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古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来源:《奔流·小作家》编辑部
作者:张一昂
发表于: 2025-03-04 11:31
古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其一》。以下是对这句诗的详细解析:
诗句原文与译文
原文: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诗句解析
意象分析:
羌笛:羌笛是羌族的一种乐器,属横吹式管乐,音色悲凉。在边塞诗中,羌笛常常作为戍边将士思乡之情的象征。
杨柳:这里指的是《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因为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柳”与“留”谐音,折柳表示留念。在边塞,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杨柳难以生长,因此听到《杨柳曲》时,将士们更容易勾起思乡之情。
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由于地理位置偏远,春风难以吹到这里,意味着这里的气候寒冷,植被稀疏,也象征着朝廷的恩泽难以惠及边关。
情感表达:
这句诗表面上是在说,将士们何必用羌笛吹奏《杨柳曲》来埋怨春光不到呢,因为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但实际上,诗人是在借自然景象抒发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和对朝廷恩泽不至的抱怨。
“何须怨”三字,看似在宽慰将士们不要抱怨,实则曲折地表达了心中的不满和无奈。诗人明白,抱怨是无用的,因为边塞的艰苦环境是客观存在的,朝廷的恩泽也难以迅速到达。但这种表达方式更加含蓄深沉,引人深思。
艺术特色: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绘边塞的自然风光(羌笛、杨柳、春风、玉门关),巧妙地抒发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和对朝廷的抱怨。
含蓄深沉:这句诗没有直接抒发情感,而是通过意象的营造和反问的语气,让读者在品味中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复杂的思绪。
诗句背景与主题
《凉州词二首·其一》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边塞诗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边塞风光为背景,通过描绘黄河远上、孤城万仞、羌笛哀怨等景象,抒发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和对艰苦戍边生活的感慨。同时,诗中也隐含了对朝廷恩泽不至的抱怨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总结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以边塞特有的意象和含蓄深沉的表达方式,展现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和对艰苦戍边生活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朝廷恩泽不至的抱怨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这句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边塞诗中的佳作。
作文征稿:
中国少儿艺教网首页点击【全国中小学生全息作文大赛】专题页面,直接注册、参赛,按照提示提交作文作品。
(责任编辑:张一昂)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下一篇
描写月光的诗句分享到:
相关动态
描写月光的诗句
2025-03-05 11:26
11389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出处:唐代杜甫《月夜忆舍弟》 解析:这句诗通过露水的变化来暗示季节的更替,同时以月之明亮来寄托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描述历史的诗句
2025-03-06 11:36
11727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句诗描绘了长江的壮阔景象,同时以“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来象征历史的变迁和英雄人物的消逝,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豪迈。...
解析古诗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2025-03-06 13:38
12315
综上所述,诗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不仅描绘了金陵城的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色,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沉思。...
推荐文章
架起文学与影视沟通的桥梁(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2023-11-24
聚焦互联网时代书店转型
2023-06-21
如何玩转北京国际图书节
2023-06-16
240万字《广东文学通史》问世!广东省作协七十芳华正青春
2023-05-25
纪念林斤澜百年诞辰暨温州文学高质量发展恳谈会在温州举行
202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