟执导的《东成西就》。...

铁道飞虎影评观后感

铁道飞虎影评观后感

2016-12-16 14:25

36278

以动作明星出道至今仍活跃在影坛,并且有着票房号召力的演员,在国内除了成龙之外,大概找不出第二个。成龙,便是一块金字招牌。2016年,是成龙异常活跃的年份之一,继7月的《绝地逃亡》之后,临近岁末,又有了这部《铁道飞虎》。而明年大年初一,又有《功夫瑜伽》上映,并且,题材都是成龙式动作喜剧。国内如成龙者,一时无两。 和《绝地逃亡》的穿越国境以及《功夫瑜伽》的玩转印度不同,《铁道飞虎》则是一个以铁路为依托在抗日战场打鬼子的故事。它的原型是抗战期间山东枣庄一带的抗日武装鲁南军区铁道大队,后被称为铁道游击队,又称飞虎队。他们依靠临城为根据地,借助当地老百姓的力量,以破坏日军物资为目的,开展游击战术,对日军形成骚扰并造成重创,令日军闻风丧胆。 1954年,鲁南军区铁道大队由作家刘知侠写成小说,使得铁道游击队的事迹闻名全国,1956年又改编成《铁道游击队》电影,成为传唱不朽的红色经典。它以原型故事为总纲,用观众尤其是年...

电影长城影评观后感

电影长城影评观后感

2016-12-16 14:25

37578

电影《长城》上映3天票房破4亿,加上各大媒体持续关注与讨论,使《长城》成为一部现象级电影。从电影产业角度来看,这为中国电影未来发展提供了诸多启示与借鉴。 作为商业大片,特效水平往往是观众评价影片好坏的第一要素。《长城》是张艺谋第一次与好莱坞合作,相较于《英雄》等影片,特效技术的运用有极大突破,同时配合IMAX巨幕科技,完美呈现 饕餮围城和陆上航母的恢弘奇观,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场景,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超级震撼的视听盛宴。与好莱坞特效班底合作,是张艺谋取长补短,堪称是中西合璧的典范。 特效只是形式,说服观众还要靠内容。张艺谋被公认擅长讲中国故事,早期的《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等,都以其浓郁的中国特色取胜,这次他在内容上仍选取了中国故事,把古老的东方文明与现代的特技文化相融合,把中国神话故事中特有的饕餮形象呈现在影片中,同时让主角在打怪升级中展现了鲜明的中国侠义精神,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相得益彰。 电影...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