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疯传的2016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其实是教师下水文

来源:武汉晚报

作者:苗恒

发表于: 2016-06-28 09:05

        连日来,一则“高考满分作文”《每一个生命都无需比较》在微信朋友圈疯传,不少媒体微信公号纷纷转载此稿,并称有不少家长都看哭了。后经过武汉晚报记者核实发现,所谓的高考满分作文原来只是老师写作的范文。

  该文写的是今年高考全国卷漫画材料题,文中写道,“正如朝霞之壮丽,落霞之斑斓,春花之灿烂,秋叶之静美,天地间每一种生命都自有其美好,你只需要笑着去尊重和欣赏,而不是在简单粗暴的比较中抡起你的巴掌。”而在这篇文章下方,还有一封疑似该文作者“妈妈”的回信,这位“妈妈”最后说,“如今高考已经结束了,不管你能考多少分数,妈妈都会坦然以对……妈妈希望你今后的路走得轻松而快乐。”

  粗略统计,此文被各类微信公号转载达2278次,还有媒体仍在转载此文。

  那么,这篇文章真的出自考生之手吗?记者在网上查询发现,这篇文章早在6月12日就在网络上疯传,同样被冠以“2016年高考满分作文”的名头,文章作者为湛江一中莫笑梅,而网络信息显示,莫笑梅其实是湛江一中的语文老师,此前也曾拿到过多个征文类奖项。

  在该校官方网站上,记者查询到6月18日,湛江一中语文科组发布了《高考作文之教师下水文》,总共有三篇文章,莫老师的文章放在第一篇,与网上疯传的高考满分作文分毫不差,连标题都是一样的。

  记者与湛江一中取得联系,就此事咨询该校办公室老师,据其介绍,他们并不知道学校老师文章被误传成高考满分作文的事情。《每一个生命都无需比较》这篇文章,确实是学校语文科组教师莫笑梅的高考作文题练笔。文章是6月8号晚上,和学校其他两名语文老师的练笔,一起发到学校官网上去的。

  该老师表示,学校老师对高考作文题进行练笔,主要是想起到范文作用,并不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更不是所谓的“高考满分作文”。至于为什么会被传成考生满分作文,该校也表示很费解。

  虽然不是高考满分作文,但这篇语文老师的练笔范文仍值得一读,让我们欣赏一下原文吧。(欧阳崧 陈嫣然

每一个生命都无需比较

莫笑梅

  从我牙牙学语起,你便开始拿我和别的小孩比较,从中你得到了快乐和满足。

  从我上小学以来,你便习惯拿我的成绩与别人论成败,为此你收获了自豪和荣光。

  我曾劝你不要比,因为成绩优秀不代表一切,可你充耳不闻,认定我是你今生最得意的作品,是你最大的骄傲。

  我曾反感你的比,因为我也有我的“短板”和自惭形愧,可你乐此不疲,反而嗔怪我不懂你的心。

  望子成龙,那是普天下所有父母的共同心愿,我怎会不懂,只是——

  你可知道,再优秀的成绩也经不起比。从来没有比出来的天才,只有比出来的笨蛋。因为,这个世界没有“最”,只有“更”。“最”是极限,是尽头,是止境;“更”是无穷,是进取,是新的希望。人类之所以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潜能与极限,刷新一次次的成绩,打破一项项的记录,不就是因为信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吗?记得奥运会“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吗?记得被誉为“教授的教授”的陈寅恪先生说的“只要能学到知识,有无学位并不重要”的真言吗?我们实在无需时时与人比成绩较高低,做好自己便是王道。看看民国时期的梁漱溟、金克木、沈从文、钱穆等一大批自学成才的低学历的大师便知,强者从来只用实力说话,无须靠一纸分数或学历来证明。

  你可知道,再美好的人生也经不起比。毕淑敏说:“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因此,无须拿连小板凳也做不好的爱因斯坦跟“发明大王”爱迪生比,不必拿考清华时数学只得了15分的钱钟书跟“数学天才”华罗庚比。正如每一片叶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种人生也都是无以伦比的。你要做的是尊重和欣赏,而不是比较和责难。因为人生不是宫廷剧,更不是角斗场,非得要比得筋疲力尽,斗得你死我活。人生曼妙的风景就在高低起伏、峰回路转之间,生命的精彩就在山穷水尽、柳暗花明之际。成就非凡人生的是一次次的脱胎换骨,是一次次的破茧成蝶,而非一个个分数,一张张试卷。

  没必要热衷于一次次与别人较真,那会迷失了自我。也没必要把最好的我和一般的我比较,那会陷入自卑。100分你自豪,98分我同样优秀。56分我无颜,可61分我在进步。100分有100分的特有精彩,61分有61分的别样风情。

  正如朝霞之壮丽,落霞之斑斓,春花之灿烂,秋叶之静美,天地间每一种生命都自有其美好,你只需要笑着去尊重和欣赏,而不是在简单粗暴的比较中抡起你的巴掌。 

“亲吻+巴掌”的中式家庭教育可休矣

周元华

  看了漫画,感慨良久。两个孩子脸上的唇印和掌印如此清晰醒目,让我不愿直视,又不得不直视中国家庭教育的荒谬与悲哀。我们的家庭教育还是如此地唯分数论,如此简单粗暴,如此地法西斯。而这一切一直在发生,一直被容忍,一直以爱之名。

  奖励一个孩子,因为他考多了6分,我不知道这6分意味着怎样本质的进步,这其中的偶然必然难以推算,我想他得到奖励关键在于达到了父母心中那条及格线,孩子的成长就是这样被“线”定地衡量。而同时,98分居然成了惩罚一个曾经考过100分的孩子的理由,这不荒谬吗?更荒谬的是,最纯洁无私的父爱母爱居然成了奖惩的工具。爱居然成了分数的附属物,而分数进步居然成了父母爱子女的必要条件,这不是悲哀吗?

  试问,蜜糖加棍棒能造就出怎样的人呢?我想起生物实验,食物导致分泌唾液和认可,电击导致疼痛和驯服。这会造就出奴隶或宠物,只是不会造就出真正的人。处于这种环境中的人,会失去了自我判断,一味迎合外部要求,因为自我价值从没得到肯定和尊重,所以自我消失,只有在外部的奖励和惩罚中才能看到自我,受奖励的就是好的“我”,被惩罚的就是坏的“我”。可怕吧,各位家长,在你们的蜜糖加棍棒的家庭教育中,有血有肉的孩子将被强权和暴力异化为空心人,这是你们想要的光耀门楣的继承者吗?

  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陈寅恪先生曾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作为学术的追求,而这句话的影响不止于学术,它奠定了中国一流大学的精神根基。我们要培养具有自由思想,独立人格的人,就意味着不要用爱的伞遮避他的成长,不要用经济的拐杖阻碍他的奔走,不是攀援,不是依赖,不是衬托,拒绝寄生、拒绝侵扰、拒绝共生。独立自由,才是创造的、爱的、幸福的基础。

  我们的家庭教育病了,这幅漫画就是清晰的X光片!国人病得如此相似,痛得如此一致,成了现象、“景观”。中国的父母为何如此焦虑、专制呢?我以为,社会、国家也有一定的责任的。高度白热化的竞争,导致了一个时代的焦虑。普罗大众像蚂蚁蜜蜂一样忙碌生活,有着扁平同质化的追求,没有信仰,没有敬畏,不相信理想,不相信高尚,不读书,不迷茫,唯实用,唯物质……

  时代的进步,制度的完善,人文环境的提升,需要时间,需要希望。所以,我等待,我希望,并愿意为之而努力。停止“亲吻+巴掌”的中式家庭教育,因为自由思想,独立人格无法在专制的爱与罚中成长壮大。中国的家长要真正地看到孩子的真实存在,爱他们以尊重为前提;中国的社会要让绝大多数的家庭有安全感,能够从容、优雅、自由地面对生活,面对成长。否则,侈谈教育。

谬赏滥罚不可取

孙胜韬

  甲最初考试拿百分得到了奖赏,接下来考试得98分却遭受了惩罚;乙56分被罚,61分却被奖。审视漫画,我陷入沉思。

  为什么优秀的学生仅仅退步一点点就受罚?而不及格的学生达到了及格线却有了奖赏呢?

  原因众多,而我以为,短视的教育理念和畸形的教育方法导致的谬赏滥罚却是关键。

  任谁都知道,奖罚是管理的必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更不是万能手段。把它用在孩子的学习上,有欠稳妥。孩子的分数升一点,就欣喜若狂,大奖特奖,降一点,就怒目相向,拳脚有加。这种谬赏滥罚,暴露出的是教育的急功近利,是教育者教育手段的简单粗暴。或许有人会说,奖罚分明,这很正常。其实不然。奖罚有其适用范围,如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等。但在孩子的学习上,3分5分成绩的增减既不证明其勤懒,又不表明其优劣。以此奖罚,必定培养孩子的浮躁之气,虚荣之心,功利之欲。今日的孩子,乃明日之栋梁。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一旦走上社会,则危害立现。有了成绩,要邀功;做了错事,怕被罚。邀功不成,则耿耿于怀;怕被罚,则投机取巧。当今社会不乏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缺乏的是不役于外物的坦荡之人。

  万物都有兴衰、荣枯、消长、起伏。孩子成绩的升降进退本属正常。升,应惯看;降,当等闲。只有不以升喜,才能不以降悲。如此,家长平和,孩子坦然。至少,不致使孩子戚戚于世俗,汲汲于利禄。

  想起一个故事,大意说两个孩子同时学画,前一个,每有画作便被家长保存,一有机会就拿出来向他人炫耀。小孩在别人的赞美中成长,不久就举办了个人画展。另一个,则屡画屡撕。若干年后,办画展的孩子“泯然众人矣”。而毫无名气的另一个孩子则横空出世,惊艳画坛。原因无他,只因前者太在意世人的赞美而满足,后者看淡奖赏荣辱而宁静致远,终成大器。

  教育需要专业知识的指导和引领,是一件艺术活,是对灵魂和品性的塑造。正如德国教育学家雅思@bale@斯所说:“教育应是对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与认识的堆积。”而以短视的目光谬赏滥罚,只怕与真正的人才培养背道而驰。

  慎赏敬罚,以塑其心,君子之度存矣。谬赏滥罚,以乱其性,绅士之义丧矣。3分5分的得失无关痛痒,不影响孩子成才,倘因谬赏滥罚而培养出一个心地狭窄、眼界局促的后继者来,则损失大矣,此不可不慎。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苗恒,来源:武汉晚报,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动态

中高考作文评分能否对个性化写作再宽容些?

中高考作文评分能否对个性化写作再宽容些?

2016-06-29 08:56

14364

 网民的段子文章不乏精彩之作,其天马行空、千奇百怪与真正的考场作文的模式化形成鲜明对比。吊诡的是,网民与考生并非不相关的两个群体,恰恰相反,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叠的。那么,为什么青少年对着考卷便千篇一律,对着电脑就个性迸发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考场作文的评分求规范不求个性。在这样一种规则的影响下,考场作文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特的文体,需要标准化作业,需要由模子来判定其质量的高低。 ...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布2016广东高考满分作文8篇【上】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布2016广东高考满分作文8篇【上】

2016-06-30 15:37

13526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昨日公布了8篇广东省2016年高考优秀作文,其中议论文占6篇。考试院并未透露今年语文作文的平均分,但有评卷组老师在评卷尚未结束时透露,今年作文总体成绩有所提高,优秀作文数量和去年差不多。 考生普遍缺乏 高层面思考 今年是广东使用全国卷的第一年,早在未评卷之前,就有专家表示语文作文考生发挥空间大、考生不容易跑题,同时也有人提出要出彩不容易。广东省高考语文评卷组副组长、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李金涛教授认为,此次高考题目贴近现实,角度多样层次丰富,考生发挥空间大,可以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来评述。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谢有顺则表示,作文题不太好写,指向性很明确。要独辟蹊径,要出彩,不容易。 语文科评卷组组长、华南师范大学陈少华教授分析,从考生的答卷情况来看,总体上较好,但也反映了考生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例如对名句意义的理解有所欠缺,对作品深层次意蕴的把握有所欠缺,对漫画寓意的把握有所欠缺,仍...

广东省2016年高考优秀作文(满分作文8篇)【中】

广东省2016年高考优秀作文(满分作文8篇)【中】

2016-06-30 15:47

16308

勿以点点沉浮论英雄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今人之于古人,更为注重孩子的教育。然而,不少父母把重视化为对于点点成绩的纠结,平日里的天之骄子因点点失误而被由爱转恨者有之,一直的差生因点点进步而顿被捧在手心者亦有之。父母的态度因一点点分数改变而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这是对待成绩过于主观、生硬的行为。 分数的沉浮本就有多重原因,孩子的掌握、思维方式、老师出题的难度,甚至于个人的运气皆可改变成绩的高低。仅以这次比上次高了几分来界定孩子是否认真学习是不客观的、表面的。高分学生的父母看不到孩子一直以来的勤奋与不缀,低分学生的父母不能认识到孩子的能力与水平。单次成绩的沉浮即界定英雄、评定父母心中的宝,难以认识到孩子的水平,终会致使孩子深陷那红色的分数中,不清醒且不理智。 《礼记》有言父之爱子,乃生而行之乎。父母的爱本是无条件,而现今因分数一点点退步或增加均可改变父母的爱,则此爱易流于表面而不触其心。孩子退步了两分...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