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拟声词,作文有魅力
来源:作文与考试
作者:苗恒
发表于: 2016-01-18 14:19
拟声词是模仿自然声音构成的词,在文章中适当地使用拟声词,可以让作文充满乐感,给人“如闻其声”的感觉。
一、仔细回忆。在写文章的时候,需要仔细回忆当时的场景,哪些地方使用拟声词能够起到烘托主题、渲染气氛的作用,就对哪些地方使用拟声词进行描述,正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比如一位同学写《雨中》:过了一会儿,狂风大作,大风“呼呼”地刮着,树叶发出“沙沙沙”的声音。有的树枝“咔嚓”一声断了。天刹那间变成漆黑一片。豆粒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打在窗户上.
风的声音,树叶的声音,雨点打在窗户上的声音,这一切都渲染了当时的气氛,烘托了主题。
二、展开想象。在使用拟声词的时候,也需要展开想象。因为即便是同一种声音,在不同的时候听起来,感觉可能完全不同,而拟声词的使用就是要突出这种与众不同的效果。比如一位同学写《炒菜》:煤气灶的火苗“刺刺”地窜了出来。油“噼里啪啦”地跳着舞,小青菜们跳进了铁锅,铁铲“叮叮”地翻炒着,像和亲爱的铁锅兄弟打招呼。
厨房里多么热闹呀!铁铲和铁锅打招呼的声音,真是惹人遐思,多么有趣的想象。
三、恰当夸张。根据场景的不同,恰当夸张地使用拟声词,会让词语显得更有音乐感,同时也能够通过拟声词来展现当时环境的特点,让作文给读者带来鲜明的感受。比如:太阳火热,快把柏油路烤化了,一脚踩到柏油路上,就会印出一个浅浅的脚印。一滴汗珠掉落到地上,可能也会“吱”的一声化成白烟,没了踪影。
一滴汗珠落到柏油路上会发出“吱”的声音,多么生动啊,形象地写出了柏油路当时热的程度。(贾淑慧)
上一篇
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应该注意的4点分享到:
相关动态
2016高考作文题预测系列之:手机+文明
2016-01-18 14:23
37371
命题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几年,开车、走路、聚会、上班长时间手机不离手的低头族,几乎成了城市中的一道风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是通过一张嘴巴,而是通过一根手指。 对这种低头族现象如何看待? 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又有人说:手机使我们在方寸之间,知晓古今中外,一机在手,天下我有。 还有人说:孩子痴迷上手机,不仅会损伤孩子的眼睛,还会影响他们学习。 要求 :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道作文题取材于社会热点现象,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 1.从有人说的角度思考,这里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指心灵上的距离,寓意近在咫尺,形同路人。据此立意:①沉迷于虚拟世界,忽视亲情、友情,容易在亲人、朋友、同事的心灵上造成伤痕。②放下手机与家人聊天,可增进家庭和谐。③痴迷手机...
2016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考试作文:“拉选票”
2016-01-18 14:33
38028
【试题回放】 ① 最近微信和QQ上常出现这样的信息:孩子正在参加评选活动,请大家帮忙给XX号孩子投上宝贵的一票,麻烦大家了。 面对此类现象,有人说这是家长爱孩子的表现,也有人说这样做有失公平,还有人说这是用媒体谋私利你对此有何看法?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标杆文】 公平 有古谚语说:没有一滴雨水认为自己制造了洪灾。 在大家都在拉票的如今,你可能意识不到自己正在践踏公平。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为什么要评选?为什么不是几个专家一商量就把结果定了?这不就是为了让各种各样的人从不同视角评定孩子吗?为了让所有的孩子能够公平的竞争,这不也是家长一直呼吁的吗? 家长在微信和 QQ 上为孩子拉票,就有失评选的公平性。加入每个家长都这样做,那评选活动岂不是成了人脉比赛。 此外,这样做对孩子也是不利的。孩子就是家长的影子。他如果总是这样以不公平的方式赢得比赛,那么他就会习惯这种不公平的方式,这是...
2016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考试作文:精神的故乡
2016-01-18 14:39
36882
【试题回放】 《走宁夏》中,作者深信不管人类文明发达到了何等程度,我们永远需要不断回归精神的故乡 。请以 精神的故乡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标杆文】 精神的故乡 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情景且停停。 这是清代著名学者李渔在修筑且停亭时所拟下的亭联,其自身亦为高雅养性之人,身经战乱,他却懂得回归精神的故乡,访逸叟闲夫,弄鲜花幽草,求艺术之技,最终竟在闲散中悟得戏曲之谛,将中国戏曲推向了新的高度。 在我看来,精神的故乡或是哪一方让你魂牵梦萦的故土,或是那一份心底的安然。于我,我应去回归那一方精神的故乡。 李渔回归精神的故乡大抵是现代人所缺少的吧?匆匆行驶的车辆,海量更新的数据,赢在起跑线上的理念,都掀起了都市人对回归精神故乡的向往,然而被时代裹挟着匆匆向前。在停下你就出局的威胁下,人们更怕输了人生。 但你可知日本女画家玦文子回归精...
推荐文章
架起文学与影视沟通的桥梁(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2023-11-24
聚焦互联网时代书店转型
2023-06-21
如何玩转北京国际图书节
2023-06-16
240万字《广东文学通史》问世!广东省作协七十芳华正青春
2023-05-25
纪念林斤澜百年诞辰暨温州文学高质量发展恳谈会在温州举行
202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