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国家最高科技奖空缺,历届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汇总
来源:人民网、新华网
作者:苗恒
发表于: 2016-01-08 14:27
1月8日上午,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十五年举办同样的盛会,足见国家科技奖“成色之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其中“成色”最高的国家最高科技奖今年却再度空缺。
这是继2004年之后,国家最高科技奖第二次出现空缺。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国家科技奖共分五大类:最高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际科技合作奖。其中,最受瞩目的自然是国家最高科技奖。该奖须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由国家主席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为500万元人民币。相比之下,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奖金就少得多:一等奖为20万元,二等奖为10万元,特等奖为100万元。
根据《条件》第八条规定,国家最高科技奖授予两类科技工作者——
一是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
二是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
《条例》规定,国家最高科技奖每年授予的人数不超过2名。
自2000年至2014年,共有25位科学家荣膺国家最高科技奖,包括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金怡濂、叶笃正、吴孟超、吴征镒、闵恩泽、谢家麟,等。
其中,2002年度、2006年度和2014年度,都只有1位科学家获得最高科技奖;2004年度,最高科技奖首次空缺。
◎2015年度最高科技奖为何再次空缺?
“对此我们只能表示遗憾。”据负责评审具体事宜的国家科技奖励办负责人介绍,“我们是严格按照评选程序来的。”
据介绍,与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申报制不同,国家最高科技奖采取的是推荐制,有推荐资格的单位和个人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总部;经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认定的符合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规定的资格条件的其他单位和科学技术专家。
据该负责人介绍,有资格推荐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的机构和专家共有130多个。通过上述渠道推荐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候选人共有9名,第一轮评审从中选出3名候选人;在第二轮评审中,3位候选人的得票数均未过半,其中有的就差“一两票”。
“国家科技奖一直遵守‘宁缺毋滥’的原则,最高科技奖更是如此,不能降格以求。”该负责人介绍,最高评审委会的专家经过讨论,达成共识:这3位候选人虽然都很优秀,但距离最高奖还有一定差距。
一位参与评审的专家表示,今后国家最高科技奖“空缺”可能会成为常态。
2015年度授奖概况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空缺。
2.国家自然科学奖4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1项。
3.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65项。
4.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7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17项(含创新团队3项),二等奖167项。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7人:杨克里斯特·杨森(瑞典),冲村宪树(日本),叶甫盖尼·维利霍夫(俄罗斯),彼得·史唐(美国),维尔特·伊恩·利普金(美国),卡洛·鲁比亚(意大利),约翰尼斯·弗兰肯(荷兰)。
科技的进步是国家的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强大推动力,有这样一批值得尊敬的科学家将毕生的心血投入国家的各项科研事业当中。
2000年度
--吴文俊,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2001年度
--王选,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
--黄昆,中国固体物理学、半导体技术奠基人之一
2002年度
--金怡濂,中国巨型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2003年度
--刘东生,中国环境学专家、地质学家、"黄土之父";
--王永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2004年度,最高奖得主空缺;
2005年度
--叶笃正,著名气象学家;
--吴孟超,"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2006年度
--李振声,著名遗传学家、小麦育种学家;
2007年度
--闵恩泽,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
--吴征镒,著名植物学家,植物区系研究的权威学者;
2008年度
--王忠诚,我国神经外科的开拓者之一;
--徐光宪,著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稀土之父";
2009年度
--谷超豪,享有国际盛誉的数学家;
--孙家栋,"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
2010年度
--师昌绪,被誉为"高温合金之父";
--王振义,内科血液专家、血液研究的领军人物。
011年度
--谢家麟,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吴良镛,被誉为"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
2012年度
--郑哲敏,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力学家、爆炸力学专家;
--王小谟,"中国预警机之父"。
2013年度
--张存浩,我国高能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开拓者和奠基人;
--程开甲,我国核武器发展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2014年度
--于敏,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领军人物。
2015年度,最高奖得主空缺。
上一篇
那些年被用烂的作文素材下一篇
关于胡雪岩和左宗棠的作文素材故事分享到:
相关动态
关于胡雪岩和左宗棠的作文素材故事
2016-01-09 17:10
40562
全息作文网点评:诸葛亮在《诫子书》中 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 静无以致远”。左宗棠做到了不忘恩情,勤俭持家。这也让胡雪岩对他刮目相看。但愿我们都能成为左宗棠那样作风简朴的人。...
关于作家张一弓的作文素材故事
2016-01-12 09:15
40000
张一弓是土生土长的河南作家,是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标志性作家、开了反思文学先河,曾连获几届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大奖,代表作有《犯人李铜钟的故事》《黑娃照相》《远去的驿站》等。一位文学大家走了,但他留下的巨大精神财富不会离去。 他的成就 多部文学作品获奖他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学标志性作家 张一弓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学的标志性作家,他深切关注中国农民的历史命运,写了30多篇、150多万字的表现河南农村生活的中、短篇小说。其作品《犯人李铜钟的故事》获全国第一届优秀中篇小说一等奖,通过描写信阳某地一个普通农村党员李铜钟在大饥荒年代为民请命的故事,真实反映了浮夸风给农民带来的悲剧。...
专访作家阿来:我和写作是彼此需要,我不需要坚持
2016-01-12 09:13
41697
首先,我也不知道我的写作,算不算严肃。但是我觉得,不要用“坚持”这个词。显得苦兮兮的,而且显得很勉强的样子。如果不能从写作本身获得乐趣,光靠“坚持”是坚持不下去的。我见过太多的人,越是在会议上发言高调地表示要坚持,越是放弃写作得快。我不需要“坚持”才能写作,我与写作,是彼此需要。是写作过程本身,让我很享受。...
推荐文章
架起文学与影视沟通的桥梁(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2023-11-24
聚焦互联网时代书店转型
2023-06-21
如何玩转北京国际图书节
2023-06-16
240万字《广东文学通史》问世!广东省作协七十芳华正青春
2023-05-25
纪念林斤澜百年诞辰暨温州文学高质量发展恳谈会在温州举行
202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