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巷赏析

来源:未知

作者:鲁前进

发表于: 2014-05-30 14:50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

  1.朱雀桥:在乌衣巷附近,是六朝时代都城正南门(朱雀门)外的大桥,是当时的交通要道。

  2.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这首诗是《金陵五题》的第二首,写乌衣巷的今昔变化。

  3.王谢:指东晋时代王导和谢安两大贵族之家,乌衣巷是这两大贵族集中居住的地方。后二句诗写出沧桑变化的事实,自然成为对豪门贵族的辛辣讽刺。

  4.寻常:平常、普通。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著名诗人。

  [简析]

  这是刘禹锡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诗人通过对夕阳野草、燕子易主的描述,深刻地表现了今昔沧桑的巨变,隐含着对豪门大族的嘲讽和警告。

  诗歌开头两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秦淮河南岸。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世族就居住在这里。“朱雀桥”在乌衣巷附近,是当时的交通要道。可以想见当年这里车水马龙热闹繁华的盛况。但而今桥边却只有“野草花”。一个“野”字,揭示了景象的衰败荒凉。而“乌衣巷”又处在夕阳斜照之中。“夕阳”之下,再加一“斜”字,有力地渲染出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

  诗歌开头用了工整的对偶句,写今日的衰败景象,它与昔日的繁荣盛况,形成强烈对照。

  三、四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燕子是一种候鸟,春来秋去。从前燕子飞来,总是在王、谢等豪门世族宽敞的宅子里筑巢。如今旧世族的楼台亭阁荡然无存,这里住着的都是普通的百姓。燕子也只能“飞入寻常百姓家”了。诗人在第三句开头特地用“旧时”两字加以强调,巧妙地赋予燕子以历史证人的身份。在第四句中再以“寻常”两字,强调今昔居民截然不同,从而有力地表达了沧海桑田的巨变。晋代豪门世族的覆灭,暗示当代的新贵也必将蹈此覆辙。

  这首诗通篇写景,不加一字议论。诗人从侧面落笔,采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加以表现。语言含蓄,耐人寻味。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鲁前进,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下一篇

望洞庭

分享到:





相关动态

望洞庭

望洞庭

2014-05-30 14:52

25101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

必背古诗词鉴赏——浪淘沙

必背古诗词鉴赏——浪淘沙

2014-05-30 14:55

25869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释] 1.浪淘沙: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 2.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天涯:天边。 3.银河:古人以为黄河和银河相通。 4.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他和织女因触怒天帝,被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只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今译]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解说]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必背古诗词鉴赏——悯农(1)

必背古诗词鉴赏——悯农(1)

2014-05-30 14:58

24681

悯农(1)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而且是写新乐府诗,最早的实践者,和白居易、元稹的关系很密切。 注词释义 粟:谷子,去皮后就小米。这里指粮食作物的种子。 子:谷子。 四海:全国之内。 闲田:空闲的、没有利用的土地。 犹:还是。 古诗今译 春天种下一料粟种,秋天收获万颗粮食。四海之内没有荒田,还有农民活活饿死。 名句赏析 诗人形象地用种和收,一料粟就变成了万颗子描绘出农民的劳动;而且全国的土地尽被开垦,毫无荒废,我们由此能够想象出一个遍地谷穗金黄、粮食堆积如山的丰收景象。而四海无闲田则显示了农民的勤劳和辛劳,诗歌最后一句笔锋陡转,揭示出一个残酷的实现:创造丰收的农民却被活活饿死。这一巨大的反差形成极大的震憾力量,它迫使我们深思,是谁造成了农民的悲惨命运?诗人用通俗明白的语言声讨了那些不...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