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扩句法”让作文更充实

来源:未知

作者:鲁前进

发表于: 2014-05-05 14:59

  初中学生的作文,经常面临一个问题,即不知如何将文章写得生动,充实而具体,往往通篇是大白话式的句子。这样作文一方面显得非常干瘪,另一方面字数上也不够。为解决大家的这个问题,在这里介绍一种让作文变得更加充实的方法,即“扩句法”.同学们在平时练习写作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希望大家以后写作文的时候能够将这种技巧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进行训练,这是进行文学写作训练的比较好的思维方式。即在写完一个句子的时候,可以问一问这个句子“怎么样”,比如你写了一个人,写“他很伤心”.此时就可以展开思考,他是如何伤心的,伤心到什么程度,伤心的时候做了什么……将这些东西一想,再次写出来的句子起码能够逃脱白开水式的文字,初步做到充实具体。在问过句子“怎么样”之后,可采取如下两种方式对句子进行扩充。

  1.在词语前再加一个修饰词。(尤其动词及修饰词前)

  在词语前(尤其是动词以及修饰词)再加上一个修饰词,句子整个会变得厚重,如果学生能够在添加修饰词的过程中注意修饰词的文采,那么整个句子就会具体而充满文采了。

  比如要写一个句子“我努力学习”,很多同学会写成“我非常努力学习”.此时就可以问问这个“努力”到底是怎么努力的?“也即给努力添加一个修饰词。可从动作,心理等等方面添加,这样多想想之后,学生就可以写出诸如”我抓紧每一分每一秒时间努力学习。“”我为了能让妈妈更加开心而更加努力学习了。“之类的比较具体的句子。

  2.在某个句子后添加解释语

  即在一句话说完之后,想一想,对于这句话,能不能用一个具体的句子来解释一下这句话,这也是将句子写长,写生动的一个方法。

  比如写”老师性格沉静“,此时就可以在”沉静“后加上一个解释性的句子来解释一下老师到底是如何性格沉静的,这种沉静体现在什么行为上……这样,一些同学可能就能写出诸如”老师性格沉静,除了上课之外,都不说什么话。“”老师性格沉静,在他带的三年当中,从没对一个学生凶过。“等等比较具体的句子。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鲁前进,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动态

物理学家名人故事:欧姆与欧姆定律的故事

物理学家名人故事:欧姆与欧姆定律的故事

2014-05-06 16:18

25657

乔治西蒙欧姆生于德国埃尔兰根城,父亲是锁匠。父亲自学了数学和物理方面的知识,并教给少年时期的欧姆,唤起了欧姆对科学的兴趣。16岁时他进入埃尔兰根大学研究数学、物理与哲学,由于经济困难,中途缀学,到1813年才完成博士学业。欧姆是一个很有天分和科学抱负的人,他长期担任中学教师,由于缺少资料和仪器,给他的研究工作带来不少困难,但他在孤独与困难的环境中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研究,自己动手制作仪器。 欧姆对导线中的电流进行了研究。他从傅立叶发现的热传导规律受到启发,导热杆中两点间的热流正比于这两点间的温度差。因而欧姆认为,电流现象与此相似,猜想导线中两点之间的电流也许正比于它们之间的某种驱动力,即现在所称的电动势。欧姆花了很大的精力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开始他用伏打电堆作电源,但是因为电流不稳定,效果不好。 后来他接受别人的建议改用温差电池作电源,从而保证了电流的稳定性。但是如何测量电流的大小,这在当时还是...

如何写好“中国梦”这个题目

如何写好“中国梦”这个题目

2014-05-09 08:50

26321

中国梦 ,令人振奋而神往。面对 中国梦 这个题目,怎么写呢?首先我们应该对题目的意思充分理解,内涵充分挖掘。梦,按字典解释,是指睡眠时身体内外各种刺激或残留在 大脑 里的外界刺激引起的景象活动。我们常常说做梦梦想。 中国梦 ,这里的梦是应该理解为理想、抱负和蓝图的意思。 梦前面加上中国,这个梦就有了归属,属于了中国,成为中国概念。中国,有 历史 的中国,现在的中国。当下,21世纪初期,中国梦,就是现在的人们对未来中国的理想描绘、勾勒与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这是最响亮的中国梦。 题目理解好了,接下来就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了。写什么呢? 中国梦这个题目的内涵极其丰富, 政治 、军事、经济、文化、 教育 、体育、文明、科技、农村、法治等等都是大中国梦的内容,也都是我们的写作内容。中国的人、家、土地等等,都可以进入文章,并且可以成为写作的一个视角。 写什么?怎么写?这两个重要...

提高学习成绩的七大环节

提高学习成绩的七大环节

2014-05-09 08:53

26456

大树从来不是在温室里长成的,而是在风霜雪雨的洗礼中参天的 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材工。用到 学习 上就是 学习 必须讲究 学习 方法 ,有了适合自己的有效 学习 方法 必定会事半功倍。 一个人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他的学习 能力 ,学习 能力 包括三个要素:规范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学习方法。有了规范的学习行为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三者是相辅相成的,规范的学习行为是前提,是基...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