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写作文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苗恒
发表于: 2016-02-22 15:30
在和家长交流的时候,常听他们说:“读了很多书,却依然写不好作文。”且不论其余问题,仅就写作本身来说,我们当从孩子的眼光来审视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还是要承认,写作不易。从口语到文字,其中包含诸如萃取、锤炼和关联等功夫。将各种如烟雾漂浮氤氲的“感觉”固化为文字实体,要燃烧许多能量,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算一件轻松的事情。值得庆幸的是,一次突破自我的写作,会因战胜“边界护卫”而得到巨大的奖赏。这种冲破难关而得胜的激动和狂喜,足以使一切艰难都显得微不足道。所以,教师和父母都需要写作,将得胜的喜悦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作为生活一部分的写作,充满力量感和成就感。
其次,在写作内容的安排上,需要从孩童的原点出发。孩童看待世界,常以万事万物为自然而然,并不觉得可书可写。若只给一个“一件有趣的事情”、“一个难忘的人”之类的题目,他们会感到难以捉摸并无从下手。若将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进行微调,那个习以为常的世界就因此变量而发生连锁反应。如五年级“给未来的孩子起名字”一题,将孩子的位置从“领受”调到“施与”,他们在听到这个要求时总是会发出惊叫和欢笑。角度的改变,使他们尝试从原来的处境中迈出脚步,到自己未曾踏足的新领域,并看见与过去全然不同的风景。这样的精神冒险,也影响他们的现状评估。有些孩子会跟家长分享:“妈妈,我好喜欢我的名字呀。”
六年级“我把自己变小了”写作课,要求孩子们将自己的体量变小展开生活。他们很兴奋地展开想象。因为变动的只是诸多要素中的一个,所以他们的日常经验可以照常展开,迎接“变小”所带来的种种冲突。于是,厨房、卧室、教室、卫生间等每天使用的空间和相关设备都变得充满危险;吃饭、洗脸、便溺、行路、学习等最平淡无奇的日常事务就变得充满挑战;甚至他们所习以为常的人际关系也发生了令人惊异的变化。
再次,课堂写作中教学环节的设置对孩子的写作有很大影响。用一周时间思量、酝酿,使他们带着期待开始写作和不作任何预备就直接开始写作,材料的丰富程度有显著差异。先学习范文,从中探索章法、结构,则可以让他们通过模仿习得相关文法技巧。再明确要求,使用哪些词语和句式,并在自己作品中作出标记,能够让孩子们在对语言的自觉上有更好的表现。在消极要求方面,如果要求“不得使用暴力”“不能一直顺利”则会引导孩子离开最直接最快捷的惯性通道,不得不花费更多脑力来创造更为曲折、复杂的情境。(童蓓蓓)
上一篇
中考作文考场十大技巧顺口溜下一篇
高考作文复习冲刺阶段这样过三关分享到:
相关动态
高考作文复习冲刺阶段这样过三关
2016-02-22 11:55
37210
写作在语文考试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可是往往因为苦于难以找到突破瓶颈的有效方法,它也往往成为复习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内容。 面对作文,畏惧、无奈大可不必。在复习中,考生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过好审题关。 我的经验是八个字:看准,读全,弄懂,讨巧。所谓看准是指不放过每一个字眼,这样就不至于将今年花胜去年红看成今年花盛去年红,也不至于不顾以我能为题而另起炉灶了。所谓读全是指一定要关注材料对题目或话题的暗示与限制。比如,有这样一段由成功人士代言的广告语:人生如登山,往上走,即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我能!请联系你的感受和认识,以我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试题为命题作文,但在我能之前又有一则材料。这就要求考生格外留意。弄懂则是指思考题目或话题的思想内涵,进而明确写作要点。比如,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描绘东家之子时写到: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度...
地下道建作文墙 这个想法有创意
2016-02-22 16:12
39566
逛公园、赏景区春节期间,除了去公园景区游玩,开福区江滨社区一带不少家长还会带着孩子们去附近的湘江福元路大桥桥东地下通道逛逛,看看那里图文并茂的作文墙。这处展示孩子们优秀作品的作文墙,其幕后操盘手则是住在当地的湖南作家、公益人士邰勇夫。 现场 30多篇范文装饰地下通道 走进湘江福元路大桥桥东地下通道,编排别致新颖的作文墙格外抢眼。记者看到,这处文明社区作文墙,每一篇范文均配有作者的照片,以及姓名、学校、年级等简介,每篇范文后则是邰勇夫给予的精彩点评。 搞得好,很有创意,对小朋友写作文也是一种激励和帮助。有篇作文就是邻居家孩子的。在过往驻足赏析的行人中,家长陈女士指着其中的一篇范文眼前一亮,并用手机拍了下来,身边则是自己正在读小学的儿子。 长50米,高1.5米,每期刊出优秀范文约35篇,多出自小学生之手,且为原创,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邰勇夫介绍文章刊登展示出来,能增强孩子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能激发大家...
如何克服写作拖延症?
2016-03-03 11:51
36855
又谈到这种貌似人人都有病的话题。似乎不管听过多少分析,看过多少攻略,拖延症总会像感冒一样时不时出来捣乱,阻碍追求成功事业的脚步。对于我这样的文字工作者来说,尤其如此。 担心掉队 在我看来,好的文字作品大多是在与世隔绝的状态下产出的,需要大段时间的专注与独处。但偏偏自己又不是一个纯粹的内向主义者,身体里一部分的躁动因子作祟,总担心完全独处时错过外界的什么,甚至与外界脱节。 尤记得小时候和一群临时组团的伙伴去河边捉虾,一下捉到一只,开心得要命,然后就这样专注地低头捉了很久不知什么时候醒过神来,想和小伙伴分享的时候,回头一看,我擦,都跑光了,远远地只能看到他们模糊的背影。而当时天已经快黑了,那个地方我又不熟,一股迷路掉队的恐慌涌上心头,吓得我赶紧收拾工具,拼命跑着追上他们 我想这可能是自己写作拖延症的深层次原因吧,担心在纯隔绝空间待久了,会掉队会脱节,错过很多外界的信息。再加上自己的慢热属性,写成...
推荐文章
架起文学与影视沟通的桥梁(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2023-11-24
聚焦互联网时代书店转型
2023-06-21
如何玩转北京国际图书节
2023-06-16
240万字《广东文学通史》问世!广东省作协七十芳华正青春
2023-05-25
纪念林斤澜百年诞辰暨温州文学高质量发展恳谈会在温州举行
202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