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写作拖延症?

来源:智活壹观

作者:苗恒

发表于: 2016-03-03 11:51

 
      在我看来,好的文字作品大多是在“与世隔绝”的状态下产出的,需要大段时间的专注与独处。但偏偏自己又不是一个纯粹的内向主义者,身体里一部分的躁动因子作祟,总担心完全独处时错过外界的什么,甚至与外界脱节。
      尤记得小时候和一群临时组团的伙伴去河边捉虾,一下捉到一只,开心得要命,然后就这样专注地低头捉了很久……不知什么时候醒过神来,想和小伙伴分享的时候,回头一看,我擦,都跑光了,远远地只能看到他们模糊的背影。而当时天已经快黑了,那个地方我又不熟,一股迷路掉队的恐慌涌上心头,吓得我赶紧收拾工具,拼命跑着追上他们……
  我想这可能是自己写作拖延症的深层次原因吧,担心在纯隔绝空间待久了,会掉队会脱节,错过很多外界的信息。再加上自己的慢热属性,写成一篇拿出手的文章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以至于这种“担心脱节”的心理越发严重。
  开头难
  人为什么会拖延?更直接的原因是即将做的这件事有难度,有悖于追求舒适的意愿。不过,虽然一开始进入状态很难,总是拖拖拉拉推推搡搡,但真正到进入状态后,却又发现越来越顺手,笔尖越来越顺畅,最后看到一篇完整的文章快要成形的时候,那成就感和满足感别提有多振奋人心。
即便如此,“开头难”的不适感总是横亘在“写作”面前。后来因为工作内容的变化,写作变成了业余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去触碰“写作”,一来因为工作忙,写作只是业余爱好,没时间自然拖着不写;二来就是进入状态太难,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不想为难自己。直到过了很久,发现好像越来越没有自我了,时不时陷入迷茫。才想起过去经常写作的自己,至少时刻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写作需要独处,而独处可以想清楚很多事,这是一个与自己内心对话的过程。有时候一些想不通的事情,写着写着,在你寻找逻辑来诠释它时,发现一切都通了。而当写作真正进入状态后,小宇宙会爆发,生出不同凡响的哲思。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看自己过去的文字作品,会感叹那时的“我”多么有才华。
我同意很多人说的写作需要天赋,而我相信自己是有这种天赋的。仅仅因为进入状态慢就逃避这一技能的修炼,不是傻,就是懒。毕竟人如果一直呆在舒适区,是不会有多大成就的,而我并不希望自己一直平庸下去。所以,从去年年底开始,我又重新拾起了自己的写作习惯。
  一点心得
  我对自己写作拖延症的反省,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看过很多理论,也观察过很多现象,现在觉得,“拖延”这种人人都会有的小毛病,被上升到病症高度后,人们对它的关注度似乎太过了——过于关注问题本身,而忘了解决问题的初衷。
克服拖延只是一个跨越门槛的动作,紧接着才是核心——克服拖延后所要做的事。如果紧盯着拖延症不放,只会小题大做,把问题放大。可能你并没有想象中病得那么重,重度拖延症患者有时就是自嘲的玩笑。
  1、跳过练习阶段
  说到“跨越门槛”,也就是上文讲的“开头难”,在一本无关拖延症的书《人生总会有办法》里,我找到异曲同工的解决办法。
当我们觉得某件事很难时,通常会给自己设置大量的准备工作,才进入正题。比如在正式开始写作之前安排大量的查资料时间,但可能查着查着就跑偏去刷微博微信了;又比如要制作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汇报PPT前,给自己安排大段的模板搜寻时间……
  但,不走心的大段准备时间,不仅效率低,还会磨灭认真做事的耐心。到真正开始写作时,发现之前查的资料都忘光了,需要重新搜一遍;到真正开始PPT制作时,发现搜来的模板一个都不好用,还局限思维……
  既然如此,倒不如,跳过练习阶段直接开始。尤其创意创作工作,灵感往往不会跟你约好了才来,所以一开始就进入认真状态,比如查资料时有了想法就动笔,可以捕获更多的可能性,反正写完了会修改。
  2、合理利用惯性
  第二点是春节假期间的所想所思。在那段无比悠闲舒适的时光中,睡懒觉成了常态。一觉可以睡到下午两点,中间醒了也不愿起床。理由很多,外面冷、不想动、反正又没什么大事。躺在床上,忽然想起中学物理讲到的惯性原理。说的是,每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会一直持续目前的状态。
比如睡懒觉如果不是因为肚子饿了、想上厕所或是实在要出门见客这些产生外力的原因,我可能会一直睡着,睡到不想睡为止。又比如看电视剧或看小说,如果没有外力打扰,你可能会一集一集、一节一节,直到看完为止。
  当然,拿这些和惯性原理相比并不是完全准确,却有一些共通的地方。如果把“看肥皂剧睡懒觉”和“写文章写方案”都看成一个个恒定的状态,那么想要从一个状态过渡到另一个状态,就需要不一样的“作用力”来驱动。
  这个作用力可以是自发的力量,比如掀开被子走出卧室、关上平板走动起来,也可以是别人的力量,比如被领导或主编催促,要求速度完成任务……如果想让自己不那么拖延,你所要做的就是让这个作用力,来的不经意一些,让自己不知不觉切换到有意义有价值的状态。(陈源)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苗恒,来源:智活壹观,来源地址:)

分享到:





相关动态

避开英语作文的4大雷区

避开英语作文的4大雷区

2016-03-07 16:14

38288

不少同学能在语文考试中洋洋洒洒写出八百字的议论文,但面对一百字的英语作文犹豫不决,迟迟不敢下笔。难道英语作文真的没办法提高吗? 这次文科小蜂和大家分享一些英语作文的常见失误,蜂友们可以拿出自己的英语作文,边听边看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1、时态误用 不少同学写作时过于匆忙,还没弄清文章的主体时态就下笔,导致时态误用,造成失分。面对不同的作文题材,我们应运用合适的时态。 例如,一般现在时多用于描述事物的特性、用途或介绍某地的地理位置,人口等;一般过去时则多用于介绍人物生平经历、已经开展的调查、报告等;而一般将来时多用于尚未发生但准备开展的比赛或通知等。 2、缺乏词汇美 高级词汇使用恰当能把作文提升一个档次。作文中的高级词汇主要体现在动词和形容词的运用。 同学在平日可以对词义相近的单词进行归纳总结,例如, complete,fulfill,accomplish,achieve,四者都代表完成意思。写作文时,只需把简单词汇换成高级词汇...

如何对作文素材进行深加工处理?

如何对作文素材进行深加工处理?

2016-03-10 10:41

36151

在历年的高考语文作文答卷中,议论文的比例总是独占鳌头,因此,与议论文联系紧密的作文素材便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作文素材深度加工的具体流程如下。 1、根据素材的语气分类概括 (1)陈述性概括类。陈述性概括是最常用的一种概括类型。它要求我们准确地提炼出事例中的关键词,如时间、地点、事件、人物、数字、意义,然后将事例简要地复述出来。这种概括的好处在于能让人比较理性而详尽地了解某事的详情。这种概括一定不能过长,否则容易文体不清。 (2)抒情性概括类。抒情性概括并不需要特别详尽的叙述,一般只需要在抒情的笔调中注入若干关键词,能勾勒出事情的大意即可,这类概括适合表现人所共知的事例,而且需要作者有较高的文学功底。注意:作文的题目或话题如果带有抒情性质,如《春来草自青》、《怀想天空》等,那么使用抒情性概括特别合适。 2、根据素材的多少分类概括 (1)单素材概括。素材在精不在多,在一个分论点下,单个素材用得好也能大...

15条写作技巧让你成为下一个海明威

15条写作技巧让你成为下一个海明威

2016-03-11 17:40

40150

想成为下一个海明威吗?或许只是想在校刊有自己的豆腐块,让自己的博客富有动人文字? 那么,你需要先把自己的文笔犀利起来。而且 成为一位优秀的作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你需要艰苦卓绝的努力,但是这些支出的努力是值得的。只要你从今天做起,一点一滴的努力,你一定可以成为一个优秀作家。 就我个人而言,我已经写了17年了,各式各样的文体出版物都写过:小说,报刊杂志,博客等等,但是我现在还在努力着,以使自己写出更好的文章。对于任何作家都是一样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回顾我近二十年的写作生涯,其中有过痛苦的经历,也有成长的喜悦。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些体会,我想,无论你现在是什么水平,这些建议(至少第12条)对你而言,觉得会有所启迪,共勉吧。 阅读优秀的作品: 这是显而易见的,但立竿见影的方法。如果你不读更多的好作品,你就不知道如何写出更好的作品。优秀的作家都是从阅读别人的佳作开始,接着开始模仿,最后超越他们,形成自...

    本周专题