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互文

来源:未知

作者:徐梦媛

发表于: 2015-09-28 08:37

       互文是一种修辞手法,又叫互辞,互参。

  在古代汉语中,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否则就会理解出错。

  比如: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如果翻译成“将军经过百战之后都战死了,回来的都是久经战场的壮士”,我们明显可以感觉到逻辑上讲不通,就是因为它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这一句是说:“将军和壮士经历了很多年征战,有的战死,有的归来”

  应该翻译成“将军和壮士们经过多年征战,有的光荣殉国,有的载誉而归”

  互文的表现形式:

  同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

  比如:

  1.朝晖夕阴。 ——《岳阳楼记》

  意思是“朝晖夕阴”和“朝阴夕晖”。“朝”和“夕”、“晖”和“阴”是互文。

  以下句子也都一样。

  2.“秦时明月汉时关” 。“秦”和“汉”是互相补充。

  3.“主人下马客在船”

  4.“东船西舫悄无言”

  5.“东犬西吠”

  二、邻句互文。即在相邻的句子里出现互文!

  比如: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意思是 不因“物”﹝所处的环境﹞或“己”﹝个人的遭遇﹞而喜,也不因“物”或“己”而悲。)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补充材料。

  古代汉语中对互文修辞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结构特征:互省。比如上面例子。

  二、语义特征:互补。比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什么是互文,作者:徐梦媛,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动态

写作基础:谈观后感及影视短论的写作

写作基础:谈观后感及影视短论的写作

2015-10-29 08:28

34660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以其生动的直观性和逼近生活的真实感而易有广泛颀赏性。一部优秀的影片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许多同学在观看影片后常会有感而发,尝试写作影评,这对于提高我们的影视鉴赏能力,端正我们的审美观念有相当大的帮助。那么,如何写好影评? 写好影视评论的前提是细心观赏。影视评论不同于书评,书可以反复地看,而影片却一闪即逝,因此,在看电影时不能漫不经心,而要全神贯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画面、音乐、对白、音响、表演等方面都要体察精微,并及时捕捉闪光的东西。这样在写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一)评什么 在影片中可评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评主题、评人物、评细节、评场面、评艺术特点、评电影语言的运用等;就多部影片来说,可综合评论一系列影片,阐明某一时期电影艺术创作的倾向和特点;可综合某一类影片(如惊险片、探索片等)进行评论;可综合同一类问题(如古装片的雷同化等)...

用对好素材,写出好作文

用对好素材,写出好作文

2015-11-14 10:23

29414

找米下锅做巧妇 用素材决胜高考作 古人说:凡立言之要,在于有物。俗话也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物与米就是指文章写作的素材。有物有米方能使文章内容充实。 蚂蚁之所以能安全过冬,是因为他们储备了丰富的食物;蜂蜜之所以香甜,是因为蜜蜂采集了好看的花朵。所以我们在写作时也要像蚂蚁和蜜蜂一样,在占有一定数量的素材的基础上,善于选择,巧妙运用,从而写出立意深刻、内容充实的文章来。 一、关注生活抓热点 纷繁多变的社会生活为文章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它是文章内容充实的源头活水。我们生活中不断涌现的新生事物、社会热点,既是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热点,也牢牢地吸引着命题者和写作者的目光。比如2008年全国卷Ⅰ与抗震救灾有关的材料作文,四川卷的《坚强》和安徽卷的《带着感动出发》等作文就直接或间接地对接5.12汶川地震,具有鲜明的时效性;重庆的《在自然中生活》、浙江的《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山东的《春来草自青》、江西省的鼠灾、宁...

环境描写的诀窍

环境描写的诀窍

2015-11-18 09:26

30794

作文中的环境描写指的是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