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编辑转型“说书人”:讲插图辛酸事,小故事暖人心
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佚名
发表于: 2022-08-31 09:23
“当时转做直播,我担心的不是肚里有货倒不出,而是我的言行会不会损害品牌形象,我热爱《读者》,不希望因为我的口无遮拦让它受到一丝丝伤害。”担任《读者》杂志编辑近20年,陈妮娜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说书人”,在直播间讲述杂志背后的故事。
曾主要负责美术编辑工作的陈妮娜,对杂志原创插图有着特殊的感情和理解,身处直播间时,她讲述得最多的也是插图的来源、历史,以及其艺术价值。“为什么我们坚持40多年一直配插图?”她坦言,插图的表现力强,而且作者都很著名,他们的作品在日常生活中很难见到,“读者仅用9块钱,就能看到艺术品。”
提及获得一张插图版权的难度时,陈妮娜举例说,为了联系一位身处美国的职业插图师,她辗转联系多人,倒时差与其沟通,最终获得了插图版权。还有一次,通过各种资源和渠道,才找到一位白天睡觉晚上画画的老先生,十分不易,“希望精美的插图能受到读者们的认可和欢迎。”
“我挺感谢新媒体的,做直播就是在讲杂志的‘说明书’,告诉大家它好在哪儿?为什么好?”陈妮娜说,一本杂志虽然价格低廉,但背后有很多人共同努力。每位编辑做一期杂志,都如“生了一个孩子”般珍视它。
面对“纸媒衰落”和“心灵鸡汤”等网络质疑,陈妮娜称,文字有它的魅力,阅读可以让人开阔心胸、拓展眼界,当人们遇到挫折时,脑海中闪过杂志中一段文字或故事,会觉得“他都能坚持下来,我也可以”。“‘鸡汤’是养生的呀,吸收文字的营养,才会保持良好的状态。”
8月底,中新网记者走进直播间,读者杂志社品牌发展部策划总监陈倩,手持杂志介绍读者发展历史,传播读者文化,交流阅读与写作,分享“编辑部的故事”与职业体验、人生感悟等。
“90后”陈倩是兰州人,从初中开始就读《读者》。进入读者出版集团工作后,她了解到更多杂志的历史和创刊故事,也从直播间网友们的留言中,看到了忠实粉丝的反馈,“我们从杂志中有趣的文章开始讲起,讲到社会现实,又落到能触动人心的点,希望以此让网友们了解、接受、喜爱杂志。”
读者杂志社品牌发展部主任温彬接受采访时说,截至8月16日,读者杂志社已直播152场。先后推出“真人图书馆”“创新创业,一起读书”“博物馆之夜——走进敦煌研究院艺术馆”“云端诗文朗诵会”“和《读者》的作者聊聊天”“分享绘本里的缤纷世界&亲子共读”等一系列卓有特色的直播活动,总参与人数达上百万人次。
读者出版集团自2015年起就开始布局出版融合发展,近年来,更依托《读者》杂志优质内容打造新媒体矩阵,探索数字教育产品、试水视频直播售书等,构建具有“读者”特色的出版融合生态圈。
(责任编辑:董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读者》编辑转型“说书人”:讲插图辛酸事,小故事暖人心,作者:佚名,来源:中国作家网,来源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830/c403994-32514849.html)
上一篇
京城满书香,线上线下淘好书分享到:
相关动态
刘亮程《本巴》:史诗之外,创生无垠的时间
2022-09-05 10:16
29239
《本巴》是作家刘亮程的最新长篇小说,2022年1月由译林出版社出版。《本巴》以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为背景展开,追寻逝去的人类童年。...
北京国际图书节:“美猴王”也将有元宇宙
2022-09-06 08:49
26886
9月1日至5日,第二十届北京国际图书节于服贸会首钢园区展区开启,图书节在主会场设置了全民阅读展区、传统文化展区、“书香京城”展区、儿童光影阅读区以及“名家大讲堂”专区等,...
推荐文章
架起文学与影视沟通的桥梁(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2023-11-24
聚焦互联网时代书店转型
2023-06-21
能不能用AI代写论文、代写作业?
2024-06-07
如何玩转北京国际图书节
2023-06-16
240万字《广东文学通史》问世!广东省作协七十芳华正青春
2023-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