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古诗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来源:《奔流·小作家》编辑部

作者:张一昂

发表于: 2024-12-19 10:39

古诗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出自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不第后赋菊》。以下是对这句诗的详细解析:

一、字面解读

待到秋来九月八:这里指的是农历九月八日,即重阳节的前一天。诗人用“待到”二字,表达了一种期待和迫切的心情,预示着某种重要时刻的即将到来。

我花开后百花杀:“我花”指的是菊花,而“百花杀”则形象地描述了菊花盛开之后,其他花卉逐渐凋零的景象。这里的“杀”字,并非指真正的杀戮,而是草木枯萎的意思,用以形容百花在菊花盛开后的凋零状态。

二、深层含义

象征意义:

菊花:在诗中,菊花是坚韧、顽强和生命力的象征。它在秋季盛开,不畏寒霜,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百花:则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它们在菊花面前显得脆弱不堪,暗示了农民起义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将会像“百花”遇霜一样,迅速衰败。

情感表达:

赞美与敬仰:诗人通过描绘菊花的盛开,表达了对菊花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和敬仰。

不满与愤慨:同时,诗人也借助菊花的形象,隐喻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愤慨。他渴望通过农民起义,推翻腐败的唐王朝,实现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起义预兆:

诗人不写“九月九”而写“九月八”,不仅是为了押韵,更透露出一种迫不及待,呼唤起义暴风雨早日来到的情绪。这句诗成为了农民起义的预兆,预示着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即将爆发。


陈怡    8岁

选自《少儿画苑》国际少儿书画大赛

三、艺术手法

对比手法:诗人运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的强烈对比,突出了菊花的坚韧和顽强,同时也暗示了农民起义的必然胜利和封建统治的必然衰败。

意象生动: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如“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等,构建了一个充满张力的艺术空间,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菊花盛开的壮丽景象和农民起义的磅礴气势。

四、总结

这句诗不仅展现了黄巢的文学才华和革命精神,也激励着后世人们追求坚韧、顽强和变革的力量。它以其独特的意象、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作文征稿:
中国少儿艺教网首页点击【全国中小学生全息作文大赛】专题页面,直接注册、参赛,按照提示提交作文作品。



(责任编辑:张一昂)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分享到:





相关动态

解析古诗句: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解析古诗句: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2024-12-23 10:31

31978

“花开不并百花丛”:花朵并不与百花一同开放,即不随波逐流,不与其他花朵争艳斗丽。 “独立疏篱趣未穷”:独自开放在稀疏的篱笆旁,其情趣却并未因此而减少或穷尽。...

解析古诗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解析古诗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024-12-24 10:07

34542

春江潮水:春天的江水与潮水相连,形成一片浩渺无边的景象。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江水在春风的吹拂下泛起层层波纹,与潮水相互交融,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

解析古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解析古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024-12-25 10:19

29612

在古代社会,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们往往因为地理上的隔离而难以相见。但王勃的这句诗却提醒人们,真正的友情并不受物理距离的限制。这种观念对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理解,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这句诗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墨客对于友情的珍视与向往,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