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写作前应注意什么

来源:未知

作者:王慧

发表于: 2012-12-15 09:24

      如何写好作文,是一个一直困扰许多同学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一问题呢?依我看,除了语文基础和写作基础知识、文学素养的缺失及练笔不够外,重要原因就是,很多同学都不知在写作前应注意些什么。那么,应该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
  
  一、审题
  
  审题是写作前的一个关键步骤。审题的精细与否,常常是写作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首先要研究题目要求写什么。一个作文题目,常常会先给出一小段导写材料,用来启迪你的思维和写作灵感,激发你的感情,然后让你根据所给材料和写作要求,或自拟题目,或补全题目,写一篇文章。因此,我们既要细读材料,又要确定写作范围、所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也要弄明白;是重在写人记事还是重在说理?是要求介绍一种“事物”还是重在说明事理?弄清了这几个方面,你就会紧扣所给材料,拟出一个你最有写头,最有感想的好的题目,选择最好的表达方式,准备写文章了。
  其次,应注意做到书写的工整规范。我们知道,文字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文章内容的载体。书写工整与否,直接关系到老师对你文章的内容、思想感情、文采方面的把握,也影响着教师的情绪,决定着老师对你作文等级(分数)高低的判定。从实际考试中对作文的阅评看,因书写潦草而得低分的作文屡见不鲜。因此,书写工整规范了,就能使它和文章的内容相得益彰,而不致因书写问题丢掉不应丢掉的分数。俗话所说的“字好一半文”讲的就是这一道理。
  再次,审题时应做到符合字数要求。一般来说初中生要求不少于500字,高中生在800——1000字。因此,写作文前要大致估计一下写到什么地方才是符合字数要求的地方,就不会因字数不够而被扣分了。在这一点上,还应坚持“宁多勿少”原则。但这个“多”,不能是“为多而多”,更不应多到“加附页”的程度,那是要不得的。
  
  二、拟标题
  
  审好题后,紧接着的就是拟文章标题了。一个好的文题,能统摄全文内容,表现文章观点,突出所写问题,点明文章感情。那么,怎样才能拟出个恰当的好标题呢?
  1、以文章主旨为标题。你要写的人、物、事、理,都要围绕一个主旨,要表现这一主旨。所以,紧扣你要表现的主旨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可使文章内容统摄在这一标题之下,使写作目的明确,观点(或思想感情)鲜明、突出。如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以文章的主旨为标题的范文。文章的思路是这样的: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实行“仁政”,战天不胜。——可见,孟子是紧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主旨来宣扬他的“仁政”思想的。文章的主旨也正好是文章的题目。指出“固国”、“域民”、“威天下”的根本是实行仁政,从而突出“仁政”(得道)的重要性,使文章的观点鲜明、突出。
  2、以中心人物(或主人公)的姓名为标题。拟记叙文中的写人文章标题,可选用这种拟题方式。它的好处是,可使所记叙之事内容紧紧围绕这一人物展开,也便于选材,并根据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组织材料,更好地从多方位、多角度地表现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拟记叙文题目,可选用这种拟题方式。如鲁迅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的拟题即属这类。该文紧紧围绕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的“治学严谨”、“生活节俭”、“和蔼可亲”、“没有民族偏见”、“富有正义感”等崇高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无比崇敬和深切的怀念之情。藤野的形象栩栩如生,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由此可见,以中心人物(或主人公)为标题,是写人记叙文即简便又实用的一种拟题方式,同学们完全可以试一试。
  3、以事件名称为标题。这种拟题方式大多适合于记事性文章的拟题。这种标题的好处是:能高度概括、突出文章的中心事件及最精彩的场面(情节),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典型的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社戏》、《愚公移山》、《智取生辰纲》等文章,都是以事件为标题的典型范例。
  在这种标题的统摄下,作者就能紧紧围绕事件选材、组材,从而有条不紊地把文章写下去,不致使文章无序,结构残缺,从而最终完成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拟叙事性文章标题时这种方法就是较理想的选择之一。现以《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为例谈谈这种拟题方式的好处。该文以“拳打镇关西”为中心事件,先写鲁达到潘家酒楼遇金氏父女,听其倾诉镇关西恶性后义愤填膺,接济金氏父女后,决定痛打“这厮”一顿(缘起);接着写鲁达诱郑屠发怒至街中心(发展),借机三拳打死郑屠(高潮、结局),最后写鲁达逃出渭州(补叙)。全文以鲁达的行踪为线索,以“打”为重点,着力表现鲁达仗义疏财、有勇有谋,尤其是疾恶如仇的个性特点。人物性格血肉丰满,形象栩栩如生,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4、以所写对象为标题。这种拟题方式适用于说明文、散文、议论文等文体。它的好处是:所写对象明确,让人一看题目,就知道文章所写的是什么事物。较典型的文章有:《香山红叶》、《风景谈》、《晋祠》、《友邦惊诧论》等,在这里我就不举例分析了。
  5、也有以时间、地点为标题的。这种标题能给读者留下特殊印象。典型的文章标题如《第十二夜》、《故乡》、《家》、《春》、《秋》等。例如鲁迅先生的《故乡》就是以地点——“故乡”为标题,紧扣标题依次写了“去故乡——到故乡——离故乡”的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反映了旧中国农村的萧条和农民的贫困,表达了对“新生活”的渴望和追求之情。用“故乡”这一标题,来统摄全文内容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6、还有以问句做文章标题的。此种标题适用于科普小品文及驳论文的拟题。它的好处是:能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引起读者思考,写作时能紧紧围绕讨论和回答这一问题展开文章内容,不易脱题。典型例文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科普小品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驳论文)等。
  关于这一拟题方式的好处,我们试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为例来谈谈吧。在该文中,作者首先摆出对方谬论及其论据,然后提出问题:“中国人真的失去自信力了吗?”紧接着,作者针对这一问题来分析驳斥敌方谬论,明确指出,这些人之所以提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悲观错误论调,正说明他们从来没有过自信力,现在连“他信力”也没有了,并举文天祥等典型人物为例,说明中国人从来没有失掉过自信力,这些人就是“地底下”的广大民众。作者以铁的事实严密的论证,驳斥了敌方谬论,回答了文章标题所提出的问题,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士气。
  可见,以问句为文章标题,是较理想的一种拟题方式。
  
  三、文章的格式
  
  写作前,一定要掌握文章的一般格式,以使文章的写作符合规范要求。下面就文章“格式”方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做简单介绍。
  1、题目格式:题目应写在第一行正中位置,应做到美观大方。一般来说,文章标题下应空两行的位置,以使题目与内容“眉目分明”。
  2、段落格式:每段开头应另起一行空两格,然后从第三格写起。
  3、标点符号格式:点号一个占一格;符号中破折号占两格;引号、书名号一半占一格;冒号占一格;省略号一格打三个点,然后空一格,紧接着一格打三个点。注意,着重号应打在字下正中位置,一字一点。应强调的是,首格不能打点号,不要将逗号、顿号和句号混淆,句号不能打成圆点,那都是不规范的打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使文章表意准确,感情色彩鲜明,还使文章语句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简举一例。据说一位教书先生被请到一位财主家做私塾先生,财主比较抠门,遂与先生签定了一份协议,都是“霸王条款”。先生看后,不理睬,最后出现分歧。先生用“句逗法”——打标点符号的方法戏弄了这个财土。因为协议中有这么两句:
  “无金银铜钱亦可无鸡鸭鱼肉也行。”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全靠自己理解断句,称为句逗。先生这样读出来:“无金银,铜钱亦可;无鸡鸭,鱼肉也行。”这样,财主不得不给他付铜钱,每天供应一条鱼。
  由此可见,标点符号是非常重要的。
  4、应用文格式:应用文体的写作格式基本上是固定的。因此,在应用文写作中,必须严格遵守其写作格式。考试时,应用文格式正确了,就等于挣了一半分数;日常生活中应用文格式错误了,就会造成一些不应有的损失。
  
  四、列写作提纲
  
  写作前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拟列写作提纲。列好写作提纲,就好像建筑工程师设计好了建筑物的蓝图,写作时就可以写作提纲为框架来组织材料,确定线索使文章结构清楚,层次清晰,避免“脱题”现象的出现,写出一篇好文章来。
  列写作提纲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确定文体,确定文章主旨(明确自己的观点及感情取向)和写作目的。其次,设计你的文章应分几个部分,每部分各写什么重要内容,每部分拟分几层,各层写什么人、什么事,阐述什么道理(或表现什么),以及所引用材料的名称、名言警句、各拟用什么艺术写作方法和修辞方法。
  总之,只要同学们注意到以上几个方面,就可在具体写作之时避免因审题不严而脱题、格式不正确、书写不规范、字数过多或过少、不知如何拟恰当标题的问题,也能避免因打底稿的时间过多而写作时间不够用等诸多问题,从而顺利写出令人满意的文章来。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王慧,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动态

作文中修辞手法的作用

作文中修辞手法的作用

2013-01-11 09:00

23490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

小学生作文的一些常识

小学生作文的一些常识

2013-01-11 09:08

23306

一、什么是作文?为什么要写作文?文章有什么作用?作文是我们通常说得写文章,作文就是写文章,也就是用文字的形式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文章可以长久地保存,可以广泛地流传。文章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虽然近代以来电报、电话、电视、电影、网络都可以保留和交流信息,但文字保留仍然是一种主要的传递人类文明成果的主要形式之一。 二、文章的构成。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好比一个人由头、手、脚、躯干组成。那么文章呢?文章是由字、词、句、标点、段、篇组成的。大家知道,身体任何一个部分出现毛病,人体就不健康,同样的,一篇文章中字、词、句、标点、段、篇任何一个部分出现毛病,都不是好文章。所以写好文章要正确地运用每一个字、词、句、标点,并分好段,组成篇才是一篇好文章。 三、小学阶段文章的分类及各类文章的写作要求。通常我们小学阶段小学生所写的文章以记述文为主及简单的应用文。小学生作文的基本文体通常分成六大...

学会观察是写作的基础

学会观察是写作的基础

2013-01-29 08:47

24159

1、注意平时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的积累是写作的源泉,就像罗丹所说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只有生活丰富多彩、热爱生活的人,思想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才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2、留心观察,善于捕捉事物特征。 正如[***被屏蔽词语]指出的:一棵树的叶子,看上去是大体相同的,但仔细一看,每片叶子都有不同。有共性,也有个性,有相同的方面,也有相异的方面。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使他们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善于找出同类事物千差万别的个性和特征。 3、注重阅读,丰富间接生活积累。 生活的直接积累对写作是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但受着时间、空间的限制,人的精力和经验总是有限的,不可能任何生活都直接参与、直接体验。因此,要培养学生善于阅读的好习惯,因为大量的...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