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儿童文学图书市场现状分析与盘点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网络
发表于: 2016-08-22 11:56
看看每一年的“中国作家富豪榜”就知道,青春文学和儿童文学两个大类,基本上将榜单上的作家囊括大半。在2015年,以《查理九世系列》斩获超高人气的雷欧幻像,版税2000万元,排在了第二位。紧跟着第三位的是童话大王郑渊洁,版税1900万元;排在第四位的是杨红樱,版税1830万元。以上三位全都是儿童文学作家。在纸质出版销售额不断下滑的大形势下,中国的童书市场一直逆势上扬。
今年4月4日,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荣获有“儿童文学领域的诺贝尔奖”之称的国际安徒生奖,引发了对于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和市场的更多畅想,不过,童书世界未必如一个“世界最高奖”落地那么值得欢呼。
热闹背后的重复单一
曹文轩的获奖来自于他一直坚守的唯美风格,他还喜欢强调自己“不是一个典型的儿童文学作家”。如曹文轩写作的《草房子》《青铜葵花》之类文笔纯美,精神气质纯真的优质的儿童文学作品在我国巨大的儿童读物阅读市场面前,还是显得比较稀有。那么市场上是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撑起一片天?
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市面上流行的大部分儿童读物,题材上比较雷同,或以校园和家庭生活为题材,这些作品大多数比较接地气,贴近孩子们的生活,但同时审美趣味并不高。为了增加人气,一些作品以离奇、搞笑的故事情节为卖点,思想上低幼化甚至低俗化,文笔粗粝不讲究,即使如郑渊洁这样公认的“童话大王”,也会被人诟病故事性强而语言不讲究,文学性不尽如人意;而另一类作品往往以解密、探秘为主线,故事中穿插穿越、玄幻等情节。例如雷欧幻像的《查理九世》系列,光听书名就可以对内容窥知一二:《吸血鬼的公墓》《青铜棺的葬礼》《白骨森林》……在雷欧幻象背后,模仿跟风的作者绝不在少数,这种“吓唬小孩”的惊悚故事,到底对孩子们有没有负面影响,十分值得研究。
父母越来越重视孩子们的阅读,不吝掏腰包丰富少年儿童的书包和书架。巨大的需求下,有些出版商求量不求质,雇佣写手“攒”书,儿童文学市场上充斥着此类流水线作业的读物。市场偏好什么,出版商就会凑齐作者,流水线一般生产这样的作品。很多作家一晚上可以写一篇甚至数篇小说,故事情节难免雷同。
巨大的儿童文学市场竞争中,即使部分知名作家和出版方也不得不屈尊,单纯迎合儿童的阅读趣味策划和写作。严格来说,这类写作并不能够属于“文学”的范畴,而只能类似于写给孩子们看的“故事会”,并不能真正被称为儿童文学,可以算是儿童读物,常常还是存在隐忧的劣质读物。
呼唤儿童文学写作的责任感
好的儿童文学应该具有童心,但并不代表儿童无法阅读具有文学性和思想性的作品。历史上被奉为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无不是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水准的。例如我们熟悉的安徒生和王尔德,他们的作品不但超越了时间,也超越了空间,被不同年代不同国家的儿童读者所喜欢,正是因为他们并不将低龄与低智画等号,而将儿童视为最有潜力和理解力的读者。
以安徒生为例,他的写作虽然是面向儿童读者,但是其思想内涵是相当严肃深刻的。在安徒生的童话中,隐喻和寓言的背后是他对西方传统经典文化的认识和继承,但他没有照搬照抄宗教经典的教理,而是用优美的文辞和起伏的故事,寓教于乐。长盛不衰的郑渊洁的童话故事背后,也有鼓励孩子们坚持正义、保持独立思考的傲骨,近年来 《皮皮鲁和419宗罪》这样的作品,更是被视为法制教育的童话版本,对孩子们树立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有所裨益。J·K·罗琳的《哈雷波特》系列作品天马行空,独辟蹊径,征服全世界,如耀眼的星闪耀十几年,必将是英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不朽的经典。
曹文轩获奖后有一段话令人反思,“儿童文学最重要的品质是文学性和艺术性。有一部分作家在市场语境里头迷途,反而离文学性和艺术性越来越远,心领神会的反而是商业化原则。”也就是说,儿童文学创作,作为写给祖国未来一代人看的精神食粮,不仅仅要妙笔著文章,还要铁肩担道义。可喜的是,2015年,作家张炜的《寻找鱼王》、马原的《湾格花原》、阿来的《三只虫草》、虹影的《里娅传奇》等中长篇作品,都被称为儿童文学,为一味追求市场效益的童书市场吹进了一阵清风,希望这些作品和“安徒生奖”一样,为童书市场带来新的写作风潮。
分享到:
相关动态
张悦然坚持创作,10年后推出新长篇
2016-08-26 11:17
45092
2016上海书展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作为第一天的重头戏,韩寒、张悦然的亮相,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韩寒一上台,就被扔了一瓶矿泉水瓶子,但韩寒淡定自若,提醒注意安全。此次登台,韩寒是为张悦然新书《茧》捧场。...
有些作家为什么不再写作了?
2016-08-27 11:10
50819
2015年法兰西学院文学大奖得主、1950年出生的法国作家洛朗丝柯赛曾于上世纪80年代在《巴黎日报》及法国文化电台做过十多年记者。她采访过尤瑟纳尔、博尔赫斯及塔可夫斯基等知名作家和导演。完全可以想象:此类采访中的一个标准问题便是探寻创作者原初的动机为什么写? 相对地,洛朗丝柯赛在短篇小说集《你们再也不写了?》里,则用11个主题彼此相关的短篇小说探讨了问题的另一面为什么不再写?那些出版过一两本书的作家,何以不再创作,或不再发表,他们的人生又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没有标准的、统一的、可囊括归纳所有情形的简单答案。或许正因如此,写11个主题相关、但彼此独立的短篇小说比写一个长篇更明智。或照书中自传性成分最浓的《一尊年轻的神》的说法,它甚至丝毫不能算是短篇小说,也一丁点儿不像十九世纪那种样式的 故事 这一类文章的好处在于,成功与否无须考虑。短文本,去写就行,若是它们不赖,或是相当出色,写出一两篇足...
5位青年作家对谈时代与写作
2016-08-30 10:55
52107
一批70、80后作家的重要作品,如徐则臣的《耶路撒冷》、任晓雯的《生活,如此而已》、石一枫的《世间已无陈金芳》、杨庆祥的《80后,怎么办》等,付秀莹的《陌上》,双雪涛《聋哑时代》也将于近期面世。相比较颠覆、撼动文坛传统一线作家的已有格局,这些年轻作家已逐渐成为文坛主力军,再也不能说他们是被遮蔽或被忽视的一代。十月文艺出版社也已成为中国新生代作家们的一个重要出版阵地:在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选中,十月文艺出版的《耶路撒冷》进入前十,《六人晚餐》《认罪书》进入前二十,显示了文学新生力量的实力。 在这个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时代,新生代作家如何书写中国故事?创作与理论兼长的任晓雯认为,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因为所有的故事都已被写过;所有的人性亘古不变。而社会和写作的更新,一切都缘于观念的更新。因此,写作是一项以不变应万变的事业,这就是永远的现实主义。任晓雯透露,她的新作《好人宋没用》已经...
推荐文章
架起文学与影视沟通的桥梁(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2023-11-24
聚焦互联网时代书店转型
2023-06-21
如何玩转北京国际图书节
2023-06-16
240万字《广东文学通史》问世!广东省作协七十芳华正青春
2023-05-25
纪念林斤澜百年诞辰暨温州文学高质量发展恳谈会在温州举行
202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