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小学作文写作难题

来源:未知

作者:佚名

发表于: 2012-08-25 10:45

     
 
      
      自从一篇民国版小学生春游作文被翻出来后,关于小学生作文的议论越来越多。“……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山绿水,白鸟红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仰望白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未几,炊烟四起,红轮欲坠,乃步行而回。就灯下而记之。”(《春郊游记》,民国时期广州一小学生作文)。这段引用的文字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被转发3000余次,也“刺激”了不少家长。这篇作文用寥寥数语勾画出春的意境,文字清新雅致,景人相融,现在的大学生恐怕都写不出这样的春游日记。
  
  同是春游,那么当今的孩子又写得怎么样呢?有老师翻阅了近百篇小学生春游的作文,发现大多孩子的写作不出其外:开头,听到春游的消息,或是一蹦三尺高,或是彻夜难眠。接下来开始记录游玩过程,中间详写一类游戏或一个场景,最后以“这真是快乐的一天”、“我依依不舍地告别”、“我明白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道理”等话语结尾。
  
  同是写春游,为什么差别那么大呢?为什么现在很多小孩最痛苦的作业莫过于写作文,桌前坐两三个小时,还凑不齐一篇300字的作文呢?上语文课、学写作,但就是写不出、写不好作文,在儿童教育专家看来,是儿童严重集体失语的表现。理由是,应试教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严密的评价体系,怎么考就怎么教,我要这样的产品,你就必须按照程序生产,作文占语文试卷很大的分数,其中又会有几个得分点,结构、选材、表达、立意,作文成了孩子最不敢表达思想的一种写作。
  
  专家认为,示范作文的泛滥束缚了孩子的思维,语文教学的苍白扼杀了孩子的想像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创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破解写作难题,也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探索、研究的一个方向,有学校和老师在尝试着从“拿着教材怎么教”到“我要教给学生什么”的教学方式的转身。如在学习前线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是先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和作者融为一体,一起走进文字,感受作者的所看所思,让学生与作者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来领悟文章表达的主旨。在这种教学中,老师更像在搭建孩子与作者心灵交流的桥梁,通过凸显文本的核心价值,让学生学习到作者的写作方法,并用来讲述自己的故事。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佚名,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动态

高考作文应关注社会现实

高考作文应关注社会现实

2012-08-22 10:37

7688

虽然高考已经结束,但关于高考作文的话题继续发酵,成为这段时间公众热议话题。高考作文题应该怎么出,高考作文应该突出考什么主题?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和民意中国网,对1005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3.2%的受访者关注今年各地的高考作文题。32.0%的人认为,总体而言今年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好于往年,8.0%的人认为比往年差,39.8%的人感觉差不多,20.2%的人觉得不好说。受访者中,80后占49.7%,70后占25.5%,90后占14.7%。 高考作文题应该突出考什么主题?52.5%的受访者首选做人准则,其次是社会问题(45.8%),排在第三位的是社会规范(40.2%)。此外还有传统伦理(34.8%)、民族发展(30.5%)、亲情友情(26.9%)等。 调查显示,74.2%的受访者认为,高考作文应引导考生关注和讨论社会现实状况、民族发展等更广阔的命题,而非只关注自己生活的小圈子。 58.7%的人认为,高考作文应重点考察考生的文学素养,57.6%的人觉得应该考察逻辑思维能力...

高考作文如何避免“四不像”

高考作文如何避免“四不像”

2012-08-22 10:57

8353

在高考作文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四不像作文,看起来像散文却无内在的神韵,像随笔却无内在的文理,像记叙文却无清晰的叙事脉络。这种四不像作文没有对问题展开集中的论述,找不到作者对问题的观点和看法,缺少内在的逻辑分析,结构松散无序。这种文章与命题者对考生写作水平的考查要求相去甚远,直接影响高考语文成绩。 仔细分析,四不像作文的通病主要有两个:一是文章的论证过程缺少逻辑推进,一是文章的层次结构布局不合理。 议论文写作有三个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而所谓逻辑推进就是作者对问题展开论证的思辨过程。议论文从审题立论、谋篇布局到文章结尾,逻辑论证贯穿始终。许多考生在高考作文中,对论点和论据都给予了足够重视,在文章开头就能够提出一个明确的观点,然后罗列出一个乃至几个与论点相关的材料。但是,怎样利用材料对提出的观点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论证,不少学生做得不好,甚至没做。他们在提出观点后,基本上就在平面上打转,...

高考语文作文小技巧:巧妙点化 一例多用

高考语文作文小技巧:巧妙点化 一例多用

2012-08-22 11:01

7849

现在的高考作文不再是话题作文的天下了,多文体占据有利位置。其中,议论文,大家不要轻视。议论文是一种常用的文体。持之有据,言之有理是议论文的基本要求。有些同学写的议论文往往内容空泛、没有说服力,究其原因,是不会运用论据造成的。这也分两种情况:一是掌握有一定的论据,但因缺少对素材的分析和理解,不会点化论据,因而论点和论据脱节;二是阅读量小,积累少,在写作中又不会一例多用,难为无米之炊。那么;如何解决持据不足的问题呢?除了引导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多多积累素材之外;教会学生多角度分析及点化例多用,充分发挥所持论据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下面,结合实例谈一谈怎样多角度的问题。 孙膑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关于他和庞涓的故事,几乎无人不晓。针对这个故事,我们就可以从多个角度审视,根据论证论点的需要,巧妙点化素材,使其成为有力的事实论据。 角度一:感情影响理智认知。孙膑之所以抱稀世之才而惨遭削髌之祸,是因为他太相...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