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秀莹长篇小说《野望》:沸腾的乡村大地生机盎然

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佚名

发表于: 2023-01-04 09:33


书影

12月26日上午,付秀莹长篇小说《野望》研讨会线上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作协创研部、北京出版集团主办,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十月》杂志协办。中国作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北京出版集团总编辑李清霞,《十月》杂志主编陈东捷,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出席研讨会。蒋述卓、李师东、张清华、何平、王春林、张晓琴、杨庆祥、丛治辰、饶翔、徐刚、岳雯、李蔚超、崔庆蕾、刘诗宇等十余位专家与会研讨。会议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主持。

《野望》是付秀莹的最新长篇小说,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围绕农村女性翠台一家的生活变化和命运转折展开叙事,深入中国村庄的内部肌理,潜入时代现场的激流深处。沸腾的乡村大地生机盎然,生生不息的生命长河浪花飞溅。全书二十四章由二十四节气命名,完成一个井然有序的轮回。在一年的叙述时间中,当代新农村的格局和气象,在作家笔下徐徐铺展,栩栩如生。

“乡土写作传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焕发了新的可能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乡村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对新时代文学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书写新时代新乡土,发现时代新质,呼应时代主题,回应时代关切,弘扬时代精神,塑造新时代新农村新人物新气象,对我们身处的伟大时代和纷繁多变的现实生活做出热烈回应,具有特殊价值和重要意义。

李敬泽认为,付秀莹的《陌上》《他乡》《野望》构成了乡土写作的三部曲。“现代以来,乡土写作的传统非常强大,但在时代变革中面临极大的考验,甚至有过枯竭的危险。在付秀莹这里,在这一两年来其他作家关于乡土的写作中,我们能看到乡土写作传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焕发了新的可能性。”他还表示,《野望》将乡村振兴这种宏伟的主题实实在在落到人们的生活经验中,大时代的运行和变迁,是在人的心中、人的经验中、人的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中被形塑和呈现的。在这个意义上,《野望》既具有审美意义,也具有社会学价值。

李清霞谈到,《野望》以新时代、新乡土为大的背景,围绕乡村女性翠台一家的生活变化与命运转折展开叙事,以点带面,以小见大,以一户或几户人家的生活变迁辐射整个“芳村”社会在新时代发生的沧桑巨变,映照出中国乡村在时代洪流中不断生成的新局面、新气象、新前景。女主人公翠台一家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勾连着中国乡村丰富复杂的时代表情,这几户农家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波折和起伏,与时代生活的风起云涌彼此呼应,互为镜像。

“乡村题材一直是中国文学的富矿,今天的中国乡村到底是什么样的,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北方乡村正在发生什么?”李师东表示,《野望》从2019年年初一直写到年尾,也就是从时间上的小寒节气写到冬至时节。我们与小说里的人物同在一个大的时代语境中,因此芳村的大喇叭上说的金山银山、乡村振兴我们都很熟悉,我们不熟悉的是乡村百姓想把日子过好的实际生活愿望以及乡村日常生活伦理在今天的呈现和演进,尤其是时代风气之下乡村生活所发生的变化,这一切《野望》呈现给我们了。”

何平从代际的角度观察,他说,70后作家中很多是从书写乡村作为文学的起点,但持续写乡村且不断回应乡村现实的,付秀莹是值得关注的对象,“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写行进中的中国乡村?《野望》不只是作为付秀莹个人写作史上完成度特别高、审美价值特别高的小说,它也是对整个当代中国文学有提问能力的小说。此外,付秀莹写乡村振兴,乡村是她个人精神的故乡,也是她的命运共同体,某种意义上来讲,付秀莹也是作为芳村的女儿在写作。”

芳村,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的文学的地理空间

阎晶明从时间和空间、静和动、变和不变、叙事和抒情等方面对《野望》进行了多角度的阐述。他认为,芳村在付秀莹的笔下是一个非常亲切的像故乡一样的地方,“在《野望》里,不变的恰是芳村这个地方,但是生活本身还是发生很多变化,这种变化不光是季节的变化,而且还有时代给他们带来的各种各样的改变,可能不是那种巨变,但她确实写出人性和生活当中的变化,包括大学生回乡参与乡村振兴等等,这些都可以看出时代在这部小说里的一些气息上的变化,写得很生动。”

蒋述卓认为节气是付秀莹建构芳村地图时的重要坐标,“她的小说具有独特的节气美学,而《野望》挖掘了节气变化与人类活动之间的潜在联系,以二十四节气为顺序,依次叙述芳村百姓所经历的大事小事,小说结构显得更为精巧、有序,体现出节气作为章节结构和事件编排逻辑的持续美。”

王春林谈到,作者写乡村那些幽微的曲折的故事,又和时代、社会、历史、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关联,是充满细节的优秀长篇小说。乡村不仅仅对付秀莹的写作构成重要的意义,也给中国当代文学史提供新的文学的地理空间。杨庆祥观察到,付秀莹关注芳村日常生活细微的、恒常的变化,着重于关系的处理,但实际上又决定农村的整个结构,中国乡村世界内部的肌理是由这种关系决定的,付秀莹把这个关系写活了。

崔庆蕾认为,在芳村叙事当中,小说一方面写出当代乡村在自身文化传统的作用之下形成的稳定的结构,同时又写出乡村与时代的互动关系,“《野望》看上去是写一种循环性的日常生活,但是这种日常生活中蕴含非常丰富的变的因素。大批青年返乡成为芳村的一道风景,也是芳村融入时代的一个积极信号,他们的回归使芳村形成一种新的力量结构,成为推动芳村走向现代的新鲜力量。”

“她是一个具有过渡色彩的当代劳动妇女的典型”

人物翠台给张清华留下了深刻印象,“她是一个具有过渡色彩的当代劳动妇女的典型,守护乡村社会最后的伦理、道义、观念、风俗的底线,所以她也是一个很成功很感人的艺术形象。”

张晓琴深表赞同,她甚至认为翠台是现当代乡村文学史上一个全新的人物,是应该进入现当代文学长廊的经典人物,“在我看来,翠台至少是新世纪以来真正的乡村女性形象,不单是一个小说人物,她还完成了作者在叙述过程中重要的功能,所以这个人物首先是重要的人物,同时也有很强大的人物叙述功能。”

饶翔表示,《野望》的叙事是聚焦式的,它的叙事视点在翠台这个人物身上,通过翠台家庭的矛盾,家庭内部的生活,再通过人物乡土的关系,辐射到其他人物和家庭,“《野望》有它特殊的美学价值,从翠台的观察能看到乡村的人情世故、伦理关系,就像我们读《红楼梦》一样,它是耐得住咀嚼的。”

付秀莹在发言中说,面对纷乱嘈杂的外部世界,更需要内心世界的宁静、安详,什么能给我们宁静、安详?“对我来讲就是写作,感慨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冬天,各位专家老师给我这么多宝贵的意见、指导、建议、教诲,就像寒冬里的火焰照亮我的内心世界。我铭记在心。”


(责任编辑:董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付秀莹长篇小说《野望》:沸腾的乡村大地生机盎然,作者:佚名,来源:中国作家网,来源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103/c403994-32598947.html)

分享到:





相关动态

寻年俗、读好书、享年趣 与国家图书馆喜迎新年

寻年俗、读好书、享年趣 与国家图书馆喜迎新年

2023-01-05 10:15

23857

1月16日至2月17日,国家图书馆将联合全国各级图书馆共同开展“网络书香·阅见美好”春节传统文化专题阅读推广活动。...

直播:让更多人爱上阅读

直播:让更多人爱上阅读

2023-01-06 09:38

19323

“主播说得太好了,我要为知识付费”“库存不多,大家先到先得”“本次直播有专场赠品,现在点击下方链接拍下有专属明信片赠送”……...

2022年“十大语文差错”公布,都有哪些字词?

2022年“十大语文差错”公布,都有哪些字词?

2023-01-12 09:16

20798

11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22年十大语文差错,其中包括“踔厉奋发”的“踔”误读为zhuō、“连花清瘟”误为“莲花清瘟”、“终止”误为“中止”等等。...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