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应该怎么写好剧本

来源:未知

作者:苗恒

发表于: 2016-01-18 15:04

  大卫· 马梅曾经说过:“戏剧家的作用并不是制造冲突或者混乱,而是建立秩序,牢牢记住这一点很重要。”
  被动语气会导致平淡蹩脚的写作, 而在剧本中, 它简直就是诅咒。 你想要创造出可信的行动和自然的对话, 可是被动语气听起来却很不自然, 雕琢痕迹过重。 它使得人们很难读懂动作描述, 而且使得对话磕磕绊绊。 更糟糕的事, 它使得那些伺机等候着的剧本修订人有恰当的机会来羞辱你。想象你的无知正在叽叽喳喳地说:
  写作不仅应该含意丰富, 而且应该简洁实用。 尽量缩短动作段落, 将无法拍摄的细节去掉。比如:“她站在那儿,思考着。”摄影机无法显示一个人正在思考,思考是内心动作, 感觉和记忆也是一样。 内心动作只属于小说。 在戏剧中, 如果观众不能看到或者听到某个细节,那么这个细节就不存在。因此,你只能写演员能表演出的和摄影机能拍摄下来的行动。
  你的方式是戏剧动作和视觉形象。 坚决地将形容词和副词都删掉,这会迫使你去写人物在做什么,而不是解释他们在怎么做。少量描述性的词汇当然没问题,但是要尽可能少用。
  在戏剧中, 故事开场时,一个两难处境或者危机发生, 扰乱了人物的生活,它导致问题发生, 而角色们必须试图解决——一些资料上将这称之为“ 开场”或“激励事件”。目前有好几种描述它的词汇,这使得初学者颇为困扰。在《导演功课》一书中,大卫· 马梅使用了“ 干扰事件”这个词,据我所知, 目前没有任何与它冲突的定义存在,它是唯一的,清晰而且准确。
  无论我们为之编剧的媒介是什么, 对戏剧最基础的评判标准意味着舞台和剧本的需要:
  ☉至少有两个人物
  ☉对话
  ☉使得故事通过冲突向前推进的戏剧动作。

  在电影中,迈克尔做了主角必须做的事:
  ☉面临戏剧问题并决定解决它。
  ☉促使其他人做出反应,特别是对手。
  ☉最终解决戏剧问题并恢复秩序。
  对手只是这样的一种主要人物:
  ☉接受主角的行动。
  ☉领导对抗力量。
  ☉阻碍主角解决戏剧问题的努力
  主角引导动作, 对手引导反动作。
  人物必须能打动观众。 他们的行为必须能在观众那里引发一种认同感, 一种内心的关注以及能有所获的一种愿望。这种情感上的感受,观众会认为是合情合理的。
  选择一个与你的主题(情感)有合理联系的基本动作(行为) 。比方说,“母爱”导致了“保护”是合情合理的。一些特殊的组合,例如“ 母爱”与“杀害”,也许是一个新颖的创意,但它们却可以形成一个明显的鸿沟来破坏你的故事。对观众来说你的作品必须有意义。如果你选择了一个不合逻辑的基本动作, 你就需要用高超的技术, 创作出一个让你的观众能深信不疑的剧本。
  目的句
  写下你的主角的目的, 这是构建主旨陈述的下一步, 也是最后一步。 这个简明扼要的句子,从属于你的主题/基本动作的等式,它阐述出你的主角要干什么,并且指出对手接受并反抗主角的动作。 目的句必须能解决你的主题和基本动作之间的关联的合理性问题。 这一点至关重要, 因为它设定了你的故事的核心冲突, 但常常正是这并起眼却必不可少的元素羁绊了许多作者, 他们分不清自己的主人公及其对手。 严格按照下面提供的方法, 写下你的答案,来保持你剧中人物的一贯性:
  写下主人公的名字,即动作的实施者(哈姆雷特……)
  用很少的词语,说明他想做些什么(哈姆雷特想要复仇……)
  写下其对手的名字, 即接收并对抗主角动作的一方 (哈姆雷特想要向克劳德修斯国王复仇。 )
  主旨陈述的价值所在
  主旨陈述会帮助你建立起你的核心冲突, 因为它可以使你在动笔之前就明了主人公的目标。 当你在国外旅游是, 难道不会先找到一张当地的地图?而你的主旨陈述, 就是你的剧本的地图。在开始你的旅程之前,一定要好好利用它。
  现在, 考虑一下……你的主角将会采取什么行动来获得他 (她) 所需要的东西?如果他 (她)成功了, 将会怎么样?如果他 (她) 不成功呢?这些问题将会引导你深入了解你剧本中其他人物的反应。
  一个主旨陈述是由一下元素组成的:主题 → 基本动作
  寻找主题
  要确定你的主题,你只需要对自己说:“促使————————(主角的名字)行动的情感(欲求,需求)是————————(你的主题) 。”记住,要使用一个词语:一个名词。它可以是一种简明、直接的情感,例如爱,也可以是一种与情感相联系的需求和欲望,比如成功。例如,在《公民凯恩》中,促使记者行动的情感(欲望、需求)是成功。
  戏剧性动作
  让我们再次引用弗朗西斯霍奇的话:“戏剧性动作就是剧中不同力量的冲撞,即角色之间持续的相互冲突。 ” 他强调了戏剧性的动作永远发生在现在时态, “参与者应该总是处于‘我现在做了什么’而不是‘ 我曾经做过什么’的状态之中”。 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事实, 不论场景、地点或时代如何转变, 从亚瑟王到柯克船长, 所有角色的行为都发生在当下, 一切都发生在观众面前。
  戏剧性动作应该是相互作用的。 它由两个方面组成: 动作和反应。 一个角色的行动促使另一个角色做出反应。当一个角色反对另一个的时候,他们就处于冲突之中。
  你的每一次行动都促使我做出反应, 并且加以对抗,而不是寻求一种“解决”方法,冲突就此不断升级。 这种行为的“多米诺效应”迫使角色之间相互碰撞, 同时推动着剧情不断向前发展。
  一定要时刻坚持使用“画面检验”的方法。一个画面真的比千言万,你要学会问问自己:我能用画面来表达我剧本中的一切吗?
  结构:亚里士多德那里, 我们就已经知道, 每一出戏都要具备一个开端、 一个中间阶段和一个结局。
  那些投资人想要在一份剧本说明中看到的东西无非是:
  ☉一个开端,一个中间阶段和一个结局。
  ☉一个能展开整个故事的干扰事件(一个引起观众兴趣的钩子或是戏剧性的事件) 。
  ☉一个处于主人公及其对手之间的核心冲突。
  ☉诗歌通常喜欢用比喻的方式来表达意思, 而戏剧——尤其是剧本——则是用可见的画
  面来传递含义。事实上,正如我们已经知道的,戏剧其实是源于诗歌的。在具体的概念上,
  戏剧更接近于诗歌,而不是小说(在诗人、小说家和剧作家舍曼· 亚历克看来,剧本就是一首长达 120 页的长诗) 。

 文章来源:【电影周末】豆瓣小站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苗恒,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动态

家长教孩子写好作文的6个技巧

家长教孩子写好作文的6个技巧

2016-01-19 10:51

38790

每个家长都可以在家里做许多事情来帮助孩子培养写作兴趣和学会写作。不必知道介词词和动词的区别,也不要在意书写和语法,关键是要帮助孩子多写、更随性的写。我也和别人一样,希望孩子们的书写和语法都正确。但是,你无法一次教会孩子所有的事情。在这些活动中,你教给孩子的是写作的快乐。 一、让孩子给故事结尾 给孩子讲一个故事,但是,要在结尾之前停下来。让孩子讲完这个故事,刚开始,你可以和孩子一起编出结尾,然后,要让孩子自己编。 在给孩子大声念完一个故事之前,要停下来问问孩子认为故事会怎样结尾以及他们为什么会那样想。 二、逻辑顺序游戏 从报纸上剪下一段文章,或者让孩子把自己想到的一个题目写下来。大型印刷广告中一些专业作者写的文章比较适合用来做这个活动。 把文章按照句子剪成小纸条,并混合在一起。让孩子把这些句子按照逻辑顺序拼起来。小学生很喜欢这个游戏,并且尤其喜欢父母参与。这个活动本身就很好玩,但更重要的是能让孩...

2017管理类联考复习:中文写作考查内容

2017管理类联考复习:中文写作考查内容

2016-01-22 17:27

37724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考试中的写作部分,大纲规定的考查目标,是考查考生是否具有较强的文字材料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 (一)论证有效性分析 论证有效性分析试题的题干为一段有缺陷的论证,要求考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选择若干要点,评论该论证的有效性。 本类试题的分析要点是:论证中的概念是否明确,判断是否准确,推理是否严密,论证是否充分等。 文章要求分析得当,理由充分,结构严谨,语言得体。 (二)论说文 论说文的考试形式有两种:命题作文、基于文字材料的自由命题作文。每次考试为其中一种形式。 要求考生在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对命题或材料所给观点进行分析,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文章要求思想健康,观点明确,论证充足,论证严密,结构合理,语言流畅。...

用一篇文章掌握议论文的写作结构

用一篇文章掌握议论文的写作结构

2016-01-25 15:16

37292

看惯了太多的勾心斗角,也看倦了太多的贪官污吏,内心迷惘而又不知所措你却笑着对我说,若心中有德,一切终将释然。 (提出中心论点) 心中有德,是那淡泊名利的心境。 (分论点一) 你静静地漫步于乡间丛林,身上穿着打着层层补丁的衣服,脚上穿着破了洞的草鞋,脸庞被晒得黝黑,唯有那眼睛依旧炯炯有神。我望着你,陌生而又熟悉。身于豪门,本该享受荣华富贵,平步青云,怎奈你那高昂的头颅,始终不愿垂下,宁可受苦受累也不为那五斗米折腰。你心中始终以百姓为重,却放弃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事例概括、分析论证) 因为心中有德,那淡泊名利的心境,所以千百年来人们牢记你,那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 (点题,呼应分论点一) 心中有德,是那舍生取义的精神。 (分论点二) 你站在驶向零丁洋的船头上,平静而又无奈,平静是因为你视死如归,无奈是太多的无德者与元兵相勾结,自己满腔的爱国热情却敌不过内外夹攻。留炎汗多次来找你,他给你...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