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你不得不知道的3个问题

来源:豆瓣网迷踪

作者:苗恒

发表于: 2015-12-17 11:20

  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写作才能?
  每当作者问我“我到底有没有写作才能?”时,我就会想起下面这个小提琴演奏家和成功商人的故事。
  有一次,一位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在演奏会结束之后的酒会上,被一位穿着时髦的成功人士拦住。对方笑容满面地说:“感谢你,没有你一针见血的点评,现在我就会是一个失败的小提琴演奏者,而不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
  小提琴演奏家很好奇地询问了起因经过。
  原来,在这位商人年轻时,曾经痴迷过一阵子小提琴,但又害怕自己没有这个才能白白浪费光阴。于是,他找到了这位演奏家,请他听一听自己的演奏。一曲奏罢,他只得到让他锥心泣血的三个字:“放弃吧。”
  但没办法,对方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一定有他自己的理由和评判标准吧。
  于是,这个年轻人就忍痛放弃了小提琴,转而去经商。
  最后,这个过去的小提琴爱好者,现在的成功企业家很好奇地问道:“我现在只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你当时到底是用什么标准来评判我不适合小提琴的呢?”
  伟大的演奏家淡淡地回答道:“其实我根本没有什么评判标准。如果你真的热爱小提琴,那么不论我说什么,你都会坚持下去。如果不是,那么我也算做了一件正确的好事。”
  故事戛然而止。
  也许你从中读到了,早日放弃有助于开创另一番成功的事业;也许你从中读到了,不要盲目相信任何人的评判;也许你从中读到了,看起来专业的人士其实往往得出不靠谱的结论……
  不知道为什么,每次想起这个故事,我就会从心中涌起一股勇气,因此,放在这里也与各位分享。
  灵感是什么?
  一个辛辛苦苦耕作的农夫,偶然拣到了一只瞎跑撞上了树的傻兔子,于是他放弃了耕田种地这个苦差事,日日守在树旁边,指望再遇到这么一件好事。
  “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大家肯定都听过。
  但直到最近我才忽然意识到,其实灵感就是那只兔子。
  一开始,在你没注意到的时候,“灵感”撞上了你这棵树,被你逮到了。接着,由于你不知道这件事的产生机制和原因,就以为,也得这么闲晃着、等着,才会有这么一只白白嫩嫩的兔子自己跑来撞到你身上。于是,你就觉得,在没灵感的时候辛辛苦苦写文都是浪费时间,得放松情绪等灵感自己跑来。
  其实,更有效的做法是,继续辛辛苦苦耕田码字,才会有更多机会,碰到跑到你田里来偷吃的兔子。
  为什么要学写作技巧?
  有很多人说:“根本不需要学什么写作技巧,只要去写,自然就会了。再说,写作技巧,哼,那些条条框框只会扼杀自己的风格和灵感。”
  我想讲一个富兰克林学写作的故事。
  在富兰克林年轻时,他和别人辩论问题的信件被他父亲看到了。
  父亲指出:在措辞的典雅、叙述的条理清晰方面富兰克林远不如对方。父亲举出的例子让富兰克林心服口服,他下定决心要改进。
  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呢?
  富兰克林偶然买了一本《旁观者》杂志,反复阅读之后,被其中的文章折服,萌发出模仿它的想法。
  于是,他从中选择了几篇论文,把每一句的思想作一个简单的摘要,搁置几天后,对着这份摘要,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扩充还原成一篇论文,然后和原文对照。有时候他还会故意把摘要搞乱,过几个星期,再设法把它们用最好的次序排列起来,然后扩写成完整的句子,拼成论文,从中发现排列思想的内在逻辑。
  在这个过程中,他又发现自己词汇贫乏,没办法在短时间内想到最合适的词来用。于是,他又为此给自己想出另外一个训练——写诗。
  因为写诗需要不断寻找同样意义而不同长度的词去贴合韵律,或者是不同音素的词去凑韵脚,迫使写诗的人不断搜索、辨别同义词,对掌握词语、丰富词汇大大有好处。他把杂志中一些故事改写成诗,过些时候,再把它们还原成散文。
  很快,富兰克林的文章就好到足够在杂志、报纸上刊登。
  一个作家,基本上都要经过像他这样的模仿学习才能成功。只不过大多数人,没有富兰克林这么清醒的意识和明确的方法而已。
  所以,恭喜你!如果你没有耐心看完整个专栏,那么,哪怕只看到这里,你也已经得到了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① 找一个心仪的模仿学习文本;
  ② 通过摘要重写一遍,对比原文,揣摩异同;
  ③ 发现问题,单点突破。
  是的,所谓写作技巧,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来概括:“本来没有路的,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只要你写,自然而然,你就会下意识学习一些情节安排、人物性格描写等方面的技能,就算并不特意去学,也能慢慢在实践中获得。
  但是,人类的优势不就在于,除了实践之外,我们还有语言可以交流思想吗?把前人有用的经验总结在一起,让你可以快速掌握写作技能的方法和原理。
  比如,学习数学时,你既可以把所有乘法当加法一个个计算,也可以根据总结出来的乘法口诀,直接得出结果。  写作技巧也一样。你可以长时间地埋头练习,也可以稍微学点写作技巧,然后马上应用在自己的小说里。
  当然,如果你不喜欢我提供的写作技巧,那也完全没问题。
  写作技巧之所以叫做技巧,而不是定理,说明它是经验性的,而不是先验性的。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所有写作技巧,都是因为曾有人这样写,并且达到了效果,然后被后人总结出的一些规律性东西,好让其他人可以学习模仿、快速掌握。
  也就是说:所有写作技巧,都是总结性的。
  在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出现之前,没有人想到还可以这样写。所以,你可以选择走人多的这条路,也可以选择在旷野上狂奔——如果你想写出前所未有的内容,那完全可以天马行空,忘掉所有的技巧。
  但请记住,尝试新东西的代价是很高的,可能你写上十几二十篇都不能达到你想要的效果。
  但没关系,请继续尝试,努力突破——写作技巧的宝库,正是靠你这样的创造者不断拓宽的。
  请把初稿写得“烂”一点
  莫扎特35岁英年早逝,却留下了549部作品,在古典乐领域几无人可媲美,在西方,他一直是是天才的象征,被称为“上帝的宠儿”。
  传说中,他一旦有了灵感就笔不加点,一气呵成,作品写完后从来不修改就是一部让人惊艳的传世之作。
  但近年的“10000小时”理论渐渐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莫扎特。虽然他确实有常人难及的天赋,但还是他早年的启蒙和年复一年的苦修才真正成就了他难以逾越的传奇。他的音乐手稿已经显示所谓“从无修改”只是常人对天才的憧憬和想象,像莫扎特这样的天才仍不免在手稿上推敲、修改,甚至大段大段重写。
  在小说领域,我们也常常听说这种“又快又好”的例证,仿佛这种天分真的能让一个人轻松完成常人难以完成的作品。
  但我听说的是:“恐怖小说之王”斯蒂芬·金每次写完初稿都要放三个月再大改一次,到完稿时起码要把字数压缩掉10%。
  海明威说:所有初稿都是狗屎。
  巴尔扎克是改稿狂,每次校样都要改到背面都写不下为止,甚至第二次校样还要这么改一通。
  ……
  其实大家也应该有感觉,在你写初稿的时候,根本顾及不到什么技巧、故事结构。这些东西,真正能起作用的时候,还是在改稿阶段。用这些规律、理念去查探出初稿中不够完美的地方,再反复推敲,用一些技巧去尝试弥补。
  所以,请大家不要有压力地去写初稿吧,尽量离开自己写熟的“安全区”,甚至故意把初稿写烂一点,才能放下顾虑,探索更多。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苗恒,来源:豆瓣网迷踪,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动态

美国研究成果发现:常写作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美国研究成果发现:常写作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2015-12-17 11:25

32265

由美国写作课程管理者委员会和美国全国学生普查项目合作完成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写作与学生的学习、发展有着积极联系,并指出无论是作文老师还是其他学科教师,都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写作来改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该研究通过对美国7万名大学生就写作与本科阶段学习和发展的联系进行的调查发现,写作任务的三大特征交互式的写作过程、一定意义的写作任务和清晰明确的写作期望都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收获有着积极联系。 研究者希望这一研究可为相关教师和机构提供指南,让大家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因为写作任务的这三大特征可以被运用在所有学科的教学中。研究作者之一、美国新墨西哥大学(University of New Mexico)英语系教授查尔斯佩因(Charles Paine)表示,该研究对作文老师和其他课程的教师均有启示意义,对其他课程的教师尤为重要,他们可以通过将写作任务的这些特征涵盖在所布置的其他教学任务中,来帮助学生在...

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

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

2015-12-17 11:31

35661

作文是孩子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如何使孩子从怕写作文到爱写作文呢?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培养写作兴趣入手,拨动他们爱好作文的心弦。就如何让孩子对写作感兴趣的问题,卓悦教育奇趣作文贺婷老师给出了以下建议。 贺婷老师说,孩子起初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他愿意写就要鼓励,他不愿意写则更要鼓励。要告诉孩子写作文其实非常简单,非常快乐,无非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从而彻底祛除他的畏惧心理。 在小学阶段,千万不要刻意要求孩子表达什么主题思想、高尚情操。所谓文以载道,那是以后的事情。素质低的语文老师往往会过早着眼于主题思想、高尚情操,但老师的评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乐意写。小学阶段重在叙述、重在词句,能够把事物交代清楚,用上几个词语,就很不错了。指导孩子在把事物叙述清楚,在没有错别字的基础上多用几个好词语,学会词语搬家,语文课文里学的词语是用来做什么的?要明确告诉孩子学...

如何写好作文系列之 怎么锻造语言美

如何写好作文系列之 怎么锻造语言美

2015-12-21 12:02

28669

语言是文章的载体,无论是文章的主题还是作者的情感,最终都要靠语言来完成表达。语言除了基本的要求准确、通顺之外,其表现力和感染力也直接决定着文章的质量。语言是人类千百年来后天的造化,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要掌握一门语言是需要花大力气的,而作文的语言更是经过锤炼的精华,那就更需要我们 努力去学习它掌握它。 就初中学生的记叙文语言而言,首先应做到准确、明了、通顺,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达到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对于初三中考总复习的作文训练,我们重点需 要训练的是语言的生动、形象和感染力。语言的表达是多角度的,词语的组合也是极富变化的,你选择的表达角度不同或者说你选择的词语组合不同其表达效果就大不相同。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如文言文《满井游记》,课下有一些对文句的注释,其中有一句山峦为睛雪所洗的翻译。课本上是这样的:山峦被融化的雪洗干净。这的确是翻译得很清楚,学生都能理解,可是,却没有一点美感。...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