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农谚

来源:未知

作者:王慧

发表于: 2013-07-17 02:28

      与大暑有关的气象谚语有,“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大暑大雨,百日见霜”,“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而与农业有关的谚语有“大暑不暑,五谷不起”,“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等,这说明没有大暑的强光酷热,庄稼是不会有好收成的。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
      大暑不暑,五谷不起。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
      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
      大暑大雨,百日见霜。大暑小暑,淹死老鼠。
      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
      小暑吃黍,大暑吃谷。
      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
      小暑大暑,有米不愿回家煮。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王慧,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分享到:



作文大赛
40届书画大赛


评论0

未登录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相关动态

为何用“大红大紫”比喻显赫?

为何用“大红大紫”比喻显赫?

2013-07-27 01:18

33212

大红大紫和红得发紫都是比喻人生显赫如日中天,那么为什么不用别的颜色来形容,而非要用红色和紫色呢?这跟中国古代对颜色的定义以及官服制度密切相关。 中国古代把颜色分为正色和间色两种,正色是指青、赤、黄、白、黑5种纯正的颜色,间色是指绀(红青色)、红(浅红色)、缥(淡青色)、紫、流黄(褐黄色)5种正色混合而成的颜色。正色和间色成为明贵贱、辨等级的工具,丝毫不得混用,比如孔子曾说红紫不以为亵服,不能用红色或者紫色的布做家居时的便服。 作为间色的紫色本来是卑贱之色,《释名释采帛》:紫,疵也,非正色,五色之疵瑕,以惑人者也。但是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偏偏喜欢紫色,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以至于当时5匹生绢也买不到一匹紫色布。齐桓公看到这种现象十分担心,于是管仲劝他不要再穿紫衣,三日,境内莫衣紫也。孔子针对这件事评价说:恶紫之夺朱也。厌恶用...

“径庭”原来是失礼之举

“径庭”原来是失礼之举

2013-07-27 01:38

32864

大相径庭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彼此相差极远或者矛盾极大。相信很多人都不清楚径庭竟然是古时的失礼之举! 径的本义是步行的小道,比如另辟蹊径就是另外开辟一条小路;庭的本义是堂前的院子。门外的小道和堂前院子的地坪当然相差、相隔很远,但如果仅仅这样解释,径庭就会成为一个非常平庸的词汇,古人也不会赋予它大相径庭的强烈语感。 《吕氏春秋安死》一节讲述了孔子的一个故事。鲁季孙有丧,孔子往吊之。入门而左,从客也。主人以玙璠收,孔子径庭而趋,历级而上,曰:以宝玉收,譬之犹暴骸中原也。径庭历级,非礼也;虽然,以救过也。 玙璠,美玉,国君所佩。季孙氏是鲁国的三家权臣之一,鲁昭公想除掉三家,却反而被三家驱逐出国。季平子过世,举行丧礼,孔子入门站在左边,立于宾客的位置。主丧的季桓子用玙璠收殓尸体,孔子看见后径庭而趋,历级而上,对季桓子说:用宝玉收殓尸体,就像把尸体暴露在原野上一样。 《吕氏春秋》对此评价道:径庭历级,非礼也...

描写七夕的诗词

描写七夕的诗词

2013-07-27 01:49

33552

《古诗十九首之一 》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鹊桥仙 》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 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 自掐檀痕教小伶。 《韩庄闸舟中七夕》(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 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 山眉澹碧月眉黄。 《牵牛织女》(唐)...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