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不仅会写作,而且能评论时事新闻
来源:华尔街见闻
作者:苗恒
发表于: 2016-07-06 09:46
随着siri的出现,能跟你的手机交谈已经不是什么难事。那么你有想过,早上起床端一杯咖啡,跟你的电脑聊早间新闻吗?
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正在飞速发展,很快这匪夷所思的一幕就能成为现实了。随着技术的成熟,AI已经史无前例的学会了阅读新闻并答疑。事实上,这一技术的难点在于AI对文章的“理解”。
完成这项技术,究竟有多难?
AI真的能“理解”新闻吗?对于AI来说,读一篇新闻最难的不是新闻本身,而是AI对于世界认知和常识的缺乏。
“电脑(从阅读中)无法获得对人类世界大体的认知和小说、情景喜剧中的常识。”斯坦福大学的Chris Manning教授说。
与我们不同,AI并不能通过各种感知来了解世界,信息、数据是它的唯一通道。当读者坐下来简单的浏览一篇报道时,AI需要从数据库里获得大量的信息来弄清报道中提到的每一个概念,这个工程量的庞大超乎了我们的想象。
AI的优点在于其对句子解构和语法模式的准确分析和把握,缺点在于,AI缺乏对真实世界的体验数据以及人类社会已经积累起来的数量巨大的社会互动经验。语言都是抽象的,AI需要时间去克服这一点。
程序员们是怎么做的?
为了在这一方向取得突破,去年,谷歌DeepMind公司(就是开发出AlphaGo的那家)设计了一个“算法”。他们用《每日邮报》(Daily Mail)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训练这个“算法”对短篇故事的阅读理解。这个团队利用文章顶部的要点总结来制作简单的理解性题目,进而锻炼该算法在文章中寻找要点。
程序员们为数据库中的词汇贴上分类标签,以便AI处理。作为数据源,《每日邮报》(Daily Mail)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至关重要。程序员们不仅要确认数据源足够新鲜、庞大,还要确认其准确度。“这实在很难。”Frederking说,“一不小心,你的AI就会认为奥巴马在肯尼亚出生。”
现在,Manning教授领导的团队以新的流线处理模型“算法”,避开无谓的纠结点,有效提升了新“算法”的准确率。与DeepMind的“算法”相比,该“算法”的CNN成绩高出8%,Daily Mail成绩高出10%,平均得分达70%。
AI的“学习模式”
近几年来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算法。这项技术某种程度上模仿了人类大脑内神经系统的运作模式,非常擅于从海量信息中寻找模式。
据英国牛津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西蒙·威特森(Shimon Whiteson)说:“借助深度学习技术,你能够将海量数据输入一个大型神经网络,然后它自己就能完成从头到尾的自我训练。”
另外还有一种学习算法称为“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这种算法通过自身的经历产生奖励信号,逐步修正最优策略并进步。著名机器人AlphaGo身上所具有的即是这种算法。
惊才绝艳的人工智能
不仅仅是“理解”新闻,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也创下惊人的成就。
去年九月,腾讯财经发布了一篇由其开发的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生成的新闻报道,此举引起国内一波关于AI的热议。人们纷纷怀疑:未来,机器人是否将取代人类记者?
今年三月,由日本名古屋大学佐藤·松崎研究室,研发的机器人写的小说,入围日经新闻社“星新一奖”初审。虽然最终被确认其故事创意由人类提供,但是机器人完成的整个故事框架毫无破绽,没有语法、逻辑错误,甚至瞒天过海、通过了初审组的“法眼”。
同月韩国,世界围棋冠军、职业九段棋手李世石,和谷歌旗下DeepMind公司研发的AlphaGo机器人举行人机大战。这场比赛以出人意料的4:1,AlphaGo机器人大胜李世石而落下帷幕。引发新一轮热议。
今年五月,美国百大律师事务所之一Baker & Hostetler将启用人工智能机器人Ross,负责协助处理企业破产相关事务。“Ross”先生由IBM超级电脑Watson推出。据悉,Baker & Hostetler是全世界第一个获得授权使用人工智能开展法律事务的大型律所。
未来,人工智能将走向何方?
“机器人取代人类”的担心是多余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王君超直言:“新闻是有温度的,机器人做新闻给人看,很可能像报纸的静态版面一样,在昙花一现之后,优雅地死掉。”在新闻报道方面,与资深记者相比,机器人完成的报道始终有差距。
事实上,无论是记者、作家、棋手还是律师,机器人只负责减轻人类的负担,而人类的灵魂地位不会改变。事实是,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机器人能把人类从简单重复的、危险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使人们可以投入到更具创造性的工作中。正如名古屋大学的佐藤教授一再强调:“变得聪明的不是机器,而是我们人类!”
分享到:
相关动态
中学开办茅盾学研社,加强对茅盾的了解
2016-07-06 11:08
12275
茅盾是几乎与鲁迅比肩的大文豪,以前的中小学语文课本收进了他的《天窗》《白杨礼赞》《雷雨前》《风景谈》等多篇散文,收文篇目仅次于鲁迅、毛泽东,但现行语文教材尽删茅盾作品,致使现在极大部分中小学生不知道茅盾为何人。这显然与其巨匠、宗师的身份极不相称。其次,茅盾先生是我国伟大的革命文学家,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他的革命道路,他对共产主义信仰的毕生追求,对于我们学习与成材有颇多启示。通过阅读并研习茅盾作品,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写作能力和文学修养,其作用不可低估。...
继郭敬明韩寒之后,80后作家张悦然也要跨界当导演了
2016-07-06 10:05
9071
如果说前几年郭敬明、韩寒等跨界拍电影还只是少数明星作家的试水,那么时下作家走出书房踏上红毯,从导演、编剧、演员、监制等各个环节全面渗透影视制作则呈遍地开花之势。曾与郭敬明等人同为80后青春文学领军人物的张悦然也将首次担任导演,把自己的代表作《水仙已乘鲤鱼去》改编成电影,另一位近年来声名鹊起的严肃文学作家路内也将当导演,苏童将担任电影艺术总监,江南、南派三叔等著名网络作家也都将参与自己作品的IP开发。从以往单纯售卖版权,到如今触电已呈燎原之势,跨界为目前人才匮乏的电影业输了血,但也并非所有的都是赚钱的买卖。 跨界导演:张悦然用电影 回望青春 近日,华策影业公布了新片计划,除了宣布《太阳的后裔》《寻秦记》等都将拍电影版外,作家张悦然也将首度当导演,把自己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水仙已乘鲤鱼去》搬上银幕。出生在山东济南的张悦然,与韩寒、郭敬明一样,当年都通过获得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脱颖而出,成为80后青春文学的领军人物。 《水...
首届茅盾文学新人奖颁奖大会举行,10名作家获奖
2016-07-06 11:14
8545
由中华文学基金会、桐乡市人民政府发起主办的首届“茅盾文学新人奖”进行了颁奖典礼,付秀莹、马娜、弋舟、颜歌、江非等10位青年作家、评论家获奖。...
推荐文章
架起文学与影视沟通的桥梁(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2023-11-24
能不能用AI代写论文、代写作业?
2024-06-07
聚焦互联网时代书店转型
2023-06-21
如何玩转北京国际图书节
2023-06-16
240万字《广东文学通史》问世!广东省作协七十芳华正青春
2023-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