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考语文知识盘点之常用的修辞方法
来源:全息网
作者:本站编辑
发表于: 2012-04-01 16:42
一、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是适用于句子的,是句子内部的表达技巧。)
比喻就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方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形象。这两种事物之间的性质是不同的。比喻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博喻、借喻等。
明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都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是好象、如同、仿佛、像、恰如等。例如李煜的《虞美人》中有这样的句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本是抽象的概念但是诗人把它比作春水不但形象可感,而且使读者想象到愁如春水的多又连绵不绝。
暗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也都出现。但是常用的比喻词变了,一般用的是是、成了、成为、变成等。例如:雨溅在她的脚下立刻变成了一朵朵盛开的花。
博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还是都出现,但是喻体的数量在两个以上。例如:贺铸《青玉案》中的句子,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诗人把闲愁比做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连用了三个喻体把自己的闲愁形象的表达了出来。
借喻:本体、比喻词都不出现,只出现喻体。句意的表达有了更大的隐蔽性,也更为含蓄内敛。例如大片大片的雪花在我的生命里飞舞,寒风又将我的身体狠狠推远,路的身影渐渐暗淡下去。生命里那些艰难得令人蹉跌的不幸不就是大片的雪花吗?遭遇的摧残不就是寒风吗?(这样的句子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比喻修辞手法而是由比喻修辞手法演变出来的比喻义。)
拟人:就是把物当人写,使没有生命的物或者抽象的概念具有人的生命和思想。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可以让语言具有表现力,更加生动形象。例如:风背着手猫着腰一下钻到了秋的怀抱里。
拟物:就是把人当物写,或者把此物当彼物写。例如:接着从屋子里飞出了侄子宏儿。飞是形容鸟的动作的用在了人的身上,生动地写出了孩子的活泼可爱。
借代: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它的修辞手法。例如:三角眼不说话了,把脖子拧到了一边。(与借喻的区别: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可补出本体,转换成明喻,借代的本体无需补出,不能转换比喻。简言之,可以用"像"联系的就是借喻。)
对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近、内容相关的语句成对地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法。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可以使句式整齐,严对的话(上下句平仄相反,字数一样,用字不得重复。)又可以使句子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律感。
对比: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在一起,加以比较的修辞手法。例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对偶中的反对可以看作是对比的修辞。对比在字数上不如对偶那样要求严格,只求内容相反。
排比: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和意思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力度和气势。例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设问:自问自答。问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例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反问:问中包含了答案,无疑而问。反问比一般的陈述更具力量。反问句可以改为陈述句,肯定的反问改陈述句就是否定的表达,否定的反问改为陈述句就是肯定的表达。前者例如:你好好想想难道他那种行为是错的吗?后者例如:你的父亲批评两句难道不可以吗?
夸张:就是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言过其实的描述。例如:白发三千丈。
反复:有意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的修辞方法。例如:行路难!行路难!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无奈感慨和不平。
分享到:
相关动态
2009年中考语文知识盘点之常用的表达方式
2012-04-01 16:42
20456
常用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适用的范围大于句子,相对于文章篇幅来说体现在句段上和文体的选择上。例如议论文多是议论的表达。)〔记叙〕:就是记述事情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过程。使读者对事情或...
2009年中考语文知识盘点之常用的写作手法
2012-04-01 16:42
20842
常用的写作手法(也可以说是写作技巧,表现手法,写作特色等)有象征、对比衬托、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渲染烘托、夸张、拟人、联想、想象等。(适用的是整篇文章的构思技巧。)常用的表述方法主要有五种,即叙述、描...
2009年中考语文知识盘点之记叙类型文章知识点
2012-04-01 16:42
21034
记叙类型文章知识点盘点。(记叙文就是让人有所感)①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不要和小说戏剧的情节的几个部分相互混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②记叙的顺序:顺叙(按照事...
推荐文章
架起文学与影视沟通的桥梁(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2023-11-24
聚焦互联网时代书店转型
2023-06-21
如何玩转北京国际图书节
2023-06-16
240万字《广东文学通史》问世!广东省作协七十芳华正青春
2023-05-25
纪念林斤澜百年诞辰暨温州文学高质量发展恳谈会在温州举行
202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