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叙事,不妨“三心二意”
来源:全息网
作者:本站编辑
发表于: 2012-03-09 10:26
苏东坡曾形容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写文章也是一样。叙述文章要“具体”,唯“具体”方能显完整,大家对这种常规写法已经较为熟悉,现在,我们另辟溪径,不写具体事情而三三两两、“三心二意”得写乱章,看看是否也能写出佳篇。
叙述作文,写事、叙事,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表现“人”,反映人物的品质。我们通常的写法是:写一两件具体的事例。现在我们来尝试“三心二意”的写法。所谓“三心二意”,指的是不去想在那个人身上发生了什么具体的事情,也不去管“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写作规则,有关人物的外貌、性格、动作、语言等,不刻意去安排它们的位置……在这样自由的写作空间中,把发生在此人身上的每件事情三言两语、星星点点、“三心二意”得娓娓道来,此种写法,不重过程、不重前因后果,至于外貌、语言、动作等,则在对每件事情的简单叙述中随手带出、信手拈来,写完之后,人物形象跃然眼前……因为这样的写作没有压力,常常也无需中途戛止去回忆和安排材料,文章自然流畅,给人感觉:“乱”章而不乱。
“三心二意”写法需要注意的是:一、要在细心观察并大致了解人物的基础上写,方能做到左右逢源;二、这种写法不需要你对事情进行具体描写,三言两语就行,但对神情、语言、动作的刻画可以无序,但必须传神。
例文:
我们的“野蛮老师”
“喀嚓”!我们的“野蛮老师”又开始“扫荡”了。我们这些躲在草丛里的“鬼子”都吓得心里发慌。
“我——的——天——啊!”我的心里暗暗嚎叫。
听了这段介绍,你肯定也有点毛骨悚然了吧,下面还有更精彩的呢!
无论开会还是上课,都少不了这位“高级八路军”。一堂课才上了一半,“班委留下来开会,其他同学立即出去。”然后开始不停敲击讲台,同学们不敢有丝毫怠慢,一下子溜空了,一个字,“怪”!……“大兵,你手上的那苹果,下课拿我办公室去,是我的了!”说话时,他那本来的双眼皮突然成单的了,不过眼睛好像还睁得很大,要不怎么这么有神!他对别人下手也从不留情,“王建强,站起来!”说时迟那时快,还没等站起来,手就已经伸过去把他拉了起来,王建强个子和“野蛮老师”差不多,额头差点蹭着了老师的高鼻子。“你也是,在‘野蛮’老师的鼻子下耍‘野蛮’!”我在心里想。
其实,他有时也并不是那么狠,而是很幽默,常常让我们捧腹大笑,“你对周瑜评价这么坏?你们俩都姓周,没有他哪有你,他还希望你光复汉室,你骂他,他晚上一定来找你!姓孙的同学站起来,你们来评评理!”话音刚落,班内哗然!
不信你瞧:他经常把我们逗乐了,自己不笑,眼睛里却在发光;经常用手去推鼻梁上的那个不速之客——眼镜;嘴唇不拉也不翘,皮肤白得像女孩子,一脸的文采。怪不得上起课来讲得头头是道,念“奔向东方吧/追不上,那就撞上”时刚强有力,背“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的时候,又让人感觉缠缠绵绵……并且,他在我们学校里是一位高级教师,高级加野蛮,七个字:厉害,厉害,太厉害!
对了,今天,他还有一个“野蛮”的举动:童振牛从家里带了个书柜来,结果教室一角被老师命名为“牛牛读书角”!
评语:上面的作品是篇典型的“乱章”,材料无序可寻,完全打破了常规作文体例。但读完后,“野蛮老师”形象昭然纸上。文章中的材料没有具体的,但都是有趣的,“三心二意”排列,三言两语叙述,动作、语言、外貌、神情穿插其中,像是一块由各色大小不等的卵石随意铺就的地板。
上一篇
写人的作文应注意什么下一篇
小学状物类作文指导方法谈分享到:
相关动态
小学状物类作文指导方法谈
2012-03-09 10:26
25010
状物类作文,以物为描述的中心和文章的线索,或寓情于物,或托物言志,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表达文章的题旨。这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写作形式。因此,加强状物类作文的指导,既是学生的一种心理需求,也是新的课...
状物作文写法指导详解
2012-03-09 10:26
26973
所谓状物作文,就是对某种物体的描摹和介绍。如果按内容分,可以分为植物的、动物的、建筑物的、器物的(如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等;如果按写作形式来分,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以记叙为主,二是以说明为主。状物可以帮...
小学状物作文之状物要有目的
2012-03-09 10:26
26362
状物类记叙文并不是就物写物,单纯地描摹物体的外形特点或活动情况,它们往往都内含某一方面的意义,表达作者的某一种情感,阐明一个道理,让读者从中受到某种启示或教育。很多状物类记叙文常常是通过描摹物体的外形...
推荐文章
能不能用AI代写论文、代写作业?
2024-06-07
架起文学与影视沟通的桥梁(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2023-11-24
聚焦互联网时代书店转型
2023-06-21
如何玩转北京国际图书节
2023-06-16
240万字《广东文学通史》问世!广东省作协七十芳华正青春
2023-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