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美食

来源:未知

作者:王慧

发表于: 2013-03-23 09:44


古人为适应寒食禁火冷食的需要,创造了一些独特的节令食品。如蜀人用麦草捣汁做青粉团,用乌桕汁染乌饭做糕;北京人用香椿芽拌面筋、用嫩柳叶拌豆腐;江南人家要用荠菜做馄饨过节;绍兴人要用一种菊科野草的嫩叶捣烂去汁和粉做成黄花青果糕在扫墓时作供物。

 

在我国陕北榆林和延安等地至今还保留了一些传统的习俗,比如节前家家要蒸“子推馍”(“介之推”亦作“介子推”)。子推馍又称老馍馍,类似古代武将的头盔,重约250至500克,用面包鸡蛋或红枣,上面有顶子,顶子四周贴面花。面花是面塑的小馍,形状有燕、虫、蛇、兔或文房四宝,蒸出来栩栩如生,犹如艺术珍品。这种“子推馍”是专给男人吃的,大概是因为人们希望男人们都要有介之推那样的英雄气概吧。晋南地区蒸的大馍中多夹有核桃、红枣、豆子之类,称为“子福”,取“子孙多福”之意。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吴门竹枝词》所云“相传百五禁烟厨,红藕青团各祭先”中的“青团”就是著名的寒食食品。它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然后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制成团子,以糖豆沙为馅心。团坯制好后,入笼蒸熟,出笼时在团子表面刷一层菜油。这样做成的青团油绿如玉、糯韧绵软,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不仅是时令食品,更是祭祀祖先时的必备食品。

 

 

“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也是一种著名的寒食食品。今天,馓子仍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但已不再是单纯的节令食品了,而且流行于各地的馓子也有许多差异。比如,北方的馓子以麦面为主,形状大方洒脱;南方的馓子以米面为主料,精巧细致;少数民族地区的馓子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

 

纳西族和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清明时节,正是螺蛳丰满、肥美的时候,因此这时也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节,故此,民间有“清明螺,抵只鹅”的说法,可见螺蛳的美味了。

 

在福建东部地区,家家户户清明时节要煮“乌稔饭”。就是把乌稔树叶洗净煮熟,用它浸泡糯米然后蒸熟,颜色乌黑却香味扑鼻。除了乌稔饭,还有一种芥菜饭,据说吃了这种芥菜饭,可以终年不长疥疮。在福建南部地区,寒食食品是“润饼菜”,即以面粉烘成薄皮,卷入胡萝卜丝、肉丝、芫荽等菜肴。这种饼

 

菜主副食都有,食物品种多样,还可荤素搭配,营养丰富又美味可口。

 

芥菜是广东人清明节餐桌上不可缺少的时令蔬菜。“芥”的粤语发音与“轿”同音,寓意先人坐轿归去,免受乍暖还寒之苦。此外,我国南北各地在清明佳节时还有食鸡蛋、蛋糕、夹心饼、清明粽、馍糍、清明粑、干粥等多种多样富有营养食品的习俗。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王慧,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动态

清明节养生

清明节养生

2013-03-23 10:03

26308

清明时节是一年养生的重要时期,在中医理论机体生长也在于春季,吐纳调息法对人体阳气有益。大家应在这段时间穿比较宽松的衣服到空气清新的地方进行锻炼。 在清明之际体内肝气最旺盛,如果肝气过旺,则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同时还会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

清明扫墓踏青要防六伤

清明扫墓踏青要防六伤

2013-03-23 10:08

26292

清明小长假正是扫墓和踏青之际,医生为大家安全出游、健康归来提供了一份防病指南。 扫墓踏青防摔伤 每年清明时节,都会有一些老人、儿童因扫墓踏青而不慎摔伤,因为墓地多在山坡等崎岖不平处,缺乏运动的人易出现关节韧带损伤、肌腱拉伤等情况。老人扫墓时最好拄拐,若有儿童随去,需看护好。 控制情绪防心病 清明也是心肌梗塞、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患有心脑血管疾...

劳动节简介

劳动节简介

2013-04-19 08:58

26663

国际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International Labor Day或者May Day),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劳动节。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 五一国际劳动节源于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16816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国际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并公众放假。...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