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的4种来源渠道
来源:未知
作者:苗恒
发表于: 2015-11-17 16:09
作文教学要解决两大问题:“写什么”和“怎么写”。其中,“写什么”是学生惧怕写作的主要因素。事实上,学生生活中并不缺乏美,缺乏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因此,引导学生以自我的眼光看待生活与世界,是帮助他们挖掘写作素材的重要方法。
从教材中积累素材。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显然,教材这一“例子”的价值便在于其遣词造句的精妙、布局谋篇的匠心、立意选择的构思等方面。因此,教师在教教材时,不能仅有阅读的视角,更应该将其与作文教学有机融合,从而借助文本写作的特色,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例如,在执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时,我紧扣文本“借物喻人”的写法,让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深切感受这一写法的内在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共同探究: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这样的喻人价值?这样的课堂可以把学生的习作思路进一步打开,让教材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自然不在话下。
从阅读中积累素材。开展富有实效的阅读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大量阅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从经典诗词、优秀散文中选择读物,让学生感受不同文体的魅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读书记录卡”、“阅读汇报卡”等形式将阅读成果集中展现。如果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了大量素材,他们就能在需要的时候随意调用,并且进行合理化创造整合,从而彻底摆脱“无米下炊”的尴尬境地。
有时,我会将学生的阅读训练与写作训练结合在一起,让他们“通过阅读提高写作,通过写作促进阅读”。在写作“树”这个题目时,我并没有让学生急于落笔,而是引导他们阅读了许多与“树”有关的内容,包括经典诗词、散文名篇,还给他们展示了各种树的图片与资料。有了这些积累,学生下笔时得心应手,有描写树的形态的,有介绍树的种类的,有写与树相关的童年故事的,有通过树抒发自己情感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些都是阅读带来的“福利”。
从活动中积累素材。活动的开展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学会细致描述事件的重要载体。教师既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开展专项活动,也可以将学校或社区活动“据为己有”。有时,一场小型的体验活动、一个充满趣味的游戏、一次身体力行的实验,都能让学生在深受视觉刺激的同时获得智力层面的生长。在迎合学生认知体验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辅之以写作方法的指导,一定会让学生的写作能力产生质的飞跃。
例如,进入冬季后,学校为了让学生克服寒冷,开展了“走大湖、赏大湖、写大湖”活动。我意识到这一活动非常有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于是“主动请缨”,承担起原本属于班主任的工作,带领学生行走在洪泽湖之堤。在行走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大湖之美,并引导学生发表对洪泽湖的赞美之情。活动结束后,我让学生把活动中见到、想到的记录下来,一篇篇以“家乡的洪泽湖”为主题的作文就诞生了。因为是切身的观察与体验,许多学生的作文都能做到言之有物、情真意切。
从生活中积累素材。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生活一直都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写日记的方式帮助学生从生活中挖掘有效的写作素材,日记的作用不仅在于训练学生的表达技巧,更在于促进他们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并将有效的生活资源记录在案。因此,教师对日记的评价并非学生写得怎样,而是应关注学生日记中记录的事件是否有再次利用的价值。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记录生活、表达生活是生活的一部分,作为生活的热爱者,就应该时刻关注生活、描写生活。
有一次,我给出的作文题目是《身边的小能人》,学生的作文让我大开眼界。在学生笔下,“小能人”的类型完全突破了老生常谈的“数学王子”“书法能手”“唱歌小百灵”等传统形式,许多学生选择了具有强烈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的“小能人”,如“打水漂高手”“撑船高手”“摘莲蓬能手”“捕鱼高手”等。这些“小能人”都是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体验,他们的作文自然写得生动而精彩。
(高杰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泗洪县临淮中心小学)
上一篇
7条锦囊妙计,作文所向披靡分享到:
相关动态
写作文的100个技法大全,赶快收藏吧
2015-11-18 11:20
34562
1 、第一人称叙事法 【特点】 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采用第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活动范围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写进去。 2 、第三人称叙事法 【特点】 用第三人称叙事,叙述人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但第三人称叙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称叙事那么亲切自然。 3 、顺叙法 【特点】 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4 、倒叙法 【特点】 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
让中考作文出彩的两大法宝
2015-11-19 08:57
32922
当前,广大初三考生面对中考作文的新挑战,在语文老师的带领下都在紧张积极地备考作文。有的忙于整理平时的习作,有的提高修改文章的水平,更有的在猜题、押题和套题上下功夫,但是,训练的效果并不理想,仍然陷入了 被作文的困境。究竟是什么原因阻碍我们作文水平的提升呢?我以为,必须转变作文的理念,亮出降伏考场作文的双刃剑,走出被作文的困境,让中考作文闪亮登...
让作文征服阅卷老师的10大秘诀
2015-11-19 09:41
33695
【技巧一】: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 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阅卷老师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因此,写作文必须要把字写好。记住,考作文考的是内容,而不是书法,切忌字迹潦草。 【技巧二】: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 考试作文中,要注意及时分段,三四个段落显得少了,八九个段落,显得琐碎了些。除非有特殊情况,段落以五六个段落为好。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洁,不要涂改得乱七八糟。我的看法是,考试作文每段最好别超过5行,顶多是5行半。切忌一段都八九行,写成大肚子作文。一旦给阅卷老师视觉上的疲劳,影响他的心理,分数就受影响。如果有必要,死拉硬拽也要注意分段。 【技巧三】:色彩对比也关键,建议用笔选择蓝 考试作文的卷子上,都是用黑颜色印刷的方格。如果你用非常粗而且黑的钢笔答题,墨水容易泄一滩,影响卷面的干净。建议学生用不浅不深、笔画不粗不细的蓝色中性笔写作文。这样的作文写出来,与黑色的方格形成一定的视觉对...
推荐文章
架起文学与影视沟通的桥梁(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2023-11-24
聚焦互联网时代书店转型
2023-06-21
如何玩转北京国际图书节
2023-06-16
240万字《广东文学通史》问世!广东省作协七十芳华正青春
2023-05-25
纪念林斤澜百年诞辰暨温州文学高质量发展恳谈会在温州举行
202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