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体小说为何风行校园?
来源:未知
作者:苗恒
发表于: 2016-08-31 16:41
上一篇
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写小说?分享到:
相关动态
陈建斌:我也曾是个喜欢写作的文学青年
2016-09-09 15:20
54865
我是文学青年出身,十几岁时就喜欢看书写作。1999年,我写出了第一个电影剧本《菊花茶》。我最希望拥有的才华就是创作,我最喜欢的职业是能成为作家。也许我当不了很有成就的作家,我的诗与李白的诗有很大的距离,但我就是喜欢写作。”潜心写作,阅读思考,这是陈建斌走出聚光灯后最喜欢的宁静生活。...
新时期文学中的教师形象综述【盘点】
2016-09-09 14:29
64263
在《天行者》中,刘醒龙关注了乡村民办教师的转正问题,小说描写了一群民办教师为转正而历经艰辛的辛酸故事,让读者想起一度被遗忘的乡村民办教师这一群体的存在,也让读者想起《人生》中曾做过民办教师的高加林。青年作家徐则臣的《夜火车》同样写高校生活,...
新媒体文学现状盘点:从微博到豆瓣,从微信再到APP
2016-09-09 14:53
53544
日前,2016南国书香节最受读者欢迎图书出炉,其中吴大伟的《这世界缺你不可》、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克莱儿麦克福尔的《摆渡人》等以都市男女情感和奋斗为主题的治愈系作品,销量和人气引人瞩目。 其中,张嘉佳凭借手机APP一个发布作品,并形成了一种小而美的文字和内容风格,被认为是微信体文学代表性作家之一。这些通过手机传播的文学作品,在内容、形式、叙述语言、互动效应等方面,都和传统文学杂志和书本出版的文学作品截然不同。 有文学评论者认为,APP、公众号等手机载体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开始逐渐影响到作家群体的写作方式。在讲求用户体验的网络时代,文学也开始进一步细分和发展,传播方式开始倒逼内容上的改变。 但值得欣慰的是,文学从没有被人们遗忘。未来的文学圈会持续市场细分,属于图书馆的终究会回到书架上,属于云端的会一直在云端。广东青年作家李立的预言会否成真?让我们拭目以待。 现象 新媒体让严肃文学变得灵敏...
推荐文章
架起文学与影视沟通的桥梁(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2023-11-24
聚焦互联网时代书店转型
2023-06-21
如何玩转北京国际图书节
2023-06-16
240万字《广东文学通史》问世!广东省作协七十芳华正青春
2023-05-25
纪念林斤澜百年诞辰暨温州文学高质量发展恳谈会在温州举行
202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