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获奖作文刷爆朋友圈,或被北大特招

来源:现代金报

作者:记者

发表于: 2016-09-26 17:43

朋友圈,被一篇名为《戴着镣铐的舞》的获奖作文刷屏了,作者是宁波中学高三学生周羽蝶。

暑假里,这篇作文在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里获得特等奖,全国仅20名同学获得。

昨天,记者采访了周羽蝶,戴着牙套的她略显腼腆,笑着说“获奖,其实自己也没有想到”。

记者了解到,宁波中学同时还有四位学生参加了全国创新作文大赛,三位获得北大等30多所学校的自主招生资格。

为什么写这样一篇文章?高考亲历者的想法

不少人说,这篇文章真深刻,不像出自一个学生之手。

怎么写这样一个主题?“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也是教育的亲历者,我的观点可能不成熟,但是我愿意分享。”这是她选择这道题的主要原因。

“牙套妹”很坦诚地说,那次比赛,有三个题目可以选择。她选的这个是一篇命题作文,主要谈谈当前的学校教育,要求在75分钟时间里完成。

“当下的教育,让我最不满意的是,我们总在追求一个正确答案,但事实上,真的正确吗?比如物理、化学,我们会学很多理论的东西,但往往理论的东西会排除很多误差,那么它还是正确答案吗?”这是羽蝶经常思考的问题。

“有时候,我们的学习,比如化学实验,是在了解它的一个过程,而不是运用这个过程。”羽蝶说,“有时候觉得学某些东西似乎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

“我是高三学生,学习很辛苦,压力特别大,但高考改革后,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如果像以往的纯文纯理,我会无所适从,现在高考好多科目可以考两次,很科学。”

这篇文章为什么能获特等奖?宁波中学语文组长、作文决赛辅导教练李克刚说,凡是能获特等奖的文章必备:思辨意识、大我意识和前瞻意识。周羽蝶的文章也不例外。

喜欢阅读,她的大部分钱都用来买书了

作文写得那么赞,受什么影响的?小姑娘丝毫没有犹豫:当然是书。她大部分的零花钱都用来买书了。“后来有电子书了,就好了,没有那么费钱了。”

她初中时最爱的作家是龙应台,现在喜欢刘慈欣,喜欢科幻小说。“你知道吗?刘慈欣以前可是工程师哦,跨界的喔!”她还说,“现在也会觉得龙应台很多观点有偏颇,比方说讲女权的,我不是很赞同。”

哪怕到了高中,羽蝶也依然坚持看书。“长篇少了,但是依然会保持碎片化的阅读。”羽蝶父母一直非常支持她的阅读,“从来不会限制我买书,也不会限制我选择什么样的书。”

除了看书,她喜欢钢笔画,还喜欢雕刻。

在同学和老师眼里,羽蝶是那种看起来温柔似水,但思辨能力极强的人。她的班主任孙淑萌老师说:“我是教化学的,她每次问我问题,都感觉不是为了问一道题,最后都能总结出一个类型的题目来。”

“阅读量很大的一个女孩子。我有读她校报上发表的文章,比方说对一些唐诗宋词的理解,我也非常受益呢!”

语文老师严雨清说:“她非常擅于感知生活的细节,而且非常擅长将抽象的思维转换为凝练干净的文字。”

她的同学则说,她总是用犀利的眼光看待问题。

还有三位学生,拿下北大自主招生推荐资格

这一次获奖的,除了周羽蝶,还有另外12个小伙伴,一等奖、二等奖都有。

此外,赵佳晨、黄家轩、赵之洲、徐晨广四位同学参加了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分别获得二、三等奖。这个比赛有200万学生参加。黄家轩,是宁中时评社社长,他在新闻与时评写作方面轻车熟路,被老师们誉为“宁中第一杆笔”;赵佳晨,她享受信笔写记的感觉,生活里边边角角的趣味,点点滴滴的酸酸涩涩都是她源头的活水;赵之洲,一个好阅读的人,无论在哪里,他都会抽出随带的书本;徐晨广喜欢记录,他说“记忆会在不知不觉中消失,唯有遗留文字可供怀念”。

除了获奖,他们额外收获了其他的“优惠”。按照政策,参加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的,均获得了数十所高校的自主招生选测测试推荐资格。而像北大这样的学校,也非常欢迎这样的文学特长生。

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二等奖及以上获奖选手享有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等37所大赛协作高校任意一所2017年自主选拔测试推荐资格。

考生一旦通过初审、并获取高校自主招生资格,就会拿到有10-60分的优惠,甚至一本线上被名校录取。按照趋势,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大学的比例将日趋增大。比如,消息显示清华大学今年在浙江采取“三位一体”与高考统招相结合的方式,分别投放105个名额和11个名额。这就意味着完全通过高考进入清华的人只有11人。
          好了,小编给你们看原文!戴着镣铐的舞蹈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记者,来源:现代金报,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动态

初二女孩获书评比赛一等奖,老师却担心她……

初二女孩获书评比赛一等奖,老师却担心她……

2016-09-27 10:08

11391

第六届江苏书展书评大赛评出的一等奖作品《临川四梦》,写作者竟然是一位初二女生,在座评委一下子都蒙了。江苏省作协副主席鲁敏回忆当时的场景:(评选时)就觉得这篇文章文风老练,层次脉络清晰,也有深度,还以为是位文科教授或老先生写的。结果说作者来自中学,还是初二?大家很惊讶,也有点不安。大家就觉得要核实一下,免得出错。江苏文艺出版社社长黄小初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不过和在场的评委们一样,他更希望这件有意思的花絮,能够成就一段文坛佳话。 带着惊叹、疑问与好奇,现代快报记者日前赶赴扬州,采访了该文作者、翠岗中学初三(七)班(投稿时还是初二)女生刘姝彤以及刘同学的父母和她的语文老师。 初三了,14岁的刘姝彤正面临着中考压力,考上重点高中的小目标以及无止境的补习班正在侵占她的文学大梦想。 书评写了三天 有一天写到凌晨三点 丙申猴年,为记广陵书展,清远道人四百忌,执笔书《临川四梦》书评。江苏书展书评大赛一等奖作品开...

中山大学中文系的写作文实验【已坚持了30年】

中山大学中文系的写作文实验【已坚持了30年】

2016-09-27 17:10

14016

一年级一百篇作文;二年级八篇万言书评,一百篇古文诵读,三十篇指定篇目背诵;三年级15000字的学年论文这些在别人眼里像大跃进一样的数字,是每一届中山大学中文系学生的规定动作。 大二学生张萌是在一片哗声中开始大学生活的。这个来自边陲的姑娘,在2010年进入中山大学中文系前,从没想到这里会规定这么多破玩意儿:大一100篇作文,每篇800字以上;大二8篇书评,每篇参考资料不少于10种,还要朗诵100篇古文,背诵其中的30篇;大三再交一篇15000字的学年论文 每年9月,中山大学中文系系主任都要向新生们宣布这些规定动作,不出所料地,他总能收获哗声一片。在外面开会,现任系主任李炜也和人提百篇,起初没人相信。有一年在中央党校,李炜刚说我们的大一学生每年要写100篇作文,一个高校领导就笑起来:大跃进的时候就是这样吹牛的。李炜接着说,我们二年级还有8篇书评。 事实上这些规定动作,从1986年开始,已经在中大进行了整整25年。 中大中文系的档案室里...

如果德云社开作文班,郭德纲曹云金谁当老师?

如果德云社开作文班,郭德纲曹云金谁当老师?

2016-09-28 18:06

9522

德云社今年大动作颇多,因郭德纲屡次不点名炮轰曹云金遭到对方洋洋洒洒几千字《 是时候了 也该做个了结了 》回应,20多天后作为师父的他也晒出了六千多字的长文《天涯尤在 不诉薄凉》开撕。 ...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