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二胎的各种段子作文素材
来源:未知
作者:苗恒
发表于: 2015-12-03 10:03
1
最近是全国人民最纠结的日子:
50后、60后纠结着:到底是要多一个儿子还是要多一个孙子;
70后纠结着:到底生不生、到底能不能生;
80后纠结着:要是丈母娘和老婆同时做月子,到底照顾谁;
90后、00后纠结着:以后看到小p孩到底叫弟弟还是叫叔叔...
2
给同学打电话祝贺全面放开二胎,但有些同学失落,他们表示,现在老婆年龄大了,生二胎已经不现实,只能去福利院领养一个了!
3
某学生在学校犯错误了,老师让其把家长叫来,学生说家长不在家,舅舅可以么?老师说行。
第二天,他背上刚满周岁的小舅奔向学校。
4
关于放开二胎最牛评论:
70后经济能力可以生了,身体受不了!
80后身体还可以,经济压力大!
90后条件好,不想生了!
00后还不到生育年龄!
10后还在幼儿园!
要保持人口年轻活力,很难啊!
5
唐憎师徒四人正在吃饭,突然“轰隆”一声巨响,吓了大家一跳,唐僧抬眼望了望,指着山下修路炸碎的石头说:
“悟空,你妈妈生二胎了!”
6
80后好惨,自己出生的时候,计划生育只许生一个,突然就独苗了,没有兄弟姐妹,打架都没人帮忙。读书赶上扩招,大学毕业又开始不包分配了。好不容易找个工作,取消福利分房了,谈个对象准备结婚买房了,赶上市场经济高潮,房价已经站上珠峰了。好容易把婚结了安了家,又特么鼓励多生孩子。两个80后,养着四个老人,再养两个孩子…为了能让你养得起老人和孩子,又叫你多干几年!所以,请善待80后!
7
养二胎就像发射卫星,花费数年的心血精心确保每个细节和数据的正确,时刻警醒不让卫星有任何偏离轨道的可能,最后一朝发射成功,考上大学,然后卫星就消失在茫茫的外太空,只剩下定期不定期的发回来一些微弱的信号……生活费……生活费……生活费……
把生活费发给了卫星,叮嘱卫星吃好穿暖……卫星又发回来微弱的信号…别叨叨…别叨叨…别叨叨…
下一篇
我国建国以来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史分享到:
相关动态
我国建国以来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史
2015-12-05 11:54
73574
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这是中国生育政策史上一次重大的历史性改革,也意味着实行了36年的独生子女政策自此终结。 简单回顾建国以来66年的生育政策,可以发现,整体呈现出由松到紧,又由紧到松的变化趋势。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连年战乱到社会稳定,人们的生育意愿较高。政府也采取了宽松的生育政策,甚至效法苏联鼓励和支持生育。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出现了建国后的第一次婴儿潮,到1957年达到年出生人口2138万的高点。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人口总数为6.02亿人。1955年……...
中国古代的计划生育政策知多少
2015-12-03 09:43
52823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公众的印象中,计划生育就是少生孩子,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计划生育的概念是人类有计划地调节自身生殖行为的行为,既包括减产,也可以增产。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间里,实行的是鼓励国民生育的计生政策。 不过,关于少生、优生的提法,倒也由来已久,早在唐宋时期,就有人提出了少生、优生重视人口质量和整体素质的计生理论。唐初的民间通俗诗人王梵志,曾以当时最流行的诗歌形式,用大白话写出了不少计生标语。其中最有名的一句就是生儿不用多,了事一个足。意思是,儿子不要生的太多,有一个能做事的就行了。 越王勾践 首推 生三胞胎 可享受 免费奶妈 政策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古代中国实行的是鼓励国民生育的 计生 政策。战国初期中国总人口仅 1000 余万,到秦始皇 统一六国时,全国人口翻了一倍,达 2000 万人左右。当时东周王室衰微,诸侯国争霸,战争连连,死亡巨大,可人口不减反增,就是当时各诸侯国实行鼓励...
关于大海的精彩片段作文素材
2015-12-03 09:33
47712
1、看着大海,我们的心胸似乎也变得开阔了。在这种境界里,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海水涨潮了,海水中的波浪一个连着一个向岸边涌来。有的升上来,像一座座滚滚动的小山;有的撞了海边的礁石上,溅起好几米高的浪花,发出哗哗的美妙声音! 2、空和大海相爱了,但他们的手无法相牵,爱也无法继续,天空哭了,海的双眼也湿了。因此她说:有一种界限永远无法跨越! 3、浪花是海上的奇景,可她更像一位舞蹈家,她能使人抛开烦恼,尽情地欣赏。 4、难忘那清爽的潮湿的带着谈谈的海腥味的海风,吹拂着人的头发、面颊、身体的每一处的感觉。就像艳丽丰盈的女人一样的诱人。 5、你听,海不就是在唱歌吗?时而雄壮,时而舒缓,浪花也时不时的拍岸响应,我闭上眼睛,和着海风滑过耳际的声音,恍惚间,如入无蓬莱之境,安若天堂。 6、如果大海能够唤回曾经的爱,就让我用一生等待,如果深情往事你已不再留恋,就让它随风飘远。如果大海能够带走我的哀愁,就像带走每条河流,...
推荐文章
架起文学与影视沟通的桥梁(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2023-11-24
聚焦互联网时代书店转型
2023-06-21
能不能用AI代写论文、代写作业?
2024-06-07
如何玩转北京国际图书节
2023-06-16
240万字《广东文学通史》问世!广东省作协七十芳华正青春
2023-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