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国梦”的名言和论据

来源:未知

作者:鲁前进

发表于: 2014-05-09 08:48

  「名言」
  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孙中山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毛泽东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张闻天
  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徐特立
  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即使到了本世纪末,我们的四个现代化已经达到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收入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平均收入达到一千美元,我们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行。就算是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邓小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
  「事实」
  ⒈中国梦:现实的“八大”追求
  中国梦是长期的目标,也是共同的理想。以中国梦相号召,激发人们为国家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继续努力,每一个有梦的中国人,恐怕都难以置身事外。我自问我的“中国梦”,我非常务实、现实地“梦”起来,以为中国梦有这么几个:
  一是美丽中国。美丽不仅仅是风景风光的美丽,不仅仅是生态环境的改善,天蓝地绿。一个基本的标准,我想中国的空气中应该少些雾霾、少些沙尘;中国不会再有公民站出来,叫板环保局长“下河游泳”。美丽中国,应该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空气,饮用上干净的水。
  二是安全中国。安全是一个基本的保障。主要的是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我们都不希望房子在没有同意的情形下被拆除,也不愿意看到有人被“灭门”。食品安全能不能保障?不想看到同胞因为两盒子奶粉而被处罚。交通安全能不能保障,车那么多人那么多,交通法应该严格执行,酒后驾驶、无证驾驶、违章驾驶,还是管理的严点好。
  三是法治中国。现实中国,老百姓也罢,领导干部也罢,都应该也需要在法律范围内行动,依法行政、依法治国。法律要保障、能保障公民的权益,权力要在法律法规范围内行使。不能以权代法、以权压法。法治的维系是根本的维系,法律是整个社会秩序的基石,不能动摇。
  四是公平中国。公平正义是一切社会的价值诉求。公平不是平均。但是公平是衡量社会的标尺,公平与否,能量出社会的稳定和谐程度。公平是一个社会能不能站住脚、站稳脚的保证。没有公平或者公平缺失,整个社会就会成为一个失衡的社会,没有稳定和谐可言。我们的改革、司法都必须遵守公平的原则,维护公平的原则。让公平成为我们社会最丰富的资源。
  五是创新中国。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但是创新也需要其条件,那就是要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一个教育不先进发达的国家,必定是创新能力不足的国家。“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创新中国必定要寄厚望于激发青少年的创新创造能力,为他们的发展成长创造环境,为他们的作用发挥提供条件和支持。真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中国才有创新力!
  六是发展中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发展道路还很漫长,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不平衡。发展依然是中国的第一要务,发展依然是中国的中心工作。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而未来的发展,必须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七是文明中国。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国的文化力也是强大的,但是还远远没有发掘出中国文化的潜质。文明中国既要提升中国人的文化素质、文明程度,更要继承超越以往的文明成果,创造更加优秀的、更加灿烂的今日文明。要辨明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推陈出新,完善、充实、丰富、创新我们的华夏文明。
  八是廉洁中国。腐败与反腐败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建设一个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中国,恐怕完全应该包含在中国梦里面。廉洁,“在梦里、在心里、在国人的记忆里。”贪腐污染的政治空气,犹如“雾霾”,容易让人窒息。反腐败的旗帜必然要高高擎起。在中国梦里,只有廉洁才能辉煌和伟大。
  中国13亿人,每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中国梦。但是站在超越个人的层面,我想以上几个方面虽然不能涵盖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也算是个人一点点的理解吧!
  ⒉陈家顺:受民工爱戴的基层好干部
  陈家顺,54岁,男。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
  云南沾益县是劳务输出大县,陈家顺担任副局长后,积极组织家乡农民到浙江义乌等地务工,并关注他们的切身利益,为他们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摸清农民工工作、吃住、工资待遇、劳动时间等情况,陈家顺从2007年9月起先后深入5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和农民工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当过操作员、仓库保管员,养过猪,干过装卸工,当过民办学校教师。几年来,他“卧底”考察了义乌市及周边县市的许多家企业,为农民工提供了180多家用工情况良好的企业信息。
  在调解各类用工纠纷时,他总是挺身而出,为农民工利益据理力争。4年来,共为农民工调解各类纠纷780余起,挽回损失180万余元。在农民工遇到困难时,他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多次协调企业垫付农民工车费、伙食费、医药费等共7万多元。
  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当地民工和社会各界的称赞,陈家顺被人们誉为“卧底局长”、“民工局长”。
  ⒊罗阳:用生命托起战机的航空英模
  罗阳,男,51岁,辽宁沈阳人。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罗阳所在的沈飞集团是中国重要的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他本人也是飞机设计专家,2012年11月25日上午,随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参与舰载机起降训练的罗阳,在大连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于12时48分在工作岗位上殉职。
  罗阳1982年毕业于北京航天航空大学高空设计专业。他担任中航工业沈飞董事长、总经理的5年,是沈飞新型号飞机任务最多、最重的5年。难关难度,难题难点,好像排着队一样。罗阳善于解决问题,采取多种措施推动研制进度,创造了新机研制提前18天总装下线,从设计发图到成功首飞仅用10个半月的奇迹。
  2012年1月,罗阳担任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舰载机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没有经验,也没有现成的关键技术可以借鉴,航空制造大国对技术的封锁,逼着航空人只有自主创新一条路可以走。在航母上,罗阳坚持亲力亲为,与科研人员一起整理试验数据,观看每次起降过程,记录和分析飞机状态,出现身体不适,也没有中途下舰,甚至都没有去找医护人员检查。
  难度高,任务重,时间短。重重考验摆在罗阳面前,可是他就有这么一股不服输、不懈怠的劲头。他曾说,外国人能干成的事情,中国人同样能干成,而且还能干得更好。
  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他不知疲倦,劳心劳力,没有一刻休息,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1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鲁前进,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下一篇

一字断案

分享到:





相关动态

一字断案

一字断案

2014-05-10 14:59

39456

这是清朝乾隆十七年的事。一天清早,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闯入广西苍梧县衙正堂,双膝跪下,举状鸣冤。县令李文正,见堂下有人告状,把惊堂木一拍,道:你告何人?慢慢道来。原告抬起头,呈上状子,声泪俱下:小人余阿吕,家住西门枥木桥,告前街米店店主邱以诚赖账不还,辱骂小人。邱以诚于康熙五十九年借我父亲白银三百两,今我持邱以诚当年亲手所写借契向其讨还银两,他翻脸不认账。现借契在此,望大人给小的做主。李公问:三十二年前的债务为何至今才追还?余阿吕回答:先父本是商人,当年邱以诚向先父借钱经商,小人尚幼,未知此事,雍正七年,先父不幸暴病身亡。小人继承父亲经纪,一直做下来,只因近来生意亏本,正值走投无路之际,小人的母亲记起借出白银之事,从箱底翻出当年借契,差小人去向邱以诚索取欠债。李公令差人递上借契,并传邱以诚到案。 邱以诚五十多岁,一入堂,扑通跪下。李公大声喝道:你如何赖账辱人,从实招来,以免皮肉受苦。邱以诚听...

献鸠放生

献鸠放生

2014-05-10 15:01

38870

古来有句俗话:行善积德。这句话是劝人多做好事,多做善事。遇到灾荒年间,有些殷实人家为救那些饥寒交迫的灾民免于饿死,捐米赈灾,皆为积德之举。太平年间,将鱼、龟放游到江河水池,将鸟放飞到大自然,叫放生,皆为积善之行。后来,有人在大年初一这天,把捉来的鸟雀放生,名之曰爱生灵。 春秋时期,晋国建都邯郸。晋国有一个势焰熏天的大臣赵简子,他就喜欢在过年时让老百姓替他捉斑鸠鸟送到他府中,让他放生。 大年初一这天,邯郸地方的老百姓能够破例地纷纷拥进赵简子的府第,他们都是来向赵简子进献斑鸠,好让赵简子放生的。赵简子非常高兴,对他们一个个都发给很优厚的赏赐。初一这天,从早到晚进献斑鸠的人络绎不绝。 赵简子的门客在一旁站了很久,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赵简子回答说:大年初一放生,表示我对生灵的爱护,有仁慈之心嘛!门客接着说:您对生灵有如此的仁慈之心,这是难得的。不知大人您想到过没有:如果全国的老百姓知道大人您要拿斑鸠...

孟尝君的门客

孟尝君的门客

2014-05-10 15:03

37940

秦昭襄王为了拆散齐楚联盟,他使用两种手段。对楚国他用的是硬手段,对齐国他用的是软手段。他听说齐国最有势力的大臣是孟尝君,就邀请孟尝君上咸阳来,说是要拜他为丞相。 孟尝君是齐国的贵族,名叫田文。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专门招收人才。凡是投奔到他门下来的,他都收留下来,供养他们。这种人叫做门客,也叫做食客。据说,孟尝君门下一共养了三千个食客。其中有许多人其实没有什么本领,只是混口饭吃。 孟尝君上咸阳去的时候,随身带了一大帮门客。秦昭襄王亲自欢迎他。孟尝君献上一件纯白的狐狸皮的袍子作见面礼。秦昭襄王知道这是很名贵的银狐皮,很高兴地把它藏在内库里。 秦昭襄王本来打算请孟尝君当丞相,有人对他说:田文是齐国的贵族,手下人又多。他当了丞相,一定先替齐国打算,秦国不就危险了吗? 秦昭襄王说:那么,还是把他送回去吧。 他们说:他在这儿已经住了不少日子,秦国的情况他差不多全知道,哪儿能轻易放他回去呢? 秦昭襄王就把...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