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南邻》
来源:全息网
作者:本站编辑
发表于: 2012-03-13 13:49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 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 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 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 相送柴门月色新。
距离浣花草堂不远,有位锦里先生,杜甫称之为“南邻”。在一个秋天的傍晚,杜甫从他家走出,路上,也许是回家以后,写了这首《南邻》诗。说它是诗吧,却又是画;是用两幅画面组成的一道诗。前半篇展现出来的是一幅山庄访隐图。
到人家作客,这家人家给予杜甫的印象是怎样的呢?诗人首先看到的,主人是位头戴“乌角巾”的山人;进门是个园子,园里种了不少的芋头;栗子也都熟了。说“未全贫”,则这家境况并不富裕。可是从山人和全家的愉快表情中,可以知道他是个安贫乐道之士,很满足于这种朴素的田园生活。说起山人,人们总会连想到隐士的许多怪脾气,但这位山人却不是这样。进了庭院,儿童笑语相迎。原来这家时常有人来往,连孩子们都很好客。阶除上啄食的鸟雀,看人来也不惊飞,因为平时并没有人去惊扰、伤害它们。这气氛是多么和谐、宁静!三、四两句是具体的画图,是一幅形神兼备的绝妙的写意画,连主人耿介而不孤僻,诚恳而又热情的性格都给画出来了。
随着时间的推进,下半篇又换了另一幅江村送别图。“白沙”、“翠竹”,明净无尘,在新月掩映下,意境显得特别清幽。这就是这家人家的外景。由于是“江村”,所以河港纵横,“柴门”外便是一条小河。王嗣奭《杜臆》曰:“‘野航’乃乡村过渡小船,所谓‘一苇杭之’者,故‘恰受两三人’”。杜甫在主人的“相送”下登上了这“野航”;来时,他也是从这儿摆渡的。
从“惯看宾客儿童喜”到“相送柴门月色新”,不难想象,主人是殷勤接待,客人是竟日淹留。中间“具鸡黍”、“话桑麻”这类事情,都略而不写。这是诗人的剪裁,也是画家的选景。
(马茂元)
上一篇
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下一篇
杜甫《狂夫》分享到:
相关动态
杜甫《狂夫》
2012-03-13 13:49
16841
狂夫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筿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题为狂夫,当以写人为主,诗却先从居...
李白《独坐敬亭山》
2012-03-13 13:49
18057
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2012-03-13 13:49
17123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戴天山,又名大康山或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李白早年曾在山中大明寺读书,这首诗大约...
推荐文章
架起文学与影视沟通的桥梁(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2023-11-24
聚焦互联网时代书店转型
2023-06-21
如何玩转北京国际图书节
2023-06-16
240万字《广东文学通史》问世!广东省作协七十芳华正青春
2023-05-25
纪念林斤澜百年诞辰暨温州文学高质量发展恳谈会在温州举行
202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