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才和勤奋的作文素材

来源:未知

作者:苗恒

发表于: 2015-11-25 11:05

  天才的人是有的,那是人们成才的一种内因。但是天才不一定能成才,历史上幼年聪明伶俐,却不立远大志向,也不勤奋学习,长大后碌碌无为变成庸才的也很不少。另有一些青少年,天资聪颖,但是读了几本书,有了一点儿基础知识以后,便自高自大,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看不起别人,甚至处处出言不逊,打击别人,抬高自己。于是良师益友视之为鸱枭,不敢再接近他;而他自己固步自封,学问到此为止,终于成了半瓶醋、半桶水,难以真正成才了。所以,有了天才的内因,还必须自幼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努力,刻苦用功,不断求进步,才能真正成才。勤奋刻苦是自己的事,和树立远大志向一样,别人代替不了,也不能硬加压迫,所以也是成才的内因,并且是比天才和立志更为重要的内因。那些自幼不很聪明,甚至智力略低于常人的人,因为他自知不如别人,就自幼立定了迎头赶上的志向,以求弥补自己的不足,学习上肯加倍努力地孜孜以求,不断进取,到头来终于得以成才的也大有人在,而且这样的成才更为可贵,对别人更有启发。古人把求学与成才比作植树,春天肯为树木松土浇水施肥,秋天才能获得丰收的果实。这种比喻是颇为恰当的。
  
  这里先举些本来有天才,而又很勤奋用功,后来终于成才的实例:
  
  春秋时期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有人说他是生而知之者,可见他在幼年是很聪明的,但是他的家庭并不富裕,幼年未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学问是从15岁那年起,自己知道发奋读书了,通过勤学好问的刻苦自学,才逐渐地积累起来的。他曾经说过,他在学习的时候,从来也不会感觉到厌倦。他读《易经》的时候,把这部用竹简编写的书翻来覆去地读了许多遍,连串在竹简上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三次,这就是“孔子读《易》,韦编三绝”的故事。韦,就是熟牛皮。韦编,就是串在竹简上的牛皮带子。坚韧的牛皮带子都给磨断了三次,这说明孔子读《易经》是多么的勤奋用功。读《易经》如此,读其他书也莫不如此。正是因为孔子既有天才,而又勤奋好学,所以后来他才能成为一个大学问家,成为影响中国达二千多年之久的大圣人。
  
  东汉时期的王充,自幼不同于其他儿童,别人喜欢捕雀捉蝉,他却喜欢读书写字。六岁时,父亲开始教他读书,他过目不忘。八岁进书馆读书,同学百余人,几乎人人都因为顽皮或成绩差而挨过老师的鞭子,只有王充循规蹈矩、成绩优良而受到老师夸奖。老师教他读《论语》、《尚书》,他一天能背诵千余字,并且能懂得意思,真可以说有点儿天才。他并不以自己有天才而自满,而是一直勤奋好学,刻苦用功。正是因为他以勤奋出名,所以出身寒素的他才得以被保送到京城洛阳的太学里去读书。进了太学,在良师益友的教育与熏陶下,他更加发奋用功了。他的老师班彪讲课时喜欢旁征博引,内容十分丰富。王充对老师引证过的材料,一定要找出来亲自读一遍,有了体会,才自信完全懂得老师所讲的内容了。他在太学读书几年,太学里收藏的书都读遍了,于是他在课余去洛阳街上书铺里读书。他买不起书,但是每本书他只要读过一遍就能背诵。如此有天才而又很勤奋的王充,后来终于成长为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他的不朽著作《论衡》,被誉为“黑夜里发射出的人民智慧之光的明灯”,由此可见其内容的精湛。像王充这样天才加勤奋的成才典型,对人们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南北朝时期南方梁朝的王筠,自幼聪明过人,七岁能写文章,16岁那年写的《芍药赋》,文辞极美,被人们广为传诵,在乡里颇有点儿名气,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天才少年。可是王筠并不因为自己聪明过人而骄傲,他为人十分谦虚,学习十分刻苦。他读《五经》,每部都读了七八十遍。他尤其爱好《左氏春秋》,把它读得滚瓜烂熟,并且还从头至尾抄写了五遍。他抄书成了习惯,从十三四岁起,每读一部书,都要把这部书整个抄写一遍。除了《左氏春秋》外,他抄写《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各两遍,子史诸集各一遍,抄成的本子,共有百余卷。王筠自己说,经过这样又读又抄,做到了眼到、口到、手到,书中的内容才记得牢牢地永远不会忘记了。因为王筠如此刻苦用功,所以他的学问大有长进,文章越写越好,连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沈约,每次读到他的文章时,都要反复吟诵,自叹不如。后来王筠受到重用,充分发挥了他的才干。他做过尚书吏部郎、秘书监、光禄大夫、太子詹事等官,不光在政治上很有建树,并且还著书百余卷,流传后世。
  
  南北朝时期北齐的著名学者李铉,自幼十分聪明,但因家庭贫穷,九岁那年靠着亲戚朋友的帮助才开始上学读书。他一边上学,一边还得帮助家里干地里的农活。农忙季节还要暂时停止学习,抢收抢种。但是李铉读书比别人用功,成绩也比其他同学要好得多。16岁那年,他就读完了《诗经》、《尚书》、《礼记》、《周礼》、《仪礼》、《左传》等儒家经典,写了许多读书笔记。在家乡已经没有人再能教他了,他便和同学结伴外出求学,拜在当时享有盛名的儒学大师徐遵明门下受业。李铉跟徐遵明学了五年,五年中许多日子都是黎明即起,到深夜才睡觉,连睡觉时也常常是衣不解带,偶有心得就赶快起来写读书笔记。他这样勤奋刻苦地学习,终于继承了老师的学问,以名列前茅的优异成绩告别老师回家。后来李铉把自己的读书笔记整理成书,完成了《孝经义疏》、《论语义疏》、《毛诗义疏》、《三礼义疏》、《春秋三传异同》、《周易义例》等多种著作,成了当时很著名的一位学者。
  
  唐朝的李绅,写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悯农》诗,是人们所熟知的著名诗人。他六岁丧父,母亲卢氏亲自教他读书。李绅天资聪颖,接受能力极强,是个与众不同的天才少年。在母亲的教育下,李绅知道聪明还必须加上刻苦用功,学业才能有所成就。他特别喜欢诗,每读一首前人的著名作品,都要十遍百遍地吟诵,不但要求自己能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并且还要求自己能体会诗中的意境和用字押韵的精妙之处。李绅15岁时,寄住在无锡惠山寺里读书,在寂静的寺院中,在惠山的松林怪石之间,他更加刻苦用功,专心致志地读书,写下了许多诗篇。《悯农二首》,就是他观察了山下农民的辛勤耕耘和贫苦生活、地主收租时的残酷剥削以后,写下的早期作品。李绅的成名,虽然有天才的因素,但是主要原因还是刻苦用功的结果。
  
  宋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彦博,幼年就很聪明。有一次,他和许多小伙伴在一起踢球,一不小心,把球踢进了一个很深的树洞里。他们轮番着用手去掏,都没有掏着;想用两根竹竿像筷子夹菜那样去夹,也夹不上来。文彦博在树洞边观察了一阵以后,灵机一动,想出了个灌水浮球的办法。他叫小伙伴们拿来水桶木盆,大家一齐往树洞里灌水。树洞灌满了,球也就浮了上来。小伙伴们都很佩服文彦博的聪明能干。在学习上,文彦博并不倚仗自己的聪明,而是聪明再加勤奋,十分刻苦地用功。他拜在当时著名学者史炤门下,攻读四书五经。史炤的母亲懂点相面之术。她仔细地观察了文彦博的容貌和举止以后,认为他长大后可以做到枢密使一类的官。师祖母的话给了文彦博以极大的鼓舞,他更加刻苦用功了。他不但十分细心地读书,并且努力锻炼身体,注意边防形势和军队的训练,成了个文武全才。他10多岁进士及第,从知县一直做到宰相,对整顿财政、加强边防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了宋朝一位十分出色的政治家。
  
  宋朝的司马光,人们也都是很熟悉的。他自幼聪明,七岁就凛然如成人,听别人讲《左氏春秋》,句句记在心头,回家后能原原本本地讲给家里的人听。打破水缸救出落水同伴的故事,也是他少年时代的作为,后来京洛间甚至以这件事情为题材,绘成年画卖钱,用以教育孩子。由此可见,司马光也是有点儿天才的。可是他并不因为自己天赋较高而满足,自幼就勤奋好学,手不释卷,甚至到了不知饥渴寒暑的程度。他对文学、史学、哲学、音乐、律历、天文、书数都广泛涉猎研究,除了释老之学以外,他都有丰富的知识和出色的著作,《资治通鉴》、《涑水纪闻》、《稽古录》、《潜虚》是他的不朽名著。他于20岁中进士甲科,步入仕途,后来官至宰相,可以说是青年成才、老当益壮的著名历史人物,是天才加勤奋而成才的典型。
  
  下面再举些幼年不很聪明,但是有自知之明,肯于刻苦用功,后来终于成才的实例。
  
  晋朝的周处,从小死了父亲,因为没人管他,从来不爱动脑筋,更谈不上有没有天才。他没有上学,一天到晚游游逛逛,打拳踢腿,舞刀弄棒,到10多岁时,虽然练就了一身力气,却到处惹是生非,闹得四邻不安。人们把他和南山上的猛虎、长桥下的蛟龙,合起来称为“三害”,只要一看到他,就远远地躲开,不敢和他接近。后来,他从父老口中知道人们都很害怕猛虎和蛟龙,就上山射死猛虎,入水勇斗蛟龙。他经过三天三夜的战斗,才把蛟龙杀死。当他回到家里时,看到人们都以为他死了,正在互相庆贺,这才知道自己原来也是一害,被人与猛虎蛟龙同等看待,于是就下决心要改邪归正,重新做人。他到苏州去请教当时有名的大学问家陆机、陆云兄弟,对陆云说:“我想好好自学,却怕岁月蹉跎,已经太晚了。”陆云说:“我听得古人有句谚语,‘能改过自新的人是最可贵的’。你虽然比一般的学童大了几岁,但是毕竟还很年轻,我只怕你不肯立志,不怕你学业无成。你只要肯立志努力学习,将来一定会成才的。”周处听了陆云的劝告,从此开始好好学习,他虽然天资不高,并且走了一段弯路,学习起来很是吃力。但是既然已经下定决心重新做人,他就加倍地努力学习,后来他终于成长为一个文武全才,在对敌斗争中以身殉国,还留下了好几部著作。
  
  晋朝的皇甫谧出生在穷苦的家庭,幼年过继给在乡间务农的叔父。皇甫谧并无天才,不像那些聪明伶俐的孩子讨人喜爱,而是一天到晚只知道吃、睡、玩。到了20岁,他还不喜欢学习,整天东游西逛,与人打闹嬉耍,别人都当他是个傻子。但是皇甫谧很敬重他的叔母任氏,别人送给他瓜果,他就拿回家里孝敬叔母。叔母对他说“你要是没有出息,就是抬了猪牛羊三牲来奉献给我,我还是要说你是个不孝的孩子。你今年都20岁了,仍是不想学习,一点道理也不懂,拿几个瓜果来有什么用,我能吃得下去、高兴得起来吗?”叔母说着说着,眼泪扑簌簌地掉下来,掉在瓜果上,把瓜果都弄湿了。叔母的一番话,终于打动了皇甫谧,他觉得自己的年龄虽然大了些,但是只要迎头赶上,还来得及。于是他跪下向叔母发誓,从今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他拜一位名叫席坦的老先生为师,开始与六七岁的孩子坐在一起,从最简单的课本读起。同学们看到一个长得又高又大的青年,读的却是和他们一样的课本,常常当面讥笑他,可是皇甫谧毫不在乎,他加紧学习,下决心把浪费掉了的时间夺回来。别人读三年的功课,他一年读完。叔父家里缺少劳动力,农忙时,皇甫谧得下地干活。为了抓紧时间,他把书和农具一起带到田间,锄完一块地,坐下来一边休息一边读书,拔完一块地的草,再坐下来休息读书。劳动一天,农活干了不少,书也读了不少。读着读着,他养成了读书的习惯,甚至到了为读书而废寝忘食的地步。别人劝他应当注意身体,别累坏了。他回答说:“早上懂得了道理,晚上死掉也就不足惜了。何况寿命长短是早就注定了的!”经过这样加倍的刻苦用功,皇甫谧终于在短时期内读完了四书五经和九流百家之言,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后来他又集中精力研究医学,撰著了《针灸甲乙经》这部不朽的世界医学名著,创立了一套针灸学理论体系,成为针灸学理论的奠基人。
  
  清朝的考据学家阎若璩,从小口吃,说起话来结结巴巴,脑子也很笨拙,理解力很差。他六岁上学,老师教一篇课文,同学们读上三遍五遍就能背诵,阎若璩读了几百遍还背不下来,因此常常要挨板子。阎若璩虽然皮肉受了痛苦,但是始终不灰心。他相信功到自然成的说法,认为只要自己比别人加倍用功,多花力气,一定能赶得上同学。晚上放学回家,吃完晚饭,他就在灯下十遍百遍地读书,不把当天学的课文背下来,决不睡觉。天赋较差的阎若璩,就是依靠这样的加倍努力,终于在学业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不但赶上了同学,并且还逐渐超过了他们,成了最优秀的学生。阎若璩到15岁的时候,已经读了很多书。为了把读过的书彻底弄明白,他对书中的疑难问题逐字逐句地进行考证注释,用小字写在书的边上。后来他竟慢慢地摸索出了一套考据学的理论,成为一位很著名的考据学家。
  
  历史上像孔子、王充、王筠、李铉、李绅、文彦博、司马光那样既有天才又很勤奋而终于成才的人固然很多,而像周处、皇甫谧、阎若璩那样本来天资不高,早年不肯用功,而后来立定志向,加倍努力,终于成才的人也有不少。总之,不管有无天才,只要肯勤奋用功,就一定能掌握真才实学,使自己成长为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才。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苗恒,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动态

关于感恩的作文素材名言警句大全

关于感恩的作文素材名言警句大全

2015-11-26 11:21

42442

1 、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孟子 2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3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4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5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6 、做人就像蜡烛一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以温暖。肖楚女 7 、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王符 8 、吃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9 、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10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11 、借得大江千斛水,研为翰墨颂师恩。 12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13 、一父养十子,十子养一父。 14 、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 15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16 、一饭之恩,当永世不忘。 17 、鱼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 18 、可怜天下父母心。 19 、知遇之恩当永生不忘。 20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21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 22 、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鲁迅 23 、父母之...

关于简单和美丽的作文素材

关于简单和美丽的作文素材

2015-11-26 11:31

46602

简约美 如果你仔细地观察一下雏菊,你会发现雏菊的小花呈螺旋形,并按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蔓生。无论你按两个方向中随便哪个方向计算螺旋数,你都会发现这些数构成一个斐波那契数列:1,2,3,5,8,13,21,34,55它的特点是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是数列中前两项之和。该数列由欧洲数论学家斐波那契最先提出,故名斐波那契数列。这种现象,不禁令人生疑:难道植物也懂得数学吗?这样排列又有何价值呢? 植物当然不懂数学,它们只是按照自然的法则才进化成这样的。这是自然的一个简约法则:雏菊花冠排列的螺旋花序中,小花互以137度30分的夹角排列,这个精巧的角度可以确保雏菊茎秆上每一枚花瓣都能接受最大量的阳光照射。不仅雏菊,葵花籽粒子的排列、梨树抽出的新枝,以及松果、蔷薇花、蓟叶等都遵循着这一简约的自然准则。 科学家还发现,向日葵秆、稻秆、麦秆以及许多草本植物的茎秆,都是空心的。它们的奥秘在于用最少的材料,来取得最稳固的结构。草本...

关于坚持和放弃的作文素材

关于坚持和放弃的作文素材

2015-11-26 11:37

47584

决不放弃 苗恒 在法兰西艾克斯小镇住着一个暴发户,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保罗出人头地光耀门楣,在儿子15岁那年就把他送到了一所律师学校。保罗对那些呆滞的法律条文毫无兴趣,却喜欢绘画,常常逃课到田野写生。父亲对此极为恼火,认为那是流浪汉才会从事的职业,便安排他毕业后在某银行当会计。保罗依旧涂鸦不止,没有放弃自己对绘画的爱好,在上班时亦不忘构思画作,老是找错钱算错帐。 保罗虽然勤奋刻苦,但天赋不是很高。 画的多了,他便请求在当地一家小有名气的沙龙展出,遭到严词拒绝。他又希望在落选画廊中展出,还是不行。保罗忖度也许是自己的画艺不精,便负笈北上首都,连考两次巴黎美专,均遭落榜,他只得到一家很普通的美术学校去专修油画,时常背着干粮到卢浮宫临摩大师作品,一去就是三五天。 三年后他建立了自己的画室, 他已经设计好了自己的前途:不管父亲如何反对,他也要作画家. 同行排挤他说画得不伦不类,评论讥讽他是个拙劣的颜料师。当时他...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