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啊,你们写的作文为啥长得一个样?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袁凤

发表于: 2016-09-08 08:33

最近,第二届上海市小学生美丽汉字征文比赛,主办方设了“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和“我家的传家宝”两个选项,逾两万名小学生参赛,一千多份参赛作品写的是 “外婆留下了一件补了又补的旧衣服”。

50多人写做家务

30多人“炒鸡蛋”

某小学教师叶成斐平时在批改作文中,也发现了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例子。比如写做家务活,一个班50多名学生中,30多人都是“炒鸡蛋”,而且每个人都有一面鸡蛋煎焦了。许多学生在写自己遇到的“囧事”时,也不约而同地写“裤子破了”。

叶成斐指出,很多学生都会“套题”,比如最难忘的事、印象最深刻的事、最喜欢做的事情,都写同一件事,同一个素材变成了“万金油”。去年,有名学生写的《学做泡菜》被当作范文在班上念出来,结果另一名学生将这个素材用到了另外一次考试中,却没有得到高分。“没有亲身经历过,是很难写好的。”叶成斐说,她在课堂上一般使用“活动式”的方式,例如让每个学生都体验扔骰子的游戏,只要有参与,每个人写出来的文章都不一样,用的动词和名词也不会出现雷同的情况。

某中学今年初一年级语文期末考试有两道作文题,一道是半命题作文《最美的____》,另外一道则是以“老师”为话题的作文。教师洪明华说,在很多学生的笔下,老师形象高度雷同,写的都是老师起早贪黑,无私奉献,却体现不出老师鲜活的个性。面对《最美的____》这道作文题,有学生写的是《最美的清洁工母亲》。洪明华说,阅卷老师看到后哭笑不得,竟然有学生硬是把自己的母亲比作清洁工。还有一名学生写《最美的玻璃杯》,讲述两个很要好的同学面临分别时,其中一人给另外一人送了一个玻璃杯。两人将杯子摔在地上,玻璃杯一分为二,他们一人珍藏一半。洪明华坦言,这样的情况不太符合现实。

缺少深度阅读

不懂把经历转素材

今年某地中考作文考题之一是《那些年,____相伴》,语文教师傅方圆监考的考场里,有近半的学生写的是“友情”或“友谊”。她说,她也理解,对于初中生来说,友情很重要,但是比较好的素材都是特色鲜明的,若选材趋同,要想得高分就很难。其实,在“友情”之外,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写,可是为什么学生在考场上就想不出来?

她说,要想写好作文,一定要养成爱阅读、爱动笔的习惯。曾有一个学生出去旅游,回来就写了一万多字的游记。这个学生平时就养成了勤动笔的习惯,出游的时候就惦记着要写点什么,因此感官是全部打开的,观察就很细致入微。有些家长有疑问,很多老师都说多看书有助于写作,但是,为什么自己的孩子看了很多书,作文还是写不好?傅方圆说,看书要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形成思考,并落到文字上。很多中学生喜欢魔幻小说、网络文学,这些只能作为消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中学语文教师李爽说,学生写作存在很多套路。以前的学生写“母爱”,最常出现的是“下雨天,妈妈来送伞”“生病了,妈妈送我去医院”;现在的学生写“母爱”,就变成了“妈妈为了煮粥给我吃,烧坏了几只锅”“妈妈给我关空调,不断地探头进来”……

为什么学生写作“套路”一出又一出?李爽分析,一方面是学生的生活面很窄,写不出来;有些孩子跟妈妈的交流很少,感情没那么细腻,觉得“哪有那么矫情”。可是,偏偏又有这样类型的文章得了高分,学生心痒痒的,就借用过来了;另一方面,也跟老师有关。老师们在推出优秀作文时,给了大家一个示范,让学生觉得:我就应该这样写。前几年的中高考作文,不少高分的作文都“让人看不懂”,于是,很多学生就开始写那样的文章。后来,又出现一种“无病呻吟式”的文章,这两年又讲驱动型作文,注重逻辑,一环扣一环。

洪明华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没有注意观察,没有仔细去发现生活的美。她建议,学生应该有一颗“敏感的心”,日常要认真观察生活里的每个细节。同时要多读书,通过名家的散文“滋养心灵”,练就一双“慧眼”,及时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袁凤,来源:北京日报,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动态

90后美女作家历时7年终于写完140万字网络小说

90后美女作家历时7年终于写完140万字网络小说

2016-09-08 15:31

18132

语文课上,年轻的女老师理理长发,扫视下面鸦雀无声、黑压压的一大片脑袋:“曹丕的《短歌行》、《燕歌行》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到此就全部讲完了。现在,同学们开始背诵,背完了的举下手,我等会儿检查。哎,武滕凤,你别光顾着看课外书了,你也背书啊!”...

孩子,你为什么要在作文中撒谎?

孩子,你为什么要在作文中撒谎?

2016-09-12 11:43

13125

学生作文撒谎一直就存在。几十年前,学生喜欢写保护集体财产的作文。我上小学时,班里有个同学写了一篇作文,说生产队一位贫农为保护堤 坝,在暴雨天冒险打开水库的涵洞排水。这篇文章被老师当成范文,但我知道作者家附近根本没有水库。上大学后,我问城市同学中小学时写了什么作文,他们说也 写保护集体财产。比如,某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突然想起教室窗户没关,去学校关窗户;还有人写从家里带锤子、钉子修理学校桌椅。 拾金不昧也被写滥了,不是捡钱交给警察叔叔,就是捡到东西交给老师。乐于助人也是极受欢迎的题材,要么帮老人过马路,要么帮生病的同学补习功课。勤俭节约更是老套路。 上世纪90年代初,我正上初中的侄女有一篇作文获得了优等,内容是书...

这项作文大赛,推动了语文教学改革!

这项作文大赛,推动了语文教学改革!

2016-09-12 11:46

15229

由北京大学中文系与课堂内外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暨首届全国中小学生阅读能力大赛高中组全国总决赛和颁奖典礼在北京大学举行。从全国200余万名参赛学生中选拔出的1732名高中学生参加总决赛。在7日的颁奖礼上,北京大学副校长高松院士、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跃红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党委书记金永兵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长江学者陈晓明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曹文轩教授、著名作家阿来、著名作家麦家、中语会理事长顾之川、课堂内外杂志社董事长刘信中、中国教育报总编辑翟博,以及来自20余所合作高校的招生办负责人、院系领导出席了典礼并为获奖学生颁奖。获得大赛二等奖以上的610名学生获得了来自37所自主招生高校下一年的自主推荐资格。 作文创新,建立在学生的语文素养之上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漆永祥对该活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读。他指出,创新作文大赛既名曰创新,有三方面含义。首先,创新即创意新变与独到。创...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