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诺贝尔获得者屠呦呦的作文素材故事

来源:未知

作者:苗恒

发表于: 2015-12-07 10:44

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作为一名生药学专业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从1955年进入中医研究院来,她几十年如一日,埋首于深爱的事业中,将一份份漂亮的成绩单回馈给党和人民。屠呦呦入职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体很快受到损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做出贡献;结合历代古籍和各省经验,完成《中药炮炙经验集成》的主要编著工作。、
      屠呦呦最引人瞩目的成就是发现青蒿素,作为防治疟疾的一线药物,“它每年在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并且在与疟疾这种致命疾病的持续战斗中产生了长远的医疗福利”。拉斯克基金会如是说。
 
     为什么屠呦呦可以在平凡岗位上大有作为?或许我们可以从她说过的一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科技工作者,是不该满足于现状的,要对党、对人民不断有新的奉献。” 
 
     【素材分析】假如没有屠呦呦百折不挠的毅力,假如没有屠呦呦默默奉献的信念,假如没有屠呦呦不断创新的精神,便不会出现拯救了成千上万生命的防治疟疾的一线药物,也便不会获得华人十年未获拉斯克奖的空白。
    【素材运用】适用于顽强毅力、心灵宁静、传统与现实、创新、信念、遗产、奉献等话题。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苗恒,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动态

关于如何做好人的作文素材

关于如何做好人的作文素材

2015-12-08 10:33

51533

现在打开电视机,不是宫斗剧、家斗剧,就是娱乐节目,讲述好人故事的少之又少。我们的文化关于人是怎样的讲得很多,但还缺少关于人应该怎样的内容和思考,而这正是人类文化几千年来的使命和责任。 有人曾经问歌德:你不断地写那些常识,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歌德说:没有特别的意义,我只是不断地重复着千百年来人类一直重复的事情。一旦不重复,人类很可能就会回到原点,回到自私、没有罪过感的状态。 越战时期有一张照片:一个村庄被夷为平地,迎着镜头跑来的是一些孩子,跑在最前面的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她上身没有穿衣服,整个后背都燃烧起来了。有这样一张照片,就证明有摄影师在拍摄。回到当时的情境中,我估计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摄影师顾不上拍了,直接跑过去把火扑灭;第二种情况是,拍照之后,这位摄影师马上进行扑救;第三种是最可怕的,摄影师拍完就走了。他认为战争不是他发动的,炮弹不是他投下的,他的工作是最重要的,并且他没有罪恶感。...

考场作文常见失误“急救包”

考场作文常见失误“急救包”

2015-12-08 10:00

50754

高考考场作文,由于存在时空限制和场景压力,若考生再应对失当,难免会出一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补救,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了解一些考场作文的常见失误,并掌握补救方法,是备考的一个必要之举。...

关于放下的作文素材

关于放下的作文素材

2015-12-08 11:49

48725

放下过失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是一名钓鱼爱好者。一次,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鱼儿在咬钩之后,通常因为刺痛而疯狂地挣扎,越挣扎,鱼钩陷得越紧,越难以挣脱。阿德勒就此提出了一个相似的心理概念,叫做吞钩现象。 每个人都有一些过失和错误,这些过失和错误有的时候就像人生中的鱼钩,让我们不小心咬上,深深地陷入心灵之后,我们不断地负痛挣扎,却很难摆脱这枚鱼钩。也许今后我们又被同样的过失和错误绊倒,而心里面还残留着以前鱼钩的遗...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