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类作文的写法?

来源:未知

作者:董提

发表于: 2015-01-10 14:12

  寒假布置了两篇作文,其中一篇是以“亲情”为话题,要求正面立意。
  从收到的几篇电子稿中,发现一种现象:有些孩子脱离了亲情这个话题,变成了一篇纯粹的写人作文,类似于《我眼中的某某亲人》。当然写得并不坏,写出了对亲人的理解。
  设想这个话题如果放在初一来写,反而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很简单嘛,写到亲情肯定要去歌颂。为什么大了反而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写作的现象实际上和写作者的心理密切相关,只要是真实的写作。换个角度思考,这其实也告诉我们孩子们在成熟。他们现在写亲人的时候,更多地是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平视、甚至是居高临下,少见一味的仰视。
  北岛在《失败之书》里有一篇写到女儿,他说,“让父母最头疼的,是第二次反抗期的开始。心理学家认为,第一次反抗期在三岁左右——行动上独立,第二次反抗期在十四五岁左右——思想意识上独立。”我没做过母亲,但我做过女儿。回想自己和父母亲关系最不愉快的阶段,也就是从初三开始。那个时候让我去写亲情,而且要正面立意,我也只能刻意地想、刻意地写。在那个阶段,我已经不满足于父母亲衣食住行的照顾,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引领。而我的父母都很平凡、单纯,他们更愿意把自己的价值观灌输给孩子,不仅如此,还拿自己的价值观来衡量孩子,进而作出判断。这套被他们拿来教育孩子的价值观,在他们自己身上也未必能够很好地实践。
  王小波在《思维的乐趣》里“非常粗暴”地说过,“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智能活动里,没有比做价值判断更简单的事了……倘若对自己做价值判断,还要付出一些代价;对别人做价值判断,那就太简单、太舒服了。”所以道理是好说的,事是难做的。知易行难的说法,如果只限定在伦理道德领域,我觉得几近于真理了。看到有人就是用这样的角度来评论于丹的《论语心得》:“我拿起来翻过,苦口婆心的,一套一套,我当时一边读一边想,不知道于老师自己能做到几条呢。”
  该切入正文了。
  歌颂亲情,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亲情。我想不会有孩子说,“我不知道什么叫亲情”。我今天还是要谈谈我对亲情的理解。高尔基说过,单单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情。所以亲情可以说是基于血缘的一种动物本能。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让自己的基因延续下去,这是所有生命的本能。人类因为有智慧,往往走得更远,甚至想把自己的价值观和基因一起延续下去。自己无法实现的理想,自己的人生遗憾,总想在后代身上得以实现。因此容易忘记,从诞生之日起,他们的后代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了。
  另一方面,正因为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孤独就不可避免,我们需要寻求情感上的温暖。亲情的动物性,使它比其他情感更自然、更易得、更长远,也因此成为人类获取情感的首选。
  青春期的亲情感受,我想大致可以分成三类:
  1、还是跟前青春期一样,仰视父母,一直处在爱的阳光之中;
  2、父母的爱没变,但爱的方式开始让孩子难以认同;
  3、彼此都感觉不到来自对方的爱。
  对这三种不同的感受,我想作文的时候在表现方法上应该有所侧重。
  第一种人很幸福,你父母亲很会表达爱。你就老老实实地以小见大,通过细节去写。如果觉得这样的写法不满足,你还是可以用一下对比的方法:不能和自己比,那就和别人比。感慨一下自己是多么幸运的孩子。
  第二种大概是最常见的,这是青春期正常的现象。你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而不同的价值观之间出现冲突几乎是必然的。这种处境下,再去歌颂亲情,就要站在人性的角度,去理解对方。为什么在现实中我们不容易理解父母?我想,理解的双方至少是处在平等的位置上,更多的时候,它是强者对弱者的角度。开个玩笑,作为普通教师,如果我说我理解校长的难处,那是会被鄙夷的。家庭关系当中,大部分孩子们可能还是处在弱者的位置吧。当你感觉自己身处弱者的位置,面对父母,真的很难去谈对他们的理解。
  你们要写出动情的佳作,先要有认知上的提高。站在人性的高度上,去理解那些你不喜欢也不接受的爱的表达方式吧。写法上一定要注意,选择好那个对你有震撼作用的转折点,这是需要你好好使劲的地方。《背影》就是一个范例。徐雯绮写的《门其实还开着》,也是这种写法。这种写法肯定要涉及到对比,原先对亲情的认识是怎么样的,通过什么事情转变了对亲情的认识。颜诗琪的《一杯牛奶 一条毛毯》就是典型的这种写法。牛奶代表的是她父亲对她的爱,毛毯是她回报的爱。健康的亲情应该是双方的互动。
  第三种孩子,我想你的家庭生活并不快乐。你们要出佳作,很不容易。我并不希望你们为作文而说假话。你需要站在比理解更高的位置上来看你的父母。是什么力量这么大,大到你的父母连亲情的本能都会丧失?现在重要的不是现象。而是找到原因。这对你们现在的年龄,是不太容易的。我想,如果你能找到原因,生发出来的情感可能更多的会是怜悯。
  我推荐你们去看李南央写的散文《我有这样一个母亲》,虽然她不是正面立意。
  http://www.zisi.net/htm/wwzh/2005-04-04-12708.htm
  另一方面,你可能也需要检讨自己,情况是不是真的严重到这个地步?也许你其实属于第二种情况,因为青春期的特点,你把自己归类到第三种了。那么这次的亲情写作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让你更冷静地去思考你的家庭关系。多问一个为什么是这样吧!
  不管你是哪种情况,在写作上都要追求,尽量写出你感受到的亲情的表达方式,与别人的有什么不同。总不能每个人都写送牛奶吧!我初中的时候写母爱,也觉得太老套,无非就是嘘寒问暖。自以为选择了一个比较新的画面:从自己睡的被褥说起。五月梅雨季,南方太阳少,只要一出太阳,我妈就会像救火队员似的抱出我的被褥去晾晒;七月开始大热,知道我怕热,她会早早地换上凉席,而且每天临睡前一定要用热水洗擦;深秋时节,又早早为我垫上厚的褥子。冬天的晴日,晒被褥就成为她的仪式,只为让寒夜里的我,躺进背窝里,能闻着太阳的味道入眠。我也是第二种人,但细细挖掘,总还是有东西值得写的。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亲情类作文的写法?,作者:董提,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动态

如何写亲情类作文?

如何写亲情类作文?

2015-01-10 14:20

30856

亲情类作文的写作要把握三个方面:1、素材独特。2、多角度立意。3、善用积累。 一、爱在小事 (1)一件礼物:一枝花,一次成绩, 一件小饰品 (2)一件琐事:洗脚、梳头、剪指 甲 二、爱在真心 (1)对自己曾经伤害过他人的某件事表示歉疚或忏悔。 (2)写一封信告诉他(她) ,你在成长过程中的种种感 受与困惑,点点成绩或挫折,逐渐拉近疏远的心。 (3)为他(她)赢得的某次荣誉说几句由衷的祝贺的话。 (4)和他(她)做一个肢体态势语言的交流: 一个关怀的眼神, 一个灿烂的微笑, 一个温暖的拥抱 三、多角度立意: 赞扬亲情、 回报亲情、 呼唤亲情、 正视亲情 渴望亲情、 理解亲情、 感悟亲情、 四、积累:(诗句名言,美文歌曲等) 1、你的前半生我无法参与,你的后半生我奉陪到底。 2、牵挂是种很美丽的感觉,似淡淡的风雨从心头拂过, 有暖意 温馨 感动。 3、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还有谁是遮蔽我的伞盖?(冰心的《荷叶母亲...

写议论作文过渡的六种技巧

写议论作文过渡的六种技巧

2015-04-17 11:00

33011

写议论文时,有的文章却脉络不明,似断似连,甚至出现裂痕,缺乏过渡这个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桥梁纽带。不妨回顾一下,我们读过的许多文章,学过的不少课文,之所以如行云流水般通畅自然,没有人工斧凿的痕迹,是与恰当安排过渡分不开的。 一、材料与观点的过渡,常用的表述方式 (1)这则材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2)这虽是一则寓言,但却形象地说明了(这则材料的寓意是) (3)由此观之 (4)为什么会这样呢? (5)由此,我明白了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例1】 我曾读过一本书,是说美国人的消费,美国人都是花未来的钱,而享受现在,举债度日,我想一旦出现无赖不肯还钱,怎么办?原来美国有个信用局,若某君出现信用违规,即通知各大银行,封杀他的所有借款,此招足以使其无立身之地。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诚信,诚信是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 二、论点与论述之间的过渡 一部分学生写议论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结合生活和社会现象...

作文的写作方法

作文的写作方法

2015-08-18 10:18

31338

1、第一人称叙事法 【特点】 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采用第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活动范围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写进去。 2、第三人称叙事法 【特点】 用第三人称叙事,叙述人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但第三人称叙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称叙事那么亲切自然。 3、顺叙法 【特点】 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4、倒叙法 【特点】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