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三一模语文英语作文题点评
来源:市场星报
作者:苗恒
发表于: 2016-02-25 09:54
备受关注的合肥市2016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俗称“合肥一模”)昨天举行,首日开考了语文、英语、地理、化学四个学科。为了帮助考生及时查漏补缺,记者在第一时间邀请了合肥市教育局教研室、合肥一中等名师对首日试题进行点评,希望对考生备战高考有所帮助。
语文:尝试任务驱动型写作
1.本次模考命题,既继承传统,又立足现实,充分发挥指挥棒的积极作用,选拔评价与诲人育人齐头并进。例如,论述类文本摘编自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的文章《中国古代也有“学术规范”》,文本关乎优良学风的承续与养成,对考生而言,阅读文本就是一次很好的学术规范教育。古代诗词鉴赏选用南宋诗人范成大的作品《州宅堂前荷花》为鉴赏材料。范成大以资政殿大学士身份出使金朝,慷慨抗节,不畏强暴,几近被杀;后来因与孝宗意见相左,去职隐居家乡石湖。第9题要求考生分析作者在诗中所寄托的情感,命题直接指向“坚守理想和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纵观本次命题,价值观的引导是通过材料的选择、语词的使用、设问的指向等多种方式来实现的,即选取社会中能够体现核心价值理念的人物事迹、新闻事件和文学作品作为试题材料,从积极、正面的角度设计合适的考查点,引导考生正确理解试题背后呈现出的积极价值取向。
2.贴近现实和考生实际,多方面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考试内容注重书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主动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现实、贴近考生实际。试题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清晰,考查目标明确,特别是现代文阅读的推断能力、迁移能力和探究能力;提升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力度。例如论述类文本,不仅为学生普及了一些中国古代“学术规范”的知识,而且也切合现代社会学术发展的需要,有一定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3.激发考生言说欲望,尝试任务驱动型写作。作文提出明确要求:“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罗琳、出版商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提供了很多可以探讨的问题,将材料的开放性进行了较好的限定。增加的写作要求是让考生给罗琳、出版商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选择不同的对象,信的内容和写信的语气都会有所不同。在选择时,考生有自由,选择完成后,就要进入角色,完成任务。要求写作书信,目的并非考查考生是否熟悉书信的文体和格式,而是通过限定的方式,激发考生言说的欲望,帮助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陈述观点,规避套作。作文题也由思考人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转而进入人与自我关系的思考框架,其目的是为了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我,在“道德王国”中为“个体本位”安置席位。
英语:写作题有一定的开放性
1.听力。考查考生对口头语言材料的理解以及从口头语言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考生听懂有关日常生活中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听力材料内容涉及周末活动、文娱与体育、天气、出行方式、乘车找座、购物、学校生活、职场生活、节假日活动和健康讲座,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
2.阅读理解。考查考生对各种题材和体裁的书面材料的理解能力。四个语篇考查的内容话题覆盖广泛,关注热点话题和课标话题的结合。四个话题如下:A篇:介绍了几个埃及旅游目的地;B篇:介绍了一青年创业的故事;C篇:介绍了蓝鲸的迁徙活动的研究;D篇:介绍了现代音乐与文化的关系。
3.完形填空。该题是一篇关于“乐于助人”的记叙文。作者描述了一次在长途车上看到一对母女要去解决一件紧急事情,但是女儿身体不适,那位母亲又丢了钱包。看到此景,作者主动提供帮助,事后作者收到了那对母女打来的感激电话,使其意识到虽是一次小小的善意举动却能给别人带来非凡的影响。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线索,对每题的选项做出合理的分析、判断,从中选出最佳答案,使补全后的文章文意畅达、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语言运用能力。
4.语法填空。语法填空题对于安徽考生来说也是一全新题型。本题型主要以测试考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语用能力,语篇长度大约200词,要求考生根据语境提示填写正确的词汇形式,考查考生领悟词汇和语法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与衔接。本次主要考查了如下内容:动词时态,冠词,现在分词,副词,介词,比较级,动词不定式,名词复数,形容词和名词性从句(连词)。
5.短文改错。短文改错题对于安徽考生来说是新题型。本题给出一篇约100个单词的短文,文中有10处错误,错误类型包括词法、句法、行文逻辑等。要求考生对每个句子进行判断,如有错即将其改正。本次短文改错题是关于“我”参加一次音乐比赛的经历,虽感觉紧张和压力,但是最后“我”还是收获满满。试题选材贴近学生生活,试题设计突出真实情境。考点的设置主要是围绕语篇层次和句子层次,聚焦语义,此题具有一定区分度和较高的效度。
6.书面表达。此次检测的书面表达要求考生“向美国朋友推介乡村旅游‘农家乐’”。话题贴近考生实际生活,立意独到,关注功能意念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有一定的开放性。考生有话可说,能够考查出不同水平考生书面表达的实际能力。本题的预估难度系数为0.52。
下一篇
胡适的高考满分作文是怎么炼成的?分享到:
相关动态
胡适的高考满分作文是怎么炼成的?
2016-03-07 15:52
11303
大清宣统二年,即公元1910年7月,北京正进行着一场废除科举以来最重要的高考,被录取的考生可以以庚子赔款官费选择到美国各个名牌大学去上学。当时的落魄青年、19岁的胡适也在此列。那次考试一共进行了4天,考试科目有国文、英文、代数、物理、化学及拉丁文等共17门。 当年的7月3日,胡适从上海赶到北京离考试只有半个月的时间,不管如何恶补,要金榜题名也绝非易事。但上天偏偏眷顾于他,因为第一场国文的考试题目《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使他豪气顿生,决心大胆一搏。于是他把这篇议论文故意写成一篇考据文章:矩之作也,不可考矣。规之作也,其在周之末世乎?文章开篇便对矩和规作了交代,尔后又洋洋洒洒地着重论述了规,最后又归结到孟子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的话,与考题又前后呼应。 按理,这篇作文是写跑了题的,且论证也多有疏漏,但他这一把却赌赢了,因为阅卷人恰好也是一位考据癖,给了他一个满分100分。其他科目他考得一塌糊涂,英文才60分,但就是国...
2016高考作文预测题系列之人生过客
2016-03-08 08:40
10703
中央电视台打造的国内首部真人秀纪录片《客从何处来》,通过易中天、马未都、曾宝仪、陈冲、阿丘等五位名人的“寻根问祖”,“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备受关注。在片中陈冲有句名言:“你是谁?你爱的人是谁,你就是谁;你是什么?你影响了别人什么,你就是什么。” 其实,人来天地间说到底都是“过客”,哪怕你闻达八方,富可敌国,也不可能成为这个星球的永久居民。不过,你既然来了这一趟,就不能仅仅是“做客”。...
高校自主招生的自荐信应该怎么写?
2016-03-08 10:57
11331
自主招生从2003年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从最初的鲜有人重视,到现在的众人关注,真可谓苦尽甘来。当然成功从来都不是偶然的,自主招生除了用实力征服大众以外,不断完善的政策也算一大功臣。 那究竟什么样的自荐信才能为初审锦上添花呢? 1、标新立异,避实击虚式 自荐信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和高考的作文有些类似,每个院校的自主招生初审老师,在极短的时间内,要审完成千上万的自荐材料。千篇一律,空洞乏味的XX大学的老师好,我是来自XX的XXX,我获得过XXX、XXX的自荐信,难以吸引老师的眼光。要是换个角度,用春夏秋冬四季来分别概括自己,既突出了学生的积极自信、乐观、外向,又展现了学生的文笔风采,彰显了个性,避实击虚的用流畅的文字将自己的优点娓娓道来,岂不更能引起初审老师的注意。 2、以真诚见长 对于三无学生而言,没有过多的奖项、经历可以向学校展示,只有另辟蹊径的打起感情牌,用自己的真诚来打动初审老师。有的学校更注重学生...
推荐文章
架起文学与影视沟通的桥梁(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2023-11-24
聚焦互联网时代书店转型
2023-06-21
如何玩转北京国际图书节
2023-06-16
240万字《广东文学通史》问世!广东省作协七十芳华正青春
2023-05-25
纪念林斤澜百年诞辰暨温州文学高质量发展恳谈会在温州举行
202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