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写作指导结合读、写、议
来源:全息网
作者:本站编辑
发表于: 2012-03-09 10:26
小说常以其鲜明的人物形象、巧妙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的环境备受学生青睐,但是,它一经被选入语文课本,学生的阅读兴趣常常就会倍减。为何会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呢?溯其因还在于小说教学本身。很多教师教小说,常常是按小说三要素把它分成几大块,然后逐块从理性上加以剖析。这种教法看似遵循了小说自身规律,使得教学思路清晰,教师也便于把握,但是,它却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只对形象生动的小说本身感兴趣,而对理性的剖析却味同嚼蜡。如何让学生既有浓厚的兴趣又达到阅读目标呢?笔者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将阅读、写作、议论结合起来,在学生自我整体感悟小说的基础上,选准写作点写作。为了与课文紧密相扣,写作前,学生必定会主动去认真研读小说,以写促读,以读助写。写作结束后,分学习小组、全班两个层级展开讨论评价,以此明确阅读理解和评价写作质量。在读写议三者中,写作是中心环节,因此,一定要找准写作点,以一点带动对小说的全面阅读理解。
一、写人物评论
小说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来凸现主题反映社会现实的,因此,小说人物就成了重要的写作点,人物评论就成了主要的写作形式。如,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教材(以下举例均属此套教材)的《范进中举》时,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出了这样一道写作题:请你从小说人物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众邻居中任选一个或一群形象来写人物评论,要求评论有点有据,评价全面,文题自拟。学生迅速进入状态,在认真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写出了像模像样的人物评论。交流、讨论、评价时都很踊跃,文章和发言都能各陈己见,颇有见地,不仅深入剖析了人物特点,归纳了主题,而且对描写人物的手段及采用的对比、夸张、讽刺等表现手法都有精当的分析。这种通过写人物评论来学习小说的方法,比传统的教师引导学生剖析并给人物“贴标签”的方法要高明得多,效果当然要好得多。
二、续写
对原小说的故事情节为何要那样安排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续写然后与原情节比较的方法来明确。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第五册)时,笔者在学生自主整体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出了几个续写题让学生选择写作:①我们全家盼望发了财的于勒叔叔归来,假如有一次星期天,我们到栈桥上去散步,真的见腰缠万贯的于勒叔叔从大海船上走下来,故事会怎样发展呢?②假如在海轮上碰到的于勒不是卖牡蛎的而是海轮的主人,故事又将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③假如归家后,又突然收到于勒的来信,说他已成亿万富翁,不日将回家看望哥嫂,故事情节将会如何延续?写起后,交流、讨论:①对续写文写得怎么样进行讨论;②改动后与原小说比较,谁优谁劣,从而理解原文故事情节的巧妙安排。
三、编写话剧剧本
对故事情节单一、篇幅短小、对话多的小说,宜于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编成话剧剧本并分角色表演,然后分组及全班两个层级讨论评价。如,学习《变色龙》时,我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指导学生编写剧本,分角色排练,集中表演,然后讨论评价,这样,既理解了小说,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多种能力。
四、仿写
主要是借鉴原小说的某一成功写法模仿着写。如,教学《麦琪的礼物》(第五册)时,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模仿欧?亨利巧妙构思情节特别是出乎意料结尾的方法,编一个故事或写一篇小小说,理解其构思之妙。然后在班上交流评价。
五、写旁批
边读边想边旁批,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养成习惯,受益匪浅。如,教《不朽的失眠》(第五册)时,我以第一段作示范,边读边提出疑问并写出批注,接下去学生照葫芦画瓢,完成了对全文的阅读。然后,讨论交流自我理解的旁批,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小说中,我长期采用这种学生自主阅读+写作+讨论、评价的方法,学生已从中摸索出规律,在课外阅读小说时,也能依法炮制,收效颇丰。
上一篇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分享到:
相关动态
挖掘读写结合点,培养七年级学生表达能力
2012-03-09 10:26
20823
阅读是吸收,作文是表达。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积累、感悟是读的任务,为表达运用服务。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以写促读,是一条被实践证明能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方法。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
自荐信写作指导
2012-03-09 10:26
19950
初中《语文》新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作文训练的内容是写自传、小传与自荐信。 自荐信是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活动,以便对方接受的一种专用信件。 昔日毛遂自荐是自我推销的成功典型,今天,现代社会竞争的...
怎样让作文变得情趣盎然
2012-03-09 10:26
23532
人教社新教材第一册第七单元作文训练是自由写作实践,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校园内或家庭中的某一事物,写一篇作文。要写好本次作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抓住事物生动的形象特征 任何事物都有其固有的生动的...
推荐文章
架起文学与影视沟通的桥梁(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2023-11-24
聚焦互联网时代书店转型
2023-06-21
如何玩转北京国际图书节
2023-06-16
240万字《广东文学通史》问世!广东省作协七十芳华正青春
2023-05-25
纪念林斤澜百年诞辰暨温州文学高质量发展恳谈会在温州举行
202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