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作家阿来:我和写作是彼此需要,我不需要坚持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苗恒

发表于: 2016-01-12 09:13

  “我在凉山,搞调查。新年好!”这是2016年元旦,作家阿来给华西都市报记者回复的一条新年祝贺短信。选择远行、实地考察,已经是阿来近些年来独特的过节方式。阿来不是“书斋里的作家”,他对行走大地投注了很大精力:对高原植被进行系统科学考察,对历史现场进行人文“勘探”。阿来是小说家,但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让他还是一位深具知识分子气质的思考型的作家。阿来说:“我写历史,从来也不只是为了写历史。不是为了讲个传奇故事,或者做几场热闹的百家讲坛。我是基于现实关怀,去历史深处找源头。毕竟,现实是沿着历史的脉络走到现在的。历史与现实始终交织。写《尘埃落定》《瞻对》这些,将历史理清楚后,我的写作,自然想要离现实更近。”

  在“2015名人堂·年度作家”评选结果出炉后,华西都市报记者第一时间拨通了阿来的电话。他刚从高原上返回,声音显得很有活力。他笑说,连认识他的空姐都打趣,“阿来先生的脸怎么变黑了?”听闻他被选为“年度作家”,阿来一如既往地淡定,但能感觉到他在电话的那头笑着说:“谢谢!”

  华西都市报:在“2015名人堂·年度作家”的评选过程中,在专家评审投票环节,您的票数最多。事实上,那些将票投给您的评审,不少都提到您在《瞻对》中表现出来的非虚构写作能力、对历史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等。对于这样的评语,您感受如何?

  阿来:我很高兴自己的努力被看到。我想他们是get到了我的点,谢谢!事实上,行走大地,考察人文历史,一直是我这些年非常看重的。2016年元旦前后十多天,我一直在大凉山行走,为一部作品的写作做准备。

  华西都市报:作为一个有成就的作家,您和您的作品,是不少学者研究的对象。您本人如何看待围绕您的那些研究成果?

  阿来:坦率地说,除了少数比较新颖、有见地,很多情况中,在听别人在讨论我或我的作品时,我都觉得,跟我本人关系不大。有时候,甚至感觉他们在说另外一个人。

  华西都市报:让您有这种感受,您认为症结在哪?

  阿来:其实作为一个写作者,不应该去考虑别人怎么评论或研究我。但是既然你问了,我就试着回答一下。我认为,很多文学研究,跟文学创作至少隔了两层。首先,他们对作家的文本,没有太大感觉,有隔阂。同时,对他们使用的理论工具(很多都是外国批评家使用的学术术语),也没有太深的了解。

  华西都市报:对自己未来的写作,抱有怎样的自我期待?能不能描述一下,您希望自己将来写出具有怎样品质的作品?

  阿来:在文学创作方面,我认为,说“进步”、“超越”的时候,要谨慎。哪有那么容易就大踏步前进、自我超越了?一个成熟的作家,首先应该做到的一点应该是,保证自己的作品,能保持一贯的水准。然后,在此基础上,在不同的审美方向,有所进展。这才是切实可行的。事实上,文学史上那些大作家,在写作生涯中,也不是哪一部作品就石破天惊了。而是一点点突破,逐渐建立起一个独立的文学审美王国。而且,我认为,如果一个创作者,很功利、过于理性地去计划写作,也会把自己的文学灵感毁掉的,要留点开放性。

  华西都市报:您的作品被归为严肃文学或纯文学。但同时,您的作品销量不错。这次“2015名人堂·年度作家”评选中,很多读者也力挺您。您怎么看待与读者的关系?

  阿来:其实,我不知道我的读者是谁。在窗台前往大街上看,我看到成群结队的人群,但是我不知道读者在哪。但是,我知道,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些我不认识的大片人群中,应该有一小部分,正在试图寻找一些有意义的有意思的书来读。而在这些小众的人群中,应该有人选到我写的书。

  华西都市报:非虚构之作《瞻对》让您得到很多赞誉。这会不会让你难以回到虚构?新的一年,有怎样的出版计划?

  阿来:完全没有问题啊。我已经写了三部中篇小说了。其实虚构、非虚构的界限,对我并不是那么严格不可逾越。当材料本身足够多,我就倾向于用非虚构。如果材料本身不够多,而且想象空间又足够大,我就运用虚构的方式。

  华西都市报:在当下这个浅阅读、读图盛行的时代,坚持严肃写作的意义是什么?

  阿来:首先,我也不知道我的写作,算不算严肃。但是我觉得,不要用“坚持”这个词。显得苦兮兮的,而且显得很勉强的样子。如果不能从写作本身获得乐趣,光靠“坚持”是坚持不下去的。我见过太多的人,越是在会议上发言高调地表示要坚持,越是放弃写作得快。我不需要“坚持”才能写作,我与写作,是彼此需要。是写作过程本身,让我很享受。(张杰)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苗恒,来源:华西都市报,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动态

他的征文被拍成电影,在国际上获奖

他的征文被拍成电影,在国际上获奖

2016-01-12 13:51

63691

修祥明是山东即墨人,原为该市一家疗养院的特一级厨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在新加坡工作。他的小说《天上有一只鹰》、《家》、《黍地里的秘密》等都获得过全国小小说奖。后来,修祥明在《文学报》上发表微小说《小站歌声》,这篇小说在由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主办的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中获奖。 很快,杭州蓝鸟影视有限公司看到了这篇文章,觉得十分感人,就将其改编成电影《一支春天的歌》。随后,这部电影分别参加了意大利都灵国际电影节和第30届JVC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先后获得上述电影节的佳作奖,并在深圳卫视隆重播出。...

叙事作文说完故事就行了吗?

叙事作文说完故事就行了吗?

2016-01-13 16:14

40946

在作文类别里,叙事作文因为贴近实际而被是认为是较简单的一种作文体裁。可这类作文,在很多学生的笔下却容易变成流水账。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学生在写这类文章时,过于偏向叙、记,而忽视了叙事作文中的思、议、情。如此,事情写完了,文章就结束了,没有提炼与升华,作文变成了记事本。 叙事作文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生活只给我们看了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是一本账。而我们要想避免把作文写成流水账,就要在记录的同时,融入我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受,也就是所谓的思、议、情,这样,文章才会变得丰满起来。 一、思,记录自己的反应 思,就是想,是正常人的反应。看见、听见,大脑自然就会有所想,这种想是条件反射式的,只要及时捕捉到,输入作文,就会使文章活起来。 我们记叙的事情,只要是自已亲身参与其中的,那么感想也一定颇多。这些感想并非要一一罗列在文章中,而是要根据事情的重点,有的放矢地将所想的内容表达出来,起到以点带面...

描写春夏秋冬四季风景的作文片段

描写春夏秋冬四季风景的作文片段

2016-01-14 14:52

42039

草叶,再小麦和黑麦地里,在小麦和黑麦地里,在岸边的芦苇丛中,发出微弱而嘈杂的鸣声。 初夏的晚风,带着枣花和月季花的幽香,飘进这间简朴而舒适的客厅。 春天真是让人舒服的春天,春天的景色真美啊! 春雨连绵,洒在院里的梧桐树上,沙沙沙像音乐家轻轻拔动琴弦,又像蚕宝宝在悄悄吞食桑叶 大清早,蝉就高声大叫,告诉人们又一个火热的日子开始了。 大雪随着寒冬来了,街道仿佛是银子铸成的,那么亮,那么有光辉,长长的冰柱像水晶的短剑挂在檐前,行人的呼吸也化作了一股股白烟。 当春姑娘还在家乡的小河边散步,观赏着美景时,夏弟弟跳到小河里去喝水,惹得春姑娘生了气,一撩衣裙,飘然而去。 稻田旁边的那片郁郁葱葱的树林,现在也换上了黄色,几棵红枫似乎耐不住寂寞也赶来凑热闹,把一树火红献给了秋,远望去,就如金毯上跳动着的红衣少女。 冬色爷爷送走了大地的严寒,春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人间。春天的景色十分美丽,就像一幅栩栩如生的画。...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