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芈月传有关的成语知多少?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苗恒

发表于: 2015-12-29 08:31

《芈月传》的热播带来了战国文化热,这部剧对于战国的还原,不仅是在服饰、器具、环境、语言上,还有那些穿越历史、生生不息的成语故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细数那些与芈月有关的成语吧!

 

一、无妄之灾
 

 

在《芈月传》中,黄歇与芈月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可是二人命运千回百转,也无法成为眷侣,只留下千古遗恨。而历史上的真实的黄歇命途更加多舛,最终竟遭遇“无妄之灾”而死去。

楚考烈王时期,黄歇被拜为相,封为春申君。楚考烈王没有儿子,春申君为此十分忧虑。当时有一个名叫李园的人心生一计。他先是做了春申君的侍从,然后将妹妹献给春申君做妾。

不久,李氏有了身孕。李氏对春申君说:“您是楚王宠信之人,得罪许多贵族。楚王没有儿子,如果由他的兄弟继位,您到时恐怕会遭遇灾祸。我现在有孕在身,您如果将我献给楚王,要是我能生下一个男孩,将来的楚王便是您的儿子,那样的话,楚国不就在您的掌控之中了吗?”

春申君觉得她说的话非常有道理,于是便借机将李氏献给楚王。不久,李氏生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被立为太子,李氏也被立为王后。李园也受到楚王器重,参与朝政。

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重,李园担心春申君泄露内幕,便暗中找来很多刺客打算刺杀春申君灭口。春申君的门客朱英得知这个信息,便提醒春申君要注意李园的动向:“世上向来就有不测之福,也有无妄之灾。您做相国二十多年,如今太子年幼,假若楚王病逝,您辅佐年幼的君主,或者您自立为王,这就是您的不测之福。如今李园身为国舅,又掌握重兵,如果他图谋王权,要杀您灭口,这就是您的无妄之灾。”

春申君却不相信他的话。楚考烈王死后,李园埋伏下刺客,杀死了春申君。而李氏所生的孩子,后来被立为楚国国君,即楚幽王。

无妄之灾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意想不到的、意外的灾祸或平白无故受到的损害、牵连。

 

二、合纵连横
 

 

自从芈月在楚国救下了被诬陷偷玉的张仪,这二人的命运就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入秦以后,芈月和张仪如同秦王的左膀右臂,帮助秦国开疆扩土。而历史上与张仪齐名的则是苏秦,二人同为战国时期的谋士,共同掀起了波浪滔天的战国局势。

刘向曾在《战国策序》写道:“苏秦为从,张仪为横,横则秦帝,从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意为苏秦倡导合纵,张仪举取连横,连横使秦国建立帝业,合纵使楚国建立王业。

“合纵”与“连横”都是战国时期军事策略,“合纵”是指苏秦游说六国诸侯实行联合,一起对抗秦国的策略;“连横”是指秦国分别利诱六国与自己结盟抗击他国,然后再各个击破,达到统一天下的目的。

战国时期,“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秦国位于西部,六国位于其东。六国结盟为南北向的联合,故称“合纵”;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为东西向的联合,故称“连横”。所以,像张仪、苏秦等谋士则被成为“纵横家”。

合纵连横这个成语流传至今,指战国时期的军事策略。

 

三、立木为信
 

 

《芈月传》一开始,商鞅逃命至秦国边境,本想投宿客栈,没想到遭人拒绝。而拒绝他的人遵循的正是商鞅本人确立的法度。后来商鞅被五马分尸,成为秦王赢驷平衡贵族关系的筹码。而赢驷生辰那天,他拒绝了宴会,独自带着芈月来到商鞅残破的墓前,吊唁故人。

“商鞅虽死,秦法未败”,商鞅立法的效果可见一斑,而在历史上,商鞅立法之初,也是动了一番脑筋的。

战国七雄中,秦国落后于各诸侯国秦孝公即位后,决心发愤图强。他广泛的招贤纳才,商鞅就是其中之一。 商鞅在秦国推行改革,他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贴出告示:“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这一举动引来了百姓的关注和议论。

有人觉得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里用得着十两赏金!这简直是开玩笑。结果没有一个敢去扛木头。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百姓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

最终,一个壮汉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 商鞅立刻赏给壮汉五十两金子,一分也没少。 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老百姓开始相信商鞅的命令不含糊。

商鞅趁此机会将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出去。新法令赏罚分明,推行的十分奏效。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国力大大增强。最终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

商鞅的这个故事,后来被总结成为“立木为信”,形容建立诚信,取信于他人。

 

四、随波逐流
 

 

芈月小时候,曾与黄歇共同投在屈原门下,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勤奋好学,胸怀大志,他早年得到了楚怀王的重用,很多内政外交大事都凭他做主。而屈原的徒弟黄歇则是太子伴读,屈原的辞作则被争相传唱,屈原一时在朝堂上独领风骚。

在历史上,屈原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屈原的才能引起了其他贵族的忌恨,他们常在楚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使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并将其流放。后来,楚国被秦所灭,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

屈原内心曾经有过激烈的矛盾与挣扎,他想要挽救濒临灭亡的楚国而不得,在污浊的现实面前,是坚持自己的理想,还是与大多数人一样同流合污?

在《渔父》一诗中,屈原刻画了渔父的形象,并借他表现了自己内心的挣扎。在渔父看来,处世不必过于清高,世道清廉,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混浊,可以与世沉浮;大可不必因为不肯随波逐流而背流放。这是渔父在劝解屈原:“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你为什么不能随波逐流呢?”但屈原则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自己清白的身体和纯净的思想蒙受世俗的污垢。后来,屈原怀恨投汨罗江自杀了。

“随波逐流”这个成语现在用来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和明确的主见,随大流,跟随着别人走。

 

五、举鼎绝膑
 

 

嬴荡是赢驷的嫡子,继位为秦王。如果他如同赢驷一般有帝王风范,恐怕芈月的儿子赢稷就不会有成为秦王的机会,芈月也不会有成为太后的机会。说来可笑,嬴荡并非是因为无治国之才而丢失王位,反而是死在他的天赋异禀之上。

嬴荡从小力大无穷,称帝后总想去周朝都城洛阳见识一下代表九州的九个大鼎,也可以借机踏足周室家庙,震慑天下诸侯。前307年,嬴荡攻下韩国宜阳,从此道带着他所结交的大力之士奔向洛阳。

洛阳太庙中,九座宝鼎一字排列。相传夏朝大禹收取九州的贡金,各铸一鼎,上面刻画着本州的山川人物与风土人情,夏传给商,商传给周,为国之重器。嬴荡看到秦鼎,突发奇想想要带回咸阳。便问众力士谁可以举鼎,众人摇头。

嬴荡天生神力,此刻更是执意要举鼎,以显示自己的威力。他用尽力气举鼎,鼎离地半尺,嬴荡刚想迈步却力尽失手,大鼎轰然落下,正砸在他右脚上,将胫骨压断,而后血流不止而死。嬴荡一死,秦国王位空缺,庶出的嬴稷终于有了登上王位的机会,而芈月也迎来了自己政治生涯的高峰。

举鼎绝膑这一成语后来就用来比喻能力小,不能担负重任。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苗恒,来源:中国教育报,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动态

《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谈写作的名言汇总

《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谈写作的名言汇总

2016-01-06 09:53

29329

我是偶然开始写作的,也许只是为了向一位朋友表明,我这一代人是能够出作家的。从此,我就爱上了写作,而且欲罢不能;后来,我竟然认为,除了写作,世界上没有任何事务能使我更加喜爱。我在开始写作的时候,刚刚探索到写作的奥秘,心情欣喜愉快,几乎没有想到自己要负有什么责任。我记得,那时候,每天凌晨两三点钟,我干完报社的工作,还能写上四页,五页,甚至十页书。有时候一口气就写完一个短篇小说。 3、文学除了是木工活,什么也不是。两者都是在与现实打交道,素材正如木料一样坚硬。两者都充满把戏和技巧。基本上是很少有魔术,倒包含许多艰苦的活计。 ...

如何丰富作文的词汇量

如何丰富作文的词汇量

2016-01-08 08:44

28920

丰富词汇量 梁晓声 作文当然是要一个字一个字、一个词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句子地写出来。 同样是三年级小学生,你识的字比别的同学多一些,你能正确应用的词也比别的同学多一些,那么你造出的句子就会比别的同学形象一些,生动一些,美妙一些。一般来说是这样的。如果你的作文中出现了一两个那样的句子,别的方面都不说,仅此点就会使你的作文有了可圈可点之处。 三年级小学生所认识的字、词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你除了在语文课上学到的字、 自己并没有通过课外阅读多认识一词,些字、 那么你的作文优于别的同学的作词,文是不容易实现的。如果你希望比某些认识字、词比你多的同学写得好,那除非他们对写作文的态度都是应付的,而你却格外认真。但你们也知道的一个普遍的情况是,那些除了课堂上学到的字、词,还通过课外阅读多识得一些字、词的同学,一般是不太会以应付的态度写作文的。 道理是那样简单而又明白既然他们的大脑记住了课本以外的某字某词,证明某...

话题作文的10大主题命题技巧

话题作文的10大主题命题技巧

2016-01-08 09:03

30280

近几年来,考场作文命题的思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了给考生提供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自由发挥平台,话题作文因其具有开放性和自由度成了许多命题人首...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