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练习题(十四)

来源:全息网

作者:本站编辑

发表于: 2012-03-13 13:49

文言虚词练习(十四)

  一、解释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

  ③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④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

  ⑤业精于勤、荒于嬉。

  ⑥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⑦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

  ⑧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⑨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⑩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⑾燕王欲结于君。

  ⑿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

  二、下列加点的“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D.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三、判断“于”在文中的意义。

  “黄鸟1于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2于吾等,则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3于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4于昔。吾乡之美已闻5于四方。世人皆欲老6于吾乡,此乃多人言7于我也,非吾杜撰耳。8于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9于是,不亦乐乎?

  文言虚词练习(十四)答案

  一、解释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

  1、2句“在,从,到”;3、4句“在……方面,从……中”;5句“由于”;6、7句“向,对,对于”;8、9句“被”;10、11句“与,跟,同”;12、13句“比”。

  二、AC(A被 B比 C被 D引进对象)

  三、

  1、 助词,动词词头

  2、 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对于

  3、 介词,可译为到

  4、 介词,表示比较,可译为比

  5、 介词,表示被动,可译为被

  6、 介词,表示方位,可译为“在”

  7、 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对”或“向”

  8、 同现代汉语,可译为“于是”

  9、 于:介词,可译为在

  是:代词,可译为这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本站编辑,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动态

2009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练习题(十三)

2009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练习题(十三)

2012-03-13 13:49

14160

文言虚词练习(十三)一、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①罔不因势象形。②变法者因时而化。③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⑤不如因而厚遇之。⑥因击沛公于坐。⑦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⑧因...

2009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练习题(十三)

2009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练习题(十三)

2012-03-13 13:49

15602

文言虚词练习(十三)一、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①罔不因势象形。②变法者因时而化。③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⑤不如因而厚遇之。⑥因击沛公于坐。⑦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⑧因...

2009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练习题(十二)

2009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练习题(十二)

2012-03-13 13:49

16344

文言虚词练习(十二)一、解释各句中以的意义以及用法。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自以寿不得长3、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5、忠不必用矣,贤不必以6、如或知尔,则何以哉?7、宫之奇以...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