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会议新闻通讯?

来源:北辰遴选

作者:苗恒

发表于: 2016-01-25 14:43

    会议新闻是党报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还是党报重要版面的“主食”。由于笔者大学一毕业就一直在党报从事政治、科教文卫方面的报道工作,大大小小的会议报道便成了笔者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对会议报道,笔者也常常听到这样的评述:会议报道太简单了,无外乎开会拿个材料,回报社照材料抄抄弄弄,最后检查一下出席会议的领导人名单有没有漏报,排序有没有错位,一篇会议报道就算完成。

  其实不然。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普通性、频繁性、相似性、隐密性,会议报道曾让许多记者“雪拥蓝关马不前”。事实上,要想写好会议报道十分的不易。那种只是依据会议材料圈圈点点,而后穿靴戴帽,“轻车熟路”地克隆出一篇报道的记者,只能算是轻率的、不负责任的记者。优秀的劳思运作自然要特别警惕这种自以为是的做法,它要求的是跳出既有框架,认真搜寻资讯,精心建构个性化框架,独辟蹊径的切入,艺术化的营构,最终,写出可读性十足地会议新闻。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精心准备,做好关键信息采访的策划工作。例如,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期间,《经济日报.两会特刊》的“议政参考”栏目,自一开始就运用大量背景资料和图表,在反腐败、西部人才开发、我国加入WTO问题等方面大做文章,为整体的介入“设计”了一定的方向和基础。对于记者而言,熟悉环境,读解材料,做好一些知识上、政策上的准备,了解媒体的安排就十分必要。

  2.关注并搜寻各种信息。会议是信息的集散地,是蕴藏新闻的“富矿”,只有懂得挖掘,才能从中获取可贵的新闻线索。例如,2003年的一个上午,淮安市委、市政府在同一个地点连续召开全市廉政工作会议、全市环保工作会议和全市教育工作会议。把三个会议压缩到一个上午开,这种现象在以前还没有过。这一特别的现象立马引起了我的注意。会议正式开始前,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向明特地强调,“所有与会人员要关闭各自的通讯工具或将其调至震动状态。”说完,他还当作大家的面把自己的手机关了。在随后的会议期间,市领导讲话明显比以往要简练,会场秩序也比以往要好得多,看不到随意走动、随意接听电话、交头接耳等以往会议中常见的现象。这让我意识到,从这天起,市委、市政府要打一个切实转变作风的攻坚战。回报社后,我即从转变会风这一角度入手,对当天的会议进行了报道。报道刊发后,受到了市领导和单位的充分肯定。不过这里必须说明一点。有的记者参加会议报道拿了材料就走,不但有违“坚守岗位”这四个字,由于采访活动有始无终,细心收集会上的各种信息也就无从谈起。新闻界有句行话叫“脚底板下出新闻”,参加会议报道必须注意“屁股底下出新闻”,要坐得住。

  3.找寻自己的切入点。信息可能是相近的,但读解却能不同,这是会议报道中应该切实注意的问题。例如,今年三月,南京大学博士生团一行20余人到淮安市盱眙县马坝中学与该校高中学生举行面对面的座谈会。如果按常理对座谈会进行报道不是不可以,但这样报道显然毫无新意。座谈会上,我发现许多高中学生所谈的问题大都是他们面临高考压力所产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回到报社后,我便以心理问题为切入点,写了一篇题为《南大博士与马中学生面对面》的稿件,反映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请教育专家有针对性地谈了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对策。此稿见报后,与其他媒体所发稿件形成鲜明对比,大多数媒体记者只报道了座谈会本身。

  大体说来,会议报道切入的角度可以有:由热点问题切入;有疑思切入;有典型经验和成就切入;由有价值的人物切入;由会外的空间中寻找角度切入;由资料切入;由反思切入;由瞻望切入;由纵向比较切入;由社会健全发展的关系切入......处处有新闻,但要识见敏与真。例如,《丹东日报》1986年11月21日发刊的《搬会场》,就是由因为讲发展商品经济生产问题而引起参加会议的人数太多,最终不得不由原先确定的村级会议室搬到现在的小学操场找到了难得的角度;《中国科学家发现生命在六亿年前就有了性别之分》的报道,则是由参加“第十三届国际地质大会”的一位中国教授的论文发现新的可能性,教授论文中那些连字典中都查不到的最新科学术语,终于引出了一条轰动一时的新闻。郭玲春的自白可以说明问题:“我动用了并不富裕的积蓄,包括浅浅的人生经验和文学储存。在看似轰轰烈烈或轻轻冷冷的会议上,常故作轻松,实则全身警戒,我捕捉着每一句发言,乃至每一声感叹。我观察着大的背景,也不放过一个细琐的情节,以至与我的知己朋友闲谈,还别有企图地想抠出点‘意料之外’来。”而后,“写会议,从场内‘游走’到场外”、“写事,由此及彼,写人由表及里”。

  4.关注受众需要,穿插必要的背景资料。例如郭玲春所写的《纪念现代着名作家郁达夫遇难四十周年》的开头:“耸立在人民心中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碑上,有刻下了一个名字:郁达夫。这位在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14天被日本宪兵掳走而‘失踪’的爱国者、现代着名作家,今天又被冠以烈士的称号。”“首都文艺界、新闻界和侨务工作者250余人上午集会,隆重纪念郁达夫烈士遇难40周年。”

  5.寻求思路上的创新,也就是说要写出个性来。会议最易落入俗套,尤其是会议报道的导语部分。所以,应当以鲜明的个性风格去经营它,增加可读性。郭玲春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经典之作。例如:

  “以新闻报道为己任的350余名记者、编辑、播音员,今天成为被报道的新闻人物。这些常活跃于社会各阶层,反映人民群众的成就、愿望和呼声的新闻群英荟萃北京,参加建国35年来首次举行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开幕》

  “邓小平同志今天走到千余名文学家、艺术家中间。继1979年以来的又一次会面,揭开了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的序幕。”《第五次文代会开幕》

  6.写出细节。例如《私家侦探召开首届国际侦探公司年会》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他们走起路来,皮鞋并不吱吱作响,他们也不用撇嘴角示意来代替说话,他们更无意照着什么人的下巴猛击一拳。

  这十几个于昨晚在舍尔曼旅馆集会的貌不出众的人,都是不折不扣的私家侦探。在那里,他们召开了战后首届国际侦探公司年会。”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苗恒,来源:北辰遴选,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动态

申论写作的3个误区:作文,杂文,论文?

申论写作的3个误区:作文,杂文,论文?

2016-01-27 14:11

30485

申论得分普遍不高,是历年申论的难解之谜。其原因何在?是不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有问题?抑或是我们的心态或心里所想本来就是错误的?我认为,出现申论得分不高的根源在于申论作文的认识误区的误导。这些误区有三:一、申论就是写作考试;二、申论是杂文评论;三是申论是学术作文。 我们一一来说明: 一、第一误区:申论作文就是高中作文的写作考试 可以说,很多考生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摆脱高中作文的习惯,上去就洋洋洒洒,下笔千言,结果,离题万里啊~!以2008年的 国考 作文题由 怒江 水电开发说开去为示例: 怒江怒了!针对前段时间全国对怒江水电开发问题展开的激烈讨论,某报纸媒体用了这样的标题。其实,我们翻开报纸、打开电视就会发现,怒的又何止是怒江呢? 深圳 市民几天加不到油,怎能不怒; 杭州 市民大热天断电,空调成了摆设,可谓是怒火中烧; 广州 市民因为液化气大涨价而搬出了尘封已久的煤气炉,不仅自己怒,还惹怒了邻里 他们为谁而怒?古之英豪,冲冠一...

写好申论大作文的3个要素

写好申论大作文的3个要素

2016-01-27 14:19

32276

申论大作文,其文体要求往往为议论文,基本议论文的三个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它又往往是考生们较为头疼的题型。原因无他,大概是因为本题要求的字数过多。实际上, 华图教育 专家可以告诉大家:提高申论大作文的分数,更需要将目光聚焦于最基础的大作文之文体结构。只有从基础做起,申论文章才能有真正提高,进而写出最契合题意的优质文章。 一、论点 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神,如果说成文是一个灵魂,那么,论点就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起点。 【例1】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出口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冲击,出口增长速度逐月回落,面临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中国出口如何应对?那就是政企联手,共度时艰,千方百计保持出口稳定增长。(09浙江) 点评:什么是论点?就本段而言,本文的论点就是政企联手,共度时艰,千方百计保持出口稳定增长。 【例2】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心态是思想和行为的基石,是人类创造事业、创造家庭、创造社会的基础动因。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

对文字常怀敬畏之心

对文字常怀敬畏之心

2016-01-28 13:43

36285

  做文字工作多年,对文字一直存有敬畏之心。常常觉得,一切经历,只有在文字中重述,定形,才是真的经历;否则,便像是白过了似的。作为一个经常在文字里兜兜转转的人,也会感觉,世界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样,而是被叙述的模样,因为文字里有更高的现实,文字能带我们进入一个更深层、更有光亮的世界。这便是文字,也是写作的魔力了。...

    本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