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得主张玮:每天读5万字,每年写40万字

来源:未知

作者:苗恒

发表于: 2015-11-26 09:43

   
    11月21日下午,《春声赋——张炜创作40年论文集》(以下简称《春声赋》)座谈会在济南泺源文化沙龙举行,省作协原副主席刘玉堂、省散文学会主席王树理、省文联副主席杨枫、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延辉等来自省内的40余位作家、评论家、爱书人齐聚一堂。著名作家、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张炜出席活动并应邀为“泺源文化沙龙”揭牌。本次活动由《泺源》 同仁王展、自牧、李炳锋、徐明祥、张期鹏共同发起并主办。

  文学高原

  张炜从事文学创作40多年来,已出版小说、诗歌、散文随笔、文论等一千六百多万字,在海内外出版各种版本的书籍六百多种,被译成英、法、德、日、韩、西、意、瑞典等多种文字。其中有长篇小说19部、散文随笔20部,2014年出版的《张炜文集》达48卷之巨。自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张炜获得海内外重要奖项70余项。

  与会专家表示,40年创作历程,一千六百多万字作品,这实在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换算一下,40年来,张炜平均每年的创作量是40万字!在《春声赋》一书中,山东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东紫在惊叹张炜的创作力后,还写道:“曾听一位与他亲近的老师说过一件旧事——很多年前,在张炜主席成名之初,各大杂志纷纷向他约稿。他就从好几纸箱子的旧作里挑选了作品拿去发表。几次之后,他忽然意识到这样会减弱他向前冲的动力,会让惰性滋长。他下定决心毁掉所有的旧作。那一摞摞一沓沓用赤诚用热爱用勤奋用激情写就的文稿,成了蜂窝煤炉的引燃之物。写作的人,都是疼惜文字的啊!该有怎样的决绝才能对三四百万字的作品痛下杀手?!何况,痛下杀手的原因不是因为作品的质量,而仅仅是怕自己坐在既有的成果上懈怠了自己……”如果加上这三四百万字,那么张炜的创作量就更惊人了。

  40年坚持不懈的创作,终于让张炜在文学的高原收获了惊人的成就。著名作家王蒙称他是“中国当代最富创造力和用心写作的作家之一”。中国作协主席铁凝称他“不断地给中国文坛制造惊奇”。瑞典著名汉学家马悦然说:“在小说《古船》于1987年问世后,张炜巩固了其作为中国最伟大作家之一的地位。”《九月寓言》是“20世纪90年代最成功的作品之一”。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说:“张炜是中国最受尊敬的作家之一。《古船》是一部向人类言说的大书。”

  此外,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张炜在繁忙的写作同时,还为国际文化交流和大学教育事业付出了许多劳动,并为齐鲁新作家的培养付出了大量心血,是青年作家最信赖的伯乐。

  精神之光

  《春声赋》由山东省档案馆编辑、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收录了“张炜印象”、“张炜散记”、“张炜专论”及“张炜研究资料目录汇编”等内容,共45万多字。全书既有对张炜的感性描述,也有对张炜及其创作的理性分析,还有大量准确、翔实的基础研究资料,全面、立体地展示了张炜作为一个著名作家和普通人的形象,深入分析了张炜40多年的创作道路、创作思想、创作特色和美学追求,在众多张炜研究论著中别具一格,也为作家作品研究专集的编写开辟了新路。

  《春声赋》执行主编张期鹏表示,“对我而言,这一年既是辛苦劳作的一年,也是幸福享受的一年。一方面,主编此书,反复审读其中45万多字的过程,就是一个与张炜主席,与一个高贵、伟大、纯净、热切的灵魂对话的过程。从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张炜主席40多年来对理想的执着、对道德的坚守、对人性的探寻、对自然的挚爱、对诗意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对现实的深沉忧虑、对大地和人民的深广的悲悯情怀。这是一颗博大的灵魂,他摆脱了小我,超越了自我,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为耀眼的一缕精神之光。”

  在活动现场,与会者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了张炜及其创作的重要意义,并从文学史、文化史、思想史、美学史、哲学史的高度给以评价和肯定。同时,部分与会者也畅谈了与张炜先生的交往、交流,从点滴小事上展现了张炜先生高贵的灵魂、高尚的人格和宽广、博大、深厚的人文情怀。大家一致认为,《春声赋》一书具有开拓意义,它的出版既是张炜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总结,也是一个新的标志和起点,将为张炜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卓越的成就背后是勤奋的创作和阅读。王延辉在收入《春声赋》中的一篇题为《张炜肖像》的文章中写道:“张炜有一个严格的读书计划,即每天必读5万字,哪天若因事未完成,次日定要补上。想想看,这一年下来,这一辈子下来,他要读多少书呀!”饶是如此,在当日的活动现场,张炜还是谦虚地表示,自己很少在公开场合说自己是作家,“我只是一个勤奋的写作者”。

  最近,张炜的儿童文学作品《少年与海》、《寻找鱼王》以及《林子深处》都获得了极大的反响,很多人以为他开始“转型”写儿童文学,但张炜表示,儿童文学不是刻意为之,“一个作家总有一些作品是适合儿童阅读的,刻意去写儿童作品,反而不一定能写好。”张炜认为,一个杰出的作家,最需要拥有“两颗心”,那就是“童心和诗心”,“我的作品能作为儿童文学作品出版并被小读者喜欢,是对我创作的一种检验。”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苗恒,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动态

第四届“自然杯”全国作文大赛征稿启事

第四届“自然杯”全国作文大赛征稿启事

2015-11-26 11:28

11305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组 自然作文子课题组 中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小学语文少教多学课题组子课题 武汉天作教育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关于举办 第 四 届自然杯全国作文大赛 的通知 一 、大赛简介: 自然作文系列教材于2009年荣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研究成果校本教材一等奖,并经中语会获准正式推向市...

萌萌哒的漫画写作方法,让学生从此爱上作文

萌萌哒的漫画写作方法,让学生从此爱上作文

2015-11-27 08:32

10473

2015年11月,浙江杭州不少学校组织了学生军训。同学们在体力和意志力的磨炼中,还有一项任务是少不了的,那就是写军训体会。 本来写作文就头痛,还要每天写一篇军训日记,绝大多数孩子对这项任务的抓狂情绪,其实都用不着猜。于是,杭州启正中学的老师试着用萌萌哒的写作方法,让刚刚上初一的孩子,每个人都能有话说:如果你觉得文字太难,就试着画漫画吧。结果,军训三天,同学们的状态是一有空回寝室,就窝在床上写上几句或画上几笔,这让负责每天更新校网军训专题的语文老师乐坏了,不怕没米下锅啦。 这种鼓励孩子创作的方式,最早在去年就推出了。学校副校长余蔚是语文老师,去年她也参与了挑选优秀军训日记的工作,结果和平时孩子们的作文相比,她发现,这种另类写作方式,让孩子表现出来的东西很吸引人,那些漫画里配的短小言语充满了生活气息,记录的都是一瞬间最真实的感受,而且孩子们的视角也很独特,不再只是写一些我要更加努力,克服困难之类的套...

瘫痪青年近30年用木板放胸前写作数十万字

瘫痪青年近30年用木板放胸前写作数十万字

2015-11-27 08:43

10209

我只是想坐起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回报妈妈和关心我的人们!汉中市佛坪县残困青年张健近日向记者说。据记者了解,多年来,社会各界以接力般的爱心,帮助他家解决困难,目前又将帮助他接受手术圆坐起来的梦想,但医疗等方面费用缺口亟待援助。 躺在床上写下数十万字文学手稿 张健今年38岁,出生在佛坪县袁家庄街道办事处王家湾村一个贫困农民家庭,父亲先天弱智已去世多年,母亲智障聋哑、腿有残疾,爷爷、奶奶照顾张健长大。他9岁时,腿部患上关节病,因家贫无力根治,从此瘫痪卧床近30年。近30年里,他无法翻身、坐起,母亲和他的生活全凭年迈的奶奶照顾,奶奶去年又永远离开了他们。 张健饱受病魔、残疾、贫困的折磨,酷爱文学的他却身残志坚,坚持躺在床上看书、学习,用夹纸的木板放在胸前写作,写下《夜幕黄了》《贫穷与疾病的罪恶》《江湖豪侠风雨情》等数十万字的文学手稿,屡有作品在《衮雪》和县办文学刊物《绿野》等发表。 社会各界爱心相助 多年...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