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练习题(十三)

来源:全息网

作者:本站编辑

发表于: 2012-03-13 13:49

文言虚词练习(十三)

  一、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①罔不因势象形。

  ②变法者因时而化。

  ③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⑤不如因而厚遇之。

  ⑥因击沛公于坐。

  ⑦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⑧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⑨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⑩因拔刀斫前奏案。

  ⑾相如因持璧却立……

  ⑿于今无会因。

  ⒀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⒁蒙故业,因遗策。

  ⒂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二、下列加点的“因”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 B.不如因而厚遇之

  C.左右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 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

  E.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F.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三、判断“因”在文中的意义。

  1因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2因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3因。其常4因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5因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6因许攸之力而得,此正如7因枯木变为荣木也。途经绍墓,其尚8因众人至前拜祭。其量岂常人可比?9因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10因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

  文言虚词练习(十三)答案

  一、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1、2句“依照、根据”;3、4句“依靠、凭借”;5、6句“趁着,趁此”;7句“通过,经由”;8、9句“因为,由于”;10、11句“于是,就;因而”;12句“原因,缘由,机缘”;13句“根据”;14、15句“沿袭,继续”。

  二、CE(A于是,就 B趁机 C于是。就 D凭借 E于是,就 F通过)

  三、

  1、 介词,可译为根据

  2、 动词,可译为沿袭

  3、 名词,可译为原因

  4、 介词,可译为趁着

  5、 副或连,可译为于是

  6、 介词,可译为凭借

  7、 介词,可译为经由

  8、 介词,可译为通过,经过

  9、 介词,可译为因为

  10、连词,可译为因为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本站编辑,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动态

2009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练习题(十三)

2009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练习题(十三)

2012-03-13 13:49

15602

文言虚词练习(十三)一、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①罔不因势象形。②变法者因时而化。③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⑤不如因而厚遇之。⑥因击沛公于坐。⑦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⑧因...

2009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练习题(十二)

2009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练习题(十二)

2012-03-13 13:49

16344

文言虚词练习(十二)一、解释各句中以的意义以及用法。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自以寿不得长3、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5、忠不必用矣,贤不必以6、如或知尔,则何以哉?7、宫之奇以...

2009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练习题(十一)

2009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练习题(十一)

2012-03-13 13:49

15688

文言虚词练习(十一)一、解释各句中也的意义以及用法。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2.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3.死生,昼夜事也。4.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5.雷霆乍惊,宫车过也。6.鸣呼...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