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中考高分作文)有著作权吗?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苗恒

发表于: 2016-06-24 09:31

   每年,一些高考满分作文或者中考作文总会先于分数公布前,现身于网络。其中一些或许纯属“网民娱乐”,但若真有一些作品来自于考生原创,就不得不让人审视版权这一严肃的话题。

  记者向市文广新局了解到,根据《著作权法》,只要考生是独立创作完成,都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范畴,都应当享有著作权的人身权和财产权。

  “针对如何使用作品,著作权法专门规定了合理使用作品的范围。”市文广新局出版管理处处长崔怀明解读,倘若中、高考作文是用于教师教学,并不算侵权,但必须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

  “中、高考作文是在特定环境下创作的,中、高考作文的传阅或者复制只应当限于特定人群,超出这一范围,就极有可能涉及侵犯著作权人的复制权、信息网终传播权、发行权等。”崔怀明还表示,“另外,中、高考涉及到试卷保密,市面上的作文集中,收录的是不是真正的高考作文,仍有待考证,如果是中、高考作文,那么,著作权人(考生)完全可以采取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杭州出版社尚副社长也同样认为,中、高考作文应当是有版权的,版权应归考生所有。

  尽管如此,记者发现在网络上,有关中、高考作文的书籍并不少,其中包括一些满分作文的特辑。倘若要出版这些书籍,出版社又会提前做什么准备?

  “我们近期没有出版过中、高考作文相关的书籍。考虑到考生作文是临场构思撰写,与考生逐个联系有诸多不便。”杭州出版社尚副社长说,若要出版,我们会先尝试与考试主管部门联系,再进行具体洽谈版权的相关事宜。

  大多数考生并不会选择维权“与考生逐个联系有诸多不便”,这的确是出版社在出版这类高考作文书籍前,被迫面临的困境。那么,现有的中、高考作文出版物,是否都做到了“和考生逐个联系”呢?

  记者前往书店,查看了作文辅导类的相关书籍,不难发现,在有些书中写明了“由于时间仓促及其他原因,未能与本书收集的某些作品的作者取得联系,请作者及时与编者联系,以便支取预留的稿酬与样书”类似的声明。

  这样的声明真的可以让出版社免责吗?有业内人士指出:“即使发表了这样的免责声明,也并不能完全免责。仅可作为减轻侵权责任的情节,并且还要看是否获得作者的谅解以及法院的认定,再作判定。”

  然而,不难发现,当下就高考作文向出版社提出维权要求的案例非常少见。 浙江泽鼎律师事务所的律师陈林兵解释,主要原因是很多考生觉得自己的高分作文被刊登发表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即使出版社刊登了联系领取稿酬等相关说明,大部分考生也不会因此而刻意索要稿酬或提出维权。“考生的版权法律意识比较薄弱,很多考生没有意识到作文书籍刊登了自己作文的这种行为是侵犯了自己的权益。”陈林兵说。

  另一方面,是因为出版社与作文作者(考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考生在上交考试试卷之后,很难再接触到自己的作文,并且如果出版社刊登了考生的高分作文,却并没有告知考生,考生很少能够有效获知自己的作品是否已经被刊登。换句话说,考生也许并不知道自己的作文已经被刊登。所以,也并不会提出维权的要求。”

  “但考生确有权利向未经作者本人允许而擅自发布本人作品的出版社提出维权。”陈林兵说,目前,我国关于考生因考试作文被擅自刊登而提出诉讼维权的案例较少。(汪晓筠)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苗恒,来源:每日商报,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动态

2016浙江高考零分作文:张开双臂迎接虚拟现实(VR)

2016浙江高考零分作文:张开双臂迎接虚拟现实(VR)

2016-06-25 09:53

13852

2016年高考,浙江省的作文题就与VR相关。2016年全国高考浙江省语文试卷的作文题题目为:VR(虚拟现实)现在已经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逐渐变成现实的一部分,比如VR设备足不出户就能环游世界。我们怎么看这一现象呢?应该是接受,还是拒绝,或者是跟它保持一定的距离?根据材料作文,题目自拟。 虚拟现实该不该接受 今天是2016年6月7日,非常荣幸能作为一名浙江考生看到我喜欢的作文题目,但也非常不幸我生得太早,居然还活在这个应试教育的年代。所以面对这个题目,我是很决绝的,该不该接受VR,我的答案肯定是:该!为啥呢,因为VR将会颠覆一切,包括今天我不得不面对的应试教育。 在我来参加高考的这几天,一篇叫《90后贪玩CEO,被扎克伯格相中,创20亿美元收购神话!》的文章刷爆了我的朋友圈,讲的是美国虚拟现实龙头公司创始人帕胖的故事,这哥们1992年出生的,15岁的时候就开始玩VR,20出头就开始做公司,22岁被Facebook收购后身价飙升20亿,堪称一个传奇。而...

2016山东高考满分作文:关于行囊【附名师点评】

2016山东高考满分作文:关于行囊【附名师点评】

2016-06-25 11:33

14357

彭丽媛说:传统文化是我最好的精神食粮。生于斯,长于斯,浑金璞玉,天然美质。文化盛宴,浸了你的魂,摄了你的魄,卒成丰富的内在。 是的,文化是我一生的行囊。 也曾之乎者也翩翩儒雅风度,也曾大碗喝酒,畅快案酒果子刀切牛肉。文化熏陶渲染、陶冶心性,养育情怀。情感丰富来源于文化的底蕴。 正如古语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恰似朗月清风,不知不觉文化融在了品性里,成为一生的底色。 就好比沙龙孕育了林徽因这样的奇女子,骨子里都带着一种动人心魄的柔美。亦或是沈从文笔下的翠翠好似山里的黄鹿,从不想痛苦的事,从不发怒,从不伤心。眸子里显现着山水的灵性。这种无法否认又不抗拒的文化的力量,会让异域之人赛珍珠在晚年念念不忘曾养育她的中国,带着一种文化的忧伤。 文化是一个人的魂魄,无论是信天游还是沂蒙小调或是闵音,都在生命里唱响。 《雅舍谈吃》中,梁先生大谈令他魂牵梦绕的正阳楼的烤肉,薄如纸的烧饼和一鸭三吃的北平烤鸭...

2016年山东省高考满分作文【附名师点评】

2016年山东省高考满分作文【附名师点评】

2016-06-25 11:36

13939

落日熔金,暮色四合,乘一叶扁舟,来到历史的彼岸:与苏轼探讨人的渺茫与伟大,与陶潜共享带月荷锄归的美好,与李煜分担愁如东流水的感伤用一指墨香,看尽文化之深邃与灵动。 文化从那翻滚激荡的黄河开始,便扎植于我们的心田,镌刻于基因。那寓意吉祥的中国结,那元宵佳节的灯谜,那雄伟的华夏庭院,无一不是珍贵的传统元素。而伟大的中华民族也正因这博大精深的文化而愈发绚烂壮美。 把文化作为生命的行囊,便让灵魂与文化一道,穿行在历史的音符与文字墨香之间。 文化,流淌在悠远的箫声中,诉说着哀怨与愁绪,文化,也弥漫在阿炳的二胡中,叹尽人生的跌宕起伏;文化,亦可以流转于锦瑟之间,轻拢慢捻之间净化内心的污秽。本无生命的乐器与乐曲结合在一起,便成为了文化的载体,寄予着心灵的世界,承载厚重的文化。 不仅仅在丝竹间,文化也在素净的宣纸上蔓延而来。张大千伏在洞底绘出的梦幻敦煌,诉说着那千百年前人们的信仰;齐白石着手画出的自然风物,...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