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句子,就能写好作文
来源:宁阳清华优才
作者:苗恒
发表于: 2015-11-19 09:29
我们来看看小学生作文中句子的演变:
(低年级)秋天的景色真美丽。
(中年级)秋天来了,秋风吹来,菊花露出笑脸。
(高年级)秋天轻轻走来,菊花露出可爱的笑脸,落叶铺成厚厚的地毯,金灿灿的稻谷堆成一座山。低年级同学造句,平平稳稳,句子通顺。
中年级同学写句子,能够用上修辞手法了。
高年级的同学不仅能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还能自如把句子拉长缩短。
可有的同学写着写着,总写出这类句子:
杨柳刚刚绽放出新芽的嫩绿的枝条在平静如水的湖面荡来荡去。
一个个胖乎乎、圆滚滚、外形像个皮球、表面捏了花纹的包子出笼了!
在春天明媚灿烂暖洋洋的阳光下,我们来到绿草如茵鲜花盛开的广场花园。
很多同学以为优美生动的句子就是堆砌华丽辞藻,越长越好。以上句子是挺长的,华丽丽的形容词也很多,就是••••••得憋着气一口气读完,让袁老师喘不过气来。
还有这类句子:
我看到天上有一片白色的云,又看到树上小鸟在唱歌,还看到墙外的花开得很茂盛。
我吃了一口鸡腿,吃了一口汤,又吃了一口饭。
我把这一团面团弄起来,弄成一个小团,再放到锅里蒸。
这孩子只会做一个动作?老师有点晕。
写好句子是作文的基本功之一。在这里,老师带领孩子们玩玩句子的游戏:
一、跟着古文学句子
古文里的句子,特别有趣,看,这些短句子里的秋天,就像一幅幅明亮的画。
晨露秋日晨,至园中,见草上,有露点,如珍珠。
落日浮云散,落日红。霞光满天,凉风徐来,蝉鸣树间。
秋虫明月将出,虫声四起,时高时低,时近时远,其声不一。
梧桐梧桐两株,枝高叶大。霜降后,叶渐黄。西风吹来,落叶满阶。
秋天秋风起,天气凉。秋雨淡淡雁成行。棉田白,稻田香,家家农人去来忙。红叶村,芦花港,处处听得秋虫响。
孩子们,你们看到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吗?长句子由数个短句构成,短句只有三四个字,有的句子还押韵。
最重要的是,这些很短很短的句子,涵盖了很多很多内容。那是因为我们的汉字,每个字就有一个意思,它们组合在一起,就能表达出很多内容。
春花开,鸟影远,风轻云卷水潺潺。
暮色浓,月光淡,田间树丛虫声欢。
桂花黄,月饼香,风起添衣裳。
抬头望,明月光,玉兔捣药忙。
风乍起,________________。
……
跟着古文学句子,保证你能写出诗意盎然的句子来。试一试吧!
二、把句子拉长再拉长
看,小豆子写的句子。
晚餐真让人垂涎三尺!妈妈的手艺太棒了。我最喜欢吃妈妈做的炒土豆丝。太好吃了!
老师:“完了?”
小豆子:“完了。”
如果是低年级小朋友写的一段话,还是不错的。可小豆子已经六年级了。这样一段话,可相当不具体。可小豆子啃着笔杆不知道如何下笔了。
看,这样把句子拉长再拉长:
原句:晚餐真让人垂涎三尺。妈妈的手艺太棒了。得用食物的色香味和我的馋样子来表现“垂涎三尺”。
1、妈妈做了哪些菜?把菜名报上来。用一个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写我的馋样子。
2、炒土豆丝是什么颜色?除了土豆丝,还有什么配菜?3、我的吃相是怎样的?夹土豆丝是夹一小撮还是一大筷子?怎么送进嘴的?再用一个夸张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我的吃相
最后一句大白话“太好吃了!”删除,因为你吃相已经告诉大家“太好吃了”。
这样的指导方法,叫坡度训练。如果没有提示,小豆子很难把句子拉长成一段具体的话。加上提示,就像上坡给搭了一个个梯子,走起来就轻松顺当了。
小豆子改过之后:
晚餐真让人垂涎三尺。妈妈的手艺太棒了。鱼香茄子、炒土豆丝、糖醋鲫鱼,全是我喜欢的。我像只蹲守在小鱼身边的馋猫一样,盯着土豆丝,口水快滴到桌子上了。
土豆丝金灿灿的,配着几根红红的辣椒丝、油汪汪的蒜瓣,让人更觉得饿了。
妈妈说:“开饭了!”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大夹土豆丝,迅速送到嘴里。我差点把自己的舌头也一起嚼了。大家都笑话我:“小豆子,你是不是饿了三天三夜?”
三、把句子写简短
小朋友是不是很奇怪:“刚才你还在指导小豆子把句子拉长再拉长,这会儿怎么又叫我们把句子写简短呢?”把句子拉长,是指把一两句干巴巴的话写成一段具体的话。
把句子写简短,是指把一个长句子写成几个短句。我们学过一篇课文,萧红写的,叫《祖父的园子》,其中有很多简单优美的句子: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 ,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大家看到了吗?萧红写的句子,很多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
写句子,长句子中多短句,每个短句不超过十个字,这样句子就简洁,节奏感也出来了。
原句:杨柳刚刚绽放出新芽的嫩绿的枝条在平静如水的湖面荡来荡去。
一个个胖乎乎、圆滚滚、外形像个小皮球、表面捏了花纹的包子出笼了!
在春天明媚灿烂暖洋洋的阳光下,我们来到绿草如茵鲜花盛开的广场花园。
这些长句子,写成几个短句,一下子就变得可爱了。
改后:杨柳刚刚绽放出新芽,嫩嫩绿绿的,湖面平静如水,枝条荡来荡去。
包子出笼了!胖乎乎的,圆滚滚的,像一个个小皮球,表面还有花纹呢!
春天,阳光暖洋洋,我们来到广场花园。这里绿草如茵,鲜花盛开。
你还在等什么呢?快快翻出作文本,改一改吧!
四.动词不重复
好多同学写一句话,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动词。看一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动词是关键。
小学生作文常用的动词有:看、吃、说、笑、哭、走、跑、跳……
教你一招:“看”不用“看”,换成其他表示“看”的动词。“吃”不用“吃”,换成其他表示“吃”的动词。同样推理下去,“说”不用说,换成其他表示“说”的动词……(这里太赞了!)
常用动词是“粗略动词”,完全可以分解成各种“精细动作”:
比如“看”,可以分解成瞟、瞄、盯、瞪、瞥、窥、望,凝视、注视、环顾、仰望、张望、凝望、远眺、俯视、偷窥,东张西望、左盼右顾、目不转睛……
把“精细动作”用到句子中,句子不就生动了?
(这里更赞!)
今天教大家长长短短玩句子,把以上四点用在平时的作文中,文章就出彩了!
上一篇
美国学生是怎么学习写作文的?下一篇
小升初作文叙事文具体写作方法分享到:
相关动态
小升初作文叙事文具体写作方法
2015-11-21 09:00
33118
在会写记叙文之前我们首先要学会怎么去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情。 一、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 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
写作文的9个技法,经典实用
2015-11-23 10:39
28616
1 .【阅读优秀的作品】: 这是显而易见的,但 立竿见影 的方法。如果你不读更多的好作品,你就不知道如何写出更好的作品。优秀的作家都是从阅读别人的佳作开始,接着开始模仿,最后超越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尽可能的多读名著,在看内容的时候,更要留意文章的问题和写作的技巧。 2. 【尽可能多的写】: 每天都写,如果可能话,每天写几次。你写得多了,也就写得好了。学习如何写作和其他的学问道理是一样的,熟能生巧。写写你自己,写写博客,向出版社投稿。只是写,全情投入的写,练得越多,你的写作水平就提升得越快。 3. 【随时随地记下你的灵感 】:随身带一本小笔记本(纳博科夫身上装满了小卡片),当你对你构思的小说,文章,或是小说里的人物有什么灵感的时候,马上记下来。当你听别人谈话时的只言片语而所有顿悟时,或看到一段散文诗或是一句歌词让你很感动时,都可以马上当他们记下来。灵感总是转瞬即逝,你及时的记录下来,便可以成为你写作的素材...
写好起步作文的3大秘诀
2015-11-24 08:57
30341
观察体验 充分准备习作素材 观察体验是人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对身边的人、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去描写去记叙无疑是很难的。很多孩子写不出来或写不好作文,往往是因为对身边的事物不够留意,没有真实的体验。因此,在写作文前要仔细观察,亲身体验,获得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 例如描写桂花,可通过眼、耳、鼻、舌、身等多种感官去观察桂花的形状、颜色、味道、触感,听听大家对桂花的评价,简单记下观察所得。还可以再查找关于桂花的资料,丰富材料积累。做好了这些准备,动起笔来就会有话可说,写出来的作文也会真实生动。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可以种植花草,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活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这些观察体验过程中的所见、所感都是习作的好素材。 阅读范文 学习写作方法 有了素材积累,接下来,可以再找来几篇范文,分析范文的谋篇布局、深刻的主旨,琢磨范文的遣词造句或它的修辞手...
推荐文章
架起文学与影视沟通的桥梁(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2023-11-24
聚焦互联网时代书店转型
2023-06-21
如何玩转北京国际图书节
2023-06-16
240万字《广东文学通史》问世!广东省作协七十芳华正青春
2023-05-25
纪念林斤澜百年诞辰暨温州文学高质量发展恳谈会在温州举行
202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