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作文怎么开头?

来源:北辰遴选

作者:苗恒

发表于: 2015-12-26 10:18

文无定法——千百年来,人们通过写作实践,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正如一个真正会用剑的人,任何事物到了他的手中,都会变成利剑一样,一个善于写文章的人,随便采用一种形式,都会成为令人称道的“文法”。然而对于初学写作的人,我们还是要从研习古人的“定法”开始,以“有定法”求 “无定法”。就如学习书法,书法家搞创作,也“无定法”,我们初学的人仍要从基本笔画练起,打好基础,博采百家之长,方能开创自己的“书风”,进入“无定法”的创作境界。为了便于大家学习,我这里列举了十几种最基础、最常见的开头方法供大家研习、模写。

  一、文章开头的常规要求

  因为所在位置的独特性,文章的开头,一般要具有以下功能:

  (一)点题——命题要求我们写什么,开头就指向什么,直奔写作核心内容,简明扼要。

  (二)总起下文——在结构上,能够抛砖引玉,自然引出文章主体部分的核心内容。

  (三)形式内容——吸引读者。开头是一篇文章出场“亮相”,要力争给人美好的第一印象——形式要独特,内容要吸引人。

  初学写作的人,开篇首先要做到这三点。这是文章开头的“基本功”,连这三点都做不到,玩其他花样,也必然是不中用的“花架子”、“花拳绣腿”。

  二、写人文章开头的常规形式

  (一)描绘事件发生的环境

  1.借环境之恶劣,突出主要人物的品行

  例一:冷风,寂月,书案,青灯。例二:十二月的风,呼啸着卷过苍茫的原野。除了风,就剩下冷冷的雪。写作思维:塑造的人物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坚持做“好事”,无论是学习、工作、生活,都能凸显人物的品质。

  2.借环境中主要事物的突出特点,象征人物的品行

  例一:窗外,洁白的雪,飘飘摇摇,纯净得仿佛是一泓山泉,抑或是一块无暇的美玉!例二:“双叶红于二月花”,十月的红叶,漫山遍野,如火如荼,那种热烈的色彩、乐观的情态,一不小心就会被深深地感染。写作思维:抓住环境或构成环境事物的一个或两个主要特点,借物喻人,含而不露。例一表现人物的纯洁;例二表现人物的乐观向上。

 3.借助环境特点,表现人物心理或心情,间接刻画人物

  例一:灰黄的窗帘吊在半空中。傍晚的阳光透过窗子,呆呆地望着前排几张斑斑驳驳的老课桌。无数的尘粒,在倾斜的光柱中漫无目的地飞扬。例二:风卷着枯叶、尘土,撕扯着柳树的头发,似乎要把天地之间的一切拧碎,搅成一锅混沌的粥。写作思路:借助事物的外在行为状态,表现人物的内在心态或感受。

  4.借助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为下文情节发展做好必要铺垫

  例如:水墨般厚重地乌云,在放学前的瞬间,浸染了整个黄昏。爱凑热闹的风,裹挟雨点,带着一身戏谑的神情,不请自来。 又如:正午的阳光,肆意炙烤着蜿蜒曲折的农贸市场。所有的叫卖声都停止了。地气,在远处火苗般地升腾。广告牌折射的强光,贼亮亮地灼伤了人们的眼睛。写作思维:借助事件发生的环境,隐性的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同时为下面即将发生的故事情节,做好条件上的准备(铺垫)

  5.综合运用

  将以上几种写作目的,根据需要,综合在环境描写之中,让环境发挥多个功能。

  (二)抓住人物的独特性,概括性介绍主要人物

  介绍时主要几种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物的特殊经历;二是人物的独特背景;三是人物的独特性格;四是人物的独特外貌;五是人物的独特行为;六是人物的独特地位身份;七是人物给人的独特感受。以人物的独特性为内容,塑造个性化的形象,总领全文。例如:我的邻居姓王,一个人过了一辈子。老人为人随和,大家都叫他老憨。老憨的父亲是我国一位开国将军。小时候被寄养在老乡家里,吃了很多苦。解放后做了大官的父亲历经千辛万苦才找到他。大家都觉得他时来运转,可以借父亲的光,享一辈子福了,可是到了北京不到一个月,就自己跑回来,说过不惯被人伺候的老爷日子,说死也不再回去。

  (三)刻画一个具体事物,借助事物的独特性和回忆手段,引出核心人物

  介绍一个事物,引出与之相关的主要人物,以突出事物的独特性为手段,凸显人物的突出品质。

例如:我书房的书桌下,珍藏着一双只有六十年代北方农村才能见到的“靰鞡鞋”。鞋是用猪皮手工制作的,又蠢、又笨。鞋面上到处都是污水风干的印痕和灰尘,鞋带(实际是细细的麻绳)上凝结着斑斑驳驳的血痕。工作以后搬过很多次家,扔了很多老物件,但这双鞋我一直视若珍宝。每当我看到这双鞋,我都会想起一段让人心酸而感动的往事,想起我去世多年的妈妈。

  (四)定位主要人物的核心品质,围绕人物核心品质,展开联想,写出这种人品给人的细腻感受

  例如:奉献,是春夜里的一场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奉献,是夏日里的点点落红,为求一树果,舍身化红尘;奉献,是西天上的一抹晚霞,魂牵碧云天,魄散慈祥色。再如:自私,是一堵封闭的墙,圈住的是丁点的个人利益,隔绝的是整个世界;自私,是一块凝固的冰,锁住的是有限的水,失去的是三个七彩的季节;自私,是全力抓沙的手,用的力量越大,抓住的东西越少。写作思路,抓住主要人物的核心品质(奉献、自私等)展开两项,借助诸多形象,写出作者对这种品质的感受、认知——突出核心人物的品质。

  (五)情节抢断法开头

  不从事件的开始写起,而从事件的某个情节直接切入,从故事发展过程中的某个时间点写起,起笔突兀,吸引读者。前面的情节,在后来叙事过程中,逐步写明。

  例如:下午第三节课,我正在赶着完成作业,文艺委员从外面风风火火的跑进来:“明天,学校将举办元旦文艺晚会节目预选赛!”一时激起千重浪,安静的教室顿时变成了一锅粥。采用这种写法,一般情形不需要交代故事前面的情节是什么,读者可以根据生活敬仰去想,作者没写这部分,并不影响叙事的明了和主题的表达。

  (六)倒叙开头

  将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和结尾提到文章的开头来写;或者将事件的结果提到前面来写。因为没有详细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故事开始得很突兀,这种写法会吊起读者的胃口,激起读者的好奇心——这个故事到底是怎样一件事,这个结果是怎么来的?从而产生了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的艺术效果。

例如:“现在公布年度三好干部评选结果:吕晓翔,36票;张燕,34票;黄敬伟;31票!”中午大家刚吃完饭,班主任老师走进教室,公布了一周以来大家始终关注的评选最终结果。谁也没有想到,吕晓翔的票数会名列第一!

  (七)比兴开篇

  利用事物间关系的相似性,由彼及此,有相关联事物写起,一般运用两次或三次,然后引出自己要写的核心内容。

  例如:有人爱慈祥的奶奶;有人爱宽容的爷爷;有人爱无微不至的妈妈,而我喜爱的,是不苟言笑的爸爸。又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再如: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深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八)对比竖旗开篇

  先罗列出几个对比项,然后从这类人物中竖起一个人物标杆,作为写作核心人物。例如:教过我的老师,有的风趣幽默,有的治学严谨,有的循循善诱,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老师,是平易近人的刘老师!

  注意问题:不能罗列得太多——事不过三;也不能太少——仅仅列出一个,就草草收兵,用笔过于拘谨,缺乏酣畅淋漓之风。

  (九)形象说理开篇

  记人的文章,有的写人记事的目的,就是为了揭示一个特定的人生哲理,给人以启迪。写这样的文章,揭示哲理部分大都在文章结尾,但也有少数作者,喜欢在文章一开始,就把要揭示的哲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接阐述出来,以主题总领全篇——开篇见志。

  例如:《好奇心》的开头——好奇心,无疑是一颗希望知道自己所不知事物的心。如果只将眼光聚于此,那在我看来,似乎古今中外男女老少大多都有这样一颗“心”。又如下面这些开头:(1)通向人类真正伟大境界的道路只有一条——苦难的道路。(2)苦难对于天才是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财富,对弱者则是一个万丈深渊。(3)如果把苦难只视为苦难,那它真的就只是苦难。但是如果你让它与你精神世界里最广阔的那片土地去结合,它就会成为一种宝贵的财富,让你在苦难中如凤凰涅槃,体会到特别的甘甜和美好。(4)一个不容置疑的哲理,一个令人铭心的命题,一个内涵丰富的象征,没有不为名利的世纪超人,只有善待名利的智者。(5)如果把坎坷看成一种调味品,你就会感到坎坷的生活也有滋味。

 (十)借助名言,阐发文中蕴含的哲理,赞美人物的高尚品质

  例如:汪国真说:既然选择了远方,留给世界的就只能是背影。(《有一种性格叫义无反顾》的开头);又如:席慕容用诗的语言,这样描述怀念:为什么,我可以止住我的笔,却止不住爱和忧伤,在长长的一生里,为什么换了总是乍现就掉落,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母亲的怀念》开头)

  (十一)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主要人物

  这是发生在十几年前的一件往事。故事发生在东北的一个小山村里。主人公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妈妈。

  (十二)描述象征物开篇

  有的文章写人,采用象征手法,文章一开头,就从描绘象征物开始,突出事物的特征特点,为表现人物服务。例如:我家的门前有一棵老槐树。它默默地承受着时光的风风雨雨,从不抱怨什么,春天带来一片花香;夏日摇曳一片绿荫,金秋铺满园的金黄,严冬高擎着傲岸的头颅。

  三、开头必须注意的问题

  (一)在内容上:要围绕写作目的开头,为情节发展服务、为表现主题服务,为写作手法的运用服务、为文章结构的完整严谨服务、为带来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服务。要么点题;要么揭示主体内容的本质;要么交代主体事件的背景、起因;要么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做好铺垫;要么为整体某种写作手法的运用提供条件;要么交代事件的结果。不能为了写开头而开头。

  (二)从形式上:整段文字简洁明快,一般不超过120字。语言表达要力争生动形象,文采飞扬;语言形式要力争个性化,追求与众不同。切忌文字过多,把文章写成大头小尾的“蝌蚪”。坚决杜绝口语化用词,絮絮叨叨不知所云。

  (三)对“最好的开头”的认识:离开一篇具体的文章,从来就没有最好的开头。文章开头就像一顶帽子,凡是戴帽子的人,选帽子的时候,都会关注手中的帽子是否和自己的头、身着的服装、到达的场合相匹配;选择文章的开头方法,要充分考虑自己采用的形式、书写的内容,是否能发挥开头的基本功能,是否与主体内容相匹配,是否能够最佳的表现主题,吸引读者。一顶极端漂亮的大品牌女帽戴在男人的头上,就变成了最差的帽子——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帽子——最适合“这一篇”的开头才是最好的开头。有的老师告诉学生,某种形式是最好的开头形式,这是死板教条的,也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僵化思维方式,因而也必然是错误的。

  四、实践联系

  分别运用上面的学过的十二种形式,给下面的命题作文书写开头(开头字数不超过120字)

  1.岁月打磨不平的身影

  2.邻居

  3.我的第一个同座

  4.生命的向导

  这一讲介绍的十二种开篇方法,是彼此独立的基本方法。当我们学会并能熟练运用这些基本方法以后,可将其中任意两种、两种以上方法结合起来,组合排列加以运用,文章的开头自然就会千变万化,大家就潜移默化地进入了“文无定法”之境。但前提是,必须学好用好这些基本方法,打牢技能基础。另外,开头还有一些独特的表现形式,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和积累。(文章来源:小学生作文写作)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苗恒,来源:北辰遴选,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动态

写人作文怎么结尾?

写人作文怎么结尾?

2015-12-26 10:21

35188

有人用凤头、猪肚、豹尾来说明文章各部分写作的特点和要求,虽然也很形象,但不同事物的组成部分,最终构成的一个事物,总会给人一种四不像的感受。 事实上,把一篇文章比作一个完整学期,把文章的开头、主体、结尾分别比作开学、学习过程、期末考试来说明各部分的写作特点更形象、更贴切。文章的开头如开学要给人一个全新的印象,要为整个学期做好准备,要简洁明快、思路清晰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文章的主体部分如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最漫长、内容最精彩、最丰富,整个学期的质量,取决于这个过程我们是否为自己既定的目标努力奋斗 过程决定一切。文章结尾如期末考试要凭一张试卷,考核整学期学过的知识及相关内容,检验整个学期目标达成情况,给整个学期定性考试不及格会大煞风景。由此可见,写好文章的结尾,也是写好一篇文章非常重要一环。 一、文章结尾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在结构上:要对主体部分的内容做好总结,收拢全文,确保文章的结...

观察和阅读对写作文的重要性

观察和阅读对写作文的重要性

2015-12-31 09:33

36270

写作文没嗑唠是不懂得如何观察 车培晶 我给小学生讲作文着力于训练观察能力,其实观察就等于在写了,观察是写的前提,这和引擎启动了汽车才可行驶是一样的道理,这也是作文的童子功。观察得越细微,越可能发现新奇,发现了新奇才有东西可写。那些写作文没嗑可唠的孩子常常是不懂得如何观察。观察事物不但要细心,更要用情,粗糙、冷血式的观察是作文的大忌。如,我教学生观察秋叶,不只停留在叶子的色彩形状上,而是进入对生命的情感层面上。教孩子投入情感写作往往被人们忽略。对事物你冷漠、缺心少肺,就不可能产生表达欲望,没有表达欲望笔下哪有源源不断的文字流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有投入情感才能写出情感饱满的文章。所以我想告诉家长,要想提高孩子作文水平,平日里就要注意培养丰富孩子的情感世界。 作文是最具个性化的一个学科,越优秀的作文其个性色彩越鲜明。我给孩子上课,从不一刀切,不拿一个标准去卡学生的文章。我训练孩子写作文大力鼓励...

作文可以虚构,但是不能虚伪

作文可以虚构,但是不能虚伪

2016-01-07 16:47

37640

虚构是学生作文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虚构可以补生活经验的不足,虚构可以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近年来高考试卷中都提示考生作文可以大胆想象,编写故事。因此对学生作文中的虚构,我们不必遮遮掩掩,视之为欠缺,而应理直气壮地扶持,只要他表达的是真情实感。   文章的真伪在于表情达意。表情达意的真实就是要讲真话。巴金说过,所谓的讲真话不过是把心交给读者,讲自己心里的话,讲自己相信的话,讲自己思考过的话。文章是抒写性灵之物,主要就在于把自己内心真实的精神活动展示出来,与别人交流,不真实即失去了交流的基础,因此,这表的“情”达的“意”绝对假不得。...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